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非洲与狮子共生后,他们悟出了“教育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究竟该如何道法自然?在与他们深谈后,今天将分享几个很触动我的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下“自然教育”


▲张律和沈梅华夫妇

带着各种崇拜与好奇,我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度详谈,没想到他们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给我上了一堂“教育课”

 01

有所不为

教育“减法”思维

“在南非大学学习自然保护专业,才让我真正理解到为什么我们要有所不为。”张律老师开门见山地说:“国内现在也有类似自然保育方向的专业,但他们的论文及学习方式都是更偏重理论的,到野外抓标本,做解剖,然后研究,其实与自然保育的内涵关联不大。而南非的自然保育,不是叫你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这一点在中国的任何教育当中都是缺乏的,不管是学科教育还是儿童教育。”

▲张律老师 

先从两个可能最常见的自然保护例子说起:

一个植物的例子:绿色荒漠

曾经,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做法,我们自以为是帮助大自然进行保育工作,事实却是刚好走了相反的道路。

还记得我们曾经为了化解一些险地去进行种树绿化吗?比如说在西部就种胡杨,在南方就种桦树,但是这样人为种植单一树种的后果是:有些地方虽然是绿色,却被称之为绿色荒漠,因为里面既没有昆虫也没有鸟类,还没有那些大自然本身的多样性元素,其实还是荒漠。这个弯路,不仅中国走过,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为什么出于好的目的最后却毁坏了环境?因为我们没有把大自然当作一个有自己生命力、自身生长规律的事物来看待。

自然其实是有自己的修复能力的,只是比较漫长。我们只要不去动它,它自己慢慢的就会有东西长出来,可能最先长出来的是一些不受欢迎的杂草, 然后在周边形成一个微小的气流,构成一个生态微环境,这个微环境会让其他更高级一点的草长出来,再然后一步一步延期到很稳定的一个状态。

我们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改善”自然,说到底,还是由于我们对自然认识太浅薄。

一个动物的例子:老虎吃人

这是本世纪初期发生在东北虎林的事情:

当地的边防战士,听说要保护东北虎,就做了一件他们自认为很正确的事情: 他们觉得冬天老虎没有东西吃,就把家养的牛赶进森林给老虎当食物。

结果老虎发现家养的牛是可以吃的,而且很好吃。从此以后每年冬天,老虎都会跑到村庄里捉牛吃,人类反抗,老虎就咬人,结果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人类与老虎之间的矛盾也加深了。

因为我们想当然的“做好事”,结果造成人为悲剧。

因此,一定要学会有所不为,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第一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教育也要做减法:有所不为

两位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然的危害,都是因为我们爱它造成的。我们觉得要退耕还林,然而最后造成了水土流失,我们觉得我们要把这个动物养起来救助他,最后造成了后续更多的悲剧。”

所以这样的问题很值得反思,“在我们有了孩子后,我们首先反思的就是如何用自然的保育观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本来有许多值得保护的天性,我们可能会出于爱孩子去做一些自以为正确的事情,还会不由自主地强加给他许多我们自认为好的教育,可是越这样做,孩子的天性丧失得也越多,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

因此,既然大自然在第一课里就教育我们要有所不为,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拥有自然天性的孩子。

 02

对生命尊重

以平等心对待孩子

实际上这大概是被各路育儿专家念叨得熟烂的一句话,不过当你的眼光放到自然界,当你把对人的定义回到更原初的状态,你就会对这句话有不一样的感触。

张律老师给我看了一段他拍的狮吼的视频,离狮子的距离不超过5米:


坐着敞篷车,离狮子那么近,车里还有一群随行参加营地训练的大人孩子,为什么就可以相信自己是安全的?

因为无论狮还是人,都很明白自己的“属性”,知道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此为前提,狮子和人都不太会发生逾越界线的极端行为。

在真实自然环境里的“敬畏感”

现代人(无论成人和孩子)对动物的认知,其实已经分化成两种了:一种是符号式的,另一种才是自然式的

比如说熊猫。对很多城市孩子来说,熊猫就是那种又萌又无害的形象,但这是人为加给它的,但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真实的它是什么样的,所以才会出现有人要去抱熊猫,结果被熊猫咬一口这样的事情。

在真实的自然环境里,一个人在野外看到动物,你会对他产生敬畏感,怀着敬畏感去了解真正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其次,你会认识到动物就像是大自然的使者,它们会把你拉进一个真正的自然界。

