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力量与变化:终极制胜的法宝(四)—《感悟乒乓》


力量与变化:终极制胜的法宝(四)

      乒乓球是一项充满技巧和智慧的运动,最能体现这种技巧智慧的,莫过于它那不可思议、无穷无尽的变化。能与力量并驾齐驱、处于相对应的核心地位的,非变化莫属。


      变化是竞技之魂。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由于种群的关系,国人在身高、体重、力量上总体不如欧美非人。之所以能崛起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体育战略指导思想的正确——根据自身条件特点,较好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挖掘潜能,在灵巧型、智慧型的项目上重点突破。其中,在对抗激烈的竞技项目中,就主要靠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和先进意识与西方的力量型相抗衡,取得骄人成就,包括乒乓球在内的一些运动项目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重量最轻的球类运动,乒乓球先天就易于产生变化。以不同性能球拍的不同位置,用不同力量、不同时机触碰、摩擦、撞击球的不同部位,会使球产生千差万别的速度和旋转,加上不同落点和节奏,乒乓球的变化显得极为复杂和难以捉摸。任何人打出的任何球都是有变化的,水平高低的区别只在于变化的丰富性、隐蔽性及识别变化的能力而已。因而,如何制造变化,适应变化,驾驭变化,是每个打球人面临的课题和追求的目标。


变化贯穿于乒乓球所有要素所有环节之中,一切无不可变。因而要谈论自己的认识体会,难度很大。不过值得试试(有关力量变化已在本文第一部分谈及,不赘述)。


首先是落点。

      落点和力量、速度、旋转一起,构成乒乓球的四大要素。如果说,力量速度旋转强调的是动力因素的话,那么落点的核心就是变化。


      打落点是任何选手应当具备的意识,更是控制型打法的核心。它的要点就是充分利用球台的长度宽度,在来回球中不断变换落点,反差越大越好,反差不大,威胁也就不大。它的精髓一言以蔽之,就是出乎对方意料,让他难受,让他反应、跑动不到位。也就是说,怎么能让对方难受别扭就怎么打,迫使对方被动失误。具体到打法上,就是打空档,打追身,打薄弱点,打意外点。通过落点调动,有时要让他不断跑动,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丧失主动权;有时又要死死逼住他最难受的部位,点穴一般让他动弹不得。目的就是让对手打不出高质量的球,发挥不了优势特长,让他有劲使不出。


      打落点控球能力要强,小球要好,能随心所欲把球打短,把角度打大,把线路打活。这就要求放松手腕,用好腕力,控制好拍形,掌握好力度,手上的活要细。对自己每一板球都要有质量上、目的上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把球回过去就行,要敢于冒出界风险,把球的落点打刁。思想上要摒弃一成不变的习惯性思维窠臼,能打直线球,也能打斜线球,能把球打长,也能把球打短,能打变线球,也能打重复球。思路活,线路落点才能活。


      打落点的最高境界是无规律可循。通俗地说,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机选择落点,没有固定模式,让对手很难捉摸得透。有时连续几个球打不同的线路落点,这是一种动态变化;有时连续几个球又打同一个线路落点,这同样是一种变化,我称之为静态变化——当对方领教了你的动态变化之后,思想上很容易产生错觉,认为你的落点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这时你的不变相对于对方的心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变。


      落点的变化切忌程式化,这个球打直线,下一个球就打斜线,这个球打左,下一个球就打右。有规律的落点变化,是机械、低级的变化,威胁性一般不会太大,我们要追求的,应当是没有一定之规、让对手猜不到的变化,他想不到你会打这个点,你就偏偏能把球打到这个点。这就需要你的技术和意识都跟得上,还要能换位思考,揣摩、读懂对方的心理。如果一个球打出的落点能让对方毫无反应、目瞪口呆,无疑就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了。


      落点变化打的是巧劲,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主要就体现在落点神奇的变换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决定球的力量、旋转、速度,与人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落点则不同,主要是人的控制意识起作用。落点意识不强应该是业余选手的一个普遍不足,虽然也会有一些变化,但通常角度不大落点不刁,很少能打到左右桌沿的白线附近,有些人基本集中在球台的中间位置,形成不了多大威胁。把角度打大,把线路打活,多些落点变化,对许多人来说技术上不难做到,关键在意识,因此培养树立落点变化的意识非常重要。

