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让学生爱上学习?


一书关键:让孩子爱上学习





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天集训的读书活动。我们的读书活动是从4月19号开始,到4月23号结束,结束的当天正好也是世界读书日,非常的应景。在这五天时间里,我们会每天解读一本书,每晚8点钟准时开始。希望各位家长能在这5天时间里,收获满满。

 

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罗洋洋老师,是一名初三的数学老师。今天解读的这本书是《怎样让学生爱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我看到有的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对学习饱含热情,但也有学生在学习中深感厌倦,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虽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有很多,譬如:老师的授课水平、学校的环境、应试教育的弊端等等。但据我观察,即使在同一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如此的明显,就像一个50人的班级,始终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一样,客观原因解释不了所有的问题。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主观因素--也就是学习动机的角度,来解释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选择今天解读《怎样让学生爱学习》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让各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机有一个认识和判断,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总的目录,我会从5个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看过侦探剧的家长都知道,犯罪动机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同样,在老师眼里,爱学习的孩子,其背后的“学习动机”也是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下面三类。

 

表面型动机

 孩子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及格、家长老师的监督,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孩子可能会采用一些应付的、肤浅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不能自觉学习。比如,有些孩子走读的时候,有父母的监督,学习就很好,但只要一住校,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成绩就会迅速下滑。

 

深层型动机

 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为了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在这种动机作用下,孩子可能会主动学习、自我监督学习。比如:孩子对生物特别感兴趣,他就会研究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成就型动机

 孩子为了获得高分或表扬而进行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推动下的学习行为较多地受外界评价的影响,与自我监督没有必然或直接的联系。比如:很多孩子爱学某门课程,就是因为这个老师对他比较好,经常表扬他,对他比较关注。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物理,就是因为物理老师对我非常关注。

 

 

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我想简单做一个总结:一个孩子身上可能同时有上面三种学习动机。比如,一个孩子废寝忘食地读一本名著,这是深层型动机。而他迫于父母的压力学习自己不喜欢的数学,这就是表面型动机,如果后来他遇到了一个非常赏识自己的数学老师,那就有可能从表面型动机变成了成就型动机。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孩子的学习动机在不断变化。


 

二、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动机越强越好,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但孩子的学习动机越强,成绩就会越好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效率变低。在比较容易或简单的任务中,动机高,效率就高。但随着任务难度增加,高动机反而会阻碍效率提升。这段话比较难理解。

 

其实通俗点来讲就是,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此时学习效率最高。当学习动机过强时,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学习效率反而降低。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一心想考出好成绩,往往在考试中却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最近一个孩子找我聊天,说数学这次考的不好,平时不如自己的都考到自己前面去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些个牛马蛇神都考的都比我好”。她压力很大,准备多刷题来提高成绩。我赶紧制止了她,因为以我对她的了解,她的问题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应试技巧。一通分析之后,她接受了我的观点,开始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例子中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因为学习动机太强,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盲目选择学习方法。所以,学习动机不一定是越强越好,让孩子保持适当的学习动机才更有利于学习。当孩子动机过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减压,并且求助老师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三、孩子的学习动机是怎么形成的?


家庭环境

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榜样、示范行为等等。其中,父母的示范行为很重要,父母如果能以身作则读书学习,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比较强。

 

学校环境

 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孩子本身的特点

 学生的需要、兴趣、目标、价值观、成长经历等对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

 

 

四、孩子为何缺乏学习动机?如何提高?


 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有很多,要想列出所有原因,怕是不可能了,但筛选出前5名,还是很容易的。

 

学习中缺少成功的体验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取得过任何进步和突破,没有体会过成功的感觉,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向现状妥协。而且中国孩子,一向是受批评教育长大的,孩子退步,父母老师一顿批评,孩子进步,父母心里可能已经乐开花了,但还是绷着脸,意味深长的训诫一番:“别骄傲,继续努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非常缺乏成功的体验,自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不太理解的话,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各位家长都考过驾照吧,如果你学车的时候被教练骂,考试的时候还没考过,一上路开车就有各种问题,你还会喜欢开车吗?肯定不会。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有过愉快的驾驶体验,你当然不会喜欢。新闻里经常有报道说,一个女司机补考十次终于拿到驾照,而拿到驾照的当天,她就对记者说,以后再也不开车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缺少成功的体验,必然会导致学习动机不足。

 

那对于这类孩子该怎么办呢?