“我们在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足足24万公顷的保护区里,每天与数万种野生动物插肩而过,我们徒步去接近大象或者狮子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反而徒步过程中看到大型动物的概率是比较小,因为动物听力好,一听到声音,它们就逃掉了;而如果是开着车,那么野生动物只会把整部车当作一个对于它们没有意义的存在。有一回,我们开着车看到一头雄狮正在圈自己的领地,我们来到它身边,它自己该忙什么还是忙什么,根本无视我们的存在。”

在野生环境下,第一人不是动物的猎物范畴,第二也不伤害它,所以正常情况下,你只要不干扰它,就没问题。它就把你完全当作是他的食物链以外的一个存在,就好像它看到一棵树,不会对这棵树做什么,对人也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人造环境里的动物认知偏差

这与动物园里的老虎完全不同。因为人类重新构造了人和动物的关系,所以动物对人的认知也发生了偏差。

就如今年在北京动物园,人一下车,老虎马上就冲上来了,为什么?因为动物园里的老虎没有警惕性,他只会把食物跟人联系在一起,每一次都是有人把食物投给他,所以他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反射,他看到人就相当于看到了食物。

所以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动物,跟真正的动物已经差别很大了。动物园中的动物要么没有眼神,要么眼神中不怀好意。这些动物因为是被人养大的,它们就认为自己也是“人类”,或者说是我们的同类,可是它们又无法强过我们,所以它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才能捉弄你一下。

所以,人类养大的动物很多的表现是非常奇怪的,因为我们给他们塑造的环境不是他应该生长的环境,你会看到大象不断的在那边咬铁链,老虎一直沿着网或者围栏踱步。自己救助、养大的跳羚也会见客人就用角去顶,华南虎会躲在角落等待偷袭来看它的“朋友”。 们对人没有任何警戒性,它们觉得自己是人的同类,所以把人类当作它们的种间竞争对象。

所以保育也好,和谐共处也好,背后体现的是对于生命体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建立在真实认知的前提下:你是按照你的理解去打造人与动物的关系,还是以平等心自然形成彼此的关系,差别很大。

 03

借大自然法则

找到合适的“度”

听着老师们讲的这些故事,不禁令想起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书中的小姑娘蒂皮骑着鸵鸟飞奔,搂着狮子睡觉的照片令我难忘。我以为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模板,可是,二位老师却告诉我:

“这本书是更偏重于艺术表现的故事,而并非真实,因为蒂皮所接触的这些动物是人养的,并非真正的野生动物。

蒂皮的父母假想了某种自以为正确的美好,可是没想到蒂皮成年后很难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因为她觉得只有动物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

这本书和我们现在的许多与动物亲密接触的项目一样,只是在满足人类内心想象的要和动物怎么样亲密,才是那样好的关系。而这只是一种想象。你到了野外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动物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存在,你要尊重它,就要尊重它的距离。”

以一颗平等心,我们如何做到有所不为?还是要借鉴大自然的法则。同样的道理,在教育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尊重孩子的那个合适的“度”

我们要谈尊重孩子,就应该认同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不要把他看高了,也不要把他看低了,我们要尊重他们,就要尊重那个合适的“度”

  •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辨是非地听从孩子的意见,认为这是“尊重”;

  •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一切都越俎代庖,认为这是”爱“;

  • 还有的家长为了实现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不惜打骂、甚至用侮辱性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

  • 也有的家长只管自己挣钱,给孩子锦衣玉食、海外留学,用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来补偿情感接触上的匮乏,认为这是“公平合理”……

我们一直都在做一些“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但如果首先接受“我们人类、我们的孩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事实,用自然的平等观去对待孩子: 平等地给到孩子建议,平等地听取孩子的心声,平等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按自己的生长规律成长,这时候你就清楚如何做到有所不为了。

与两位老师深谈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和自然生态一样,可以容错、可以进化、可以慢慢成长,也可以有伴随一生的缺点,这才是人。

如果我们都像最初的“纠错”式的自然保育观那样对待孩子,企图塑造一个绝对正确的孩子,那么在这样做的同时也把孩子毁了。难怪有心理专家预测:“将来中国自杀的孩子和弑母的孩子会逐渐增多”。

正如张律老师所说的:

当你真正将自己融入自然的时候,你才知道作为动物,我们的天性是什么。

最后,忍不住真心奉劝家长们:带你的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吧,不见得一定要花钱去很远的地方,门口的公园、小树沟都有自然,关键是,不要说教、不要设目标,只要心的陪伴与心的感悟。其实目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净化你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假里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世界级学者说,带他去亲近大自然吧
我的动物育儿法:为孩子打造一个“动物世界”
在大自然残酷生存法则下,看看这些动物表现的伟大母爱
自然教育意味着什么?
太厉害了:凶猛动物图
狮子和老虎为什么都不吃大熊猫?大熊猫:请调查一下老子以前叫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