其次是节奏。

      我在《认识节奏 驾驭节奏》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即节奏只有在产生变化时才具有实际意义,它的变化是其他要素变化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由力量、速度、线路、弧线、触球时机等因素产生的变化,都是节奏变化的表现。固定、单一的节奏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只有当它有了快慢、强弱、长短的变化后,才会产生很大能量和丰富内涵,并且形成威胁。节奏变化最核心的部分只有一个,就是球的运行速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时间差——预判球的到达时间和实际到达时间之差。这个时间差可能只有千百分之一秒,但已经足以让你对不上点,招致不利后果。


      所以,准确判断来球的节奏,特别是对方不经意形成的节奏变化,是实战中减少无谓失误、保持稳定发挥非常重要的环节,考验的是人的神经类型——注意力是否集中、观察是否细致、反应是否敏捷。这些我在《认识节奏 驾驭节奏》中已有论及,不赘述。

由节奏引申开来,还有一个节奏风格的问题。


      每个人在长期打球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比较固定的、或快或慢的击球节奏。这个节奏风格的形成,与个人习惯的击球时机有关。习惯在来球上升期到高点期回击球的,带有借力,节奏一般比较快。习惯在来球下降期回击球的,主要靠自身发力,节奏一般比较慢。


       不同节奏风格的人碰在一起,就有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多数人总会表现出对某种节奏的适应或不适应。快节奏的可能压制慢节奏的,使他手忙脚乱,打不出进攻优势;慢节奏的也可能制约快节奏的,使他借不上力,对不好击球点而失误。能迫使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球就主动好打;如果被对方的节奏牵着鼻子走,就比较被动,就要寻求摆脱。摆脱的方法之一,就是变换自己的节奏,习惯打快的要打慢,习惯打慢的要打快,这样才可能有胜算。比如自己的前冲弧圈球不够爆,冲不死对方,就不要一味猛冲,有时出手慢一点,力道轻一点,或者拉个高吊,节奏就变了,和前冲弧圈搭配使用,时快时慢,就可能通过变化诱导对方失误。


      但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节奏谈何容易。在这时,习惯就变成一只强大的拦路虎,明明知道跟眼前这个对手必须打慢节奏,可是持拍手往往自行其是,不听大脑的使唤,节奏就是慢不下来。什么时候感觉来了,节奏打慢了,情况就大不一样。前不久一次比赛中,半决赛又遇上一位难缠的老对手。此前多次交手,我胜少负多。知道他的球比我还快,得打慢才有机会,就是打不出来。没想到这次一边倒4:0完胜。事后分析,应该是前面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我遇上个长胶对手,被他把节奏带慢了,手感延续下来,可谓歪打正着。


      这其实反映了业余选手很大的不足——明白症结所在,解决它却力不从心。同时也不难看出,找到比赛节奏并牢牢加以掌控,对于确立场上优势多么重要。


      自从对节奏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体会后,我一直在为提高控球节奏的能力而努力,有一些收获提高,但还不满意。我觉得,能准确判断对手打球的节奏风格和每一个来球的节奏,并能随心所欲调控回球节奏,是一个人深谙变化精髓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控球能力炉火纯青的标志。在业余选手中,能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人不多,多数人还只是跟着感觉走,习惯于打自己固有的节奏,不是快,就是慢,快的慢不下来,慢的快不起来。对于节奏变化所蕴藏的危险和能量,似乎也认识不够。可以说,节奏本身虽然只是单个要素,但它的变化更高级更隐蔽,揉合、涵盖了大部分要素的变化,是变化的集大成者。


      我发现,周围球友中能注意并讨论节奏问题的人,一般水平都不会太差,而比赛中遇上能把球的节奏打得忽快忽慢、控制自如的对手,一定要特别小心。对节奏的认识和驾驭,反映着一个人对乒乓球认识的深度,因而深化对节奏变化的认识,把握节奏,控制节奏,应该是我们研究乒乓球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厦门乒协

曽汉中

2017年1月

     

10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力量与变化:终极制胜的法宝(五)—《感悟乒乓》
【乒乓秘籍】乒乓球“打出变化”最重要,可是怎么练呢?
不懂落点,你还打什么比赛!
乒乓球靠海绵弹性控制落点的选手怎样打?
力量与境界
现在的乒乓球比赛,为啥就连对拉都不好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