 

有三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1、选择难度合适的任务2、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3、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

 

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一下,选择难度合适的任务,就是不揠苗助长,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学习奥数,结果把孩子搞的非常厌学,这是因为对大部分小孩子来说,奥数的难度太大,根本理解不了,强行灌输只能导致孩子厌学,所以选择合适难度很重要,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比多学一点知识要重要的多。

 

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就是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和要求要合理。如果你对一个中等生的要求是必须进班级前三名才叫进步。那孩子前期可能会努力,但当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他就会放弃努力。所以,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孩子垫垫脚能够到,会让孩子更有学习动力。

 

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就是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不管这个进步多么微小,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候,很多学生跟我抱怨说,爸妈从来没表扬过他,所以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的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感觉活的很累,丢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既然讲到了学习中的成就感,我想插播一个话题:“逆袭”。我想大部分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实现逆袭的吧。在我看来,在学习上能做到真正逆袭的孩子,他们都会经历一个成就感爆棚的瞬间,然后趁势而为,无往不利。心理学家武志红,就分享过自己逆袭的故事,他高中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后来他因为喜欢化学,考前突击过一次,不想化学竟然考了全校第一名,他成就感瞬间爆棚,他把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科目,各个击破,最终考入了北大。

 

我也可以分享一个,算不上逆袭,但对自己的学生生涯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的故事。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个人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有一次月考,我突然就考到了班级前几名,那种成就感,让人非常沉醉,从此以后,我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基本稳定在班级的前几名。

 

所有,如果你想让孩子逆袭,就要不断给他成就感,直到他觉得自己能行为止。对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缺少对学习的价值认同

 

孩子们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升学,为了满足家长和老师的需求。枯燥的学习内容,繁重的课业负担,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加上缺少对学习的价值认同,必然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对于这类孩子而言,首先父母要避免单调的说教,譬如:不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找不到工作,没饭吃等等。这都什么年代了,孩子不可能信这个。

 

另外,多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能帮助他增加对学习价值的认同。比如,我就见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妈妈,让刚刚接触物理的孩子,包办了他们家所有的电器说明书。因为书名书里有物理中电路、功率的内容,孩子知道他学习物理以后是能实践的,这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认同感。

 

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这对孩子影响非常大。我曾见过一个孩子对他妈妈说:“你天天活的这么轻松,我学习这么累,不公平。”

 

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败

 

这类孩子有两个典型的心理特征:

 

1、消极归因:把失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差,把成功归结为运气好。比如:考不好就说自己记忆力不好,学习能力差。考好了就说自己,运气好,题目简单。典型的不自信。

 

2、自我保护:不愿付出努力,原因在于当自己付出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感到羞愧痛苦,还会被人嘲笑。相反,如果自己没有努力而遭遇失败,还可以用“没有努力”安慰自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孩子上课不敢发言,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敢轻易举手,怕回答错,被同学嘲笑。纠结来纠结去,干脆就不举手。这也是典型的,缺乏自信,害怕失败。

 

对于这类孩子,首先,纠正孩子的消极归因。比如:如果孩子学习有进步,就表扬他学习能力有提升,不能说是孩子运气好或者考试题目简单,如果孩子退步,就引导他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松懈了,学习方法是否需要调整,而不能说孩子笨,智商低。

 

其次,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和鼓励。比如,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就要给予表扬。当孩子害怕失败,不敢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进行鼓励。

 

最后,给孩子提供榜样模范。比如,在毕业年级,老师都会跟学生说,不管你们以前的成绩如何,今年的一年,只要你好好学,就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然后讲一个曾经的榜样:我带过一个学生,初三之前,成绩很差,但初三一年,从垫底冲到前几。老师树立的这个榜样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却能激励很多孩子初三一年不断冲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学校未受到尊重和认可

 

因为学习或个性的原因,被同学孤立、排斥,不受老师喜欢,甚至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比如,我见过一个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好,上课总是被英语老师讽刺,后来产生了厌学情绪,拒绝去上学,怎么劝都不管用。

 

对于这类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 。

 

被同学孤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融入同龄人。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伸出援手,告诉孩子,要想和别人交朋友,你首先要学会示好。比如,主动和人打招呼、邀请别人一起吃饭打球等等。告诉他融入同龄人的方法。

 

如果是师生关系紧张,父母应该出面进行协调,和学校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关系。(一定要给老师留足面子,留足台阶,一定不要和学校老师起冲突)

 

家庭安全感缺失

 

如果家庭出现变故,比如:父母争吵、离异等等,都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的缺失。如果一个优秀的孩子,成绩毫无征兆的突然间下滑,很可能就是家庭出现了变故。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半夜给我发qq,说父母在隔壁房间激烈的吵架,他在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劝架,所以跑来问我。后来跟他的父母沟通,才知道他们是特意等孩子睡着之后争吵的,就是为了回避孩子,但没想到还是被孩子发现了。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很强,家庭里一点微妙的变化,都会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对于这类孩子,我特别希望父母能在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及时的干预,如果以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请求学校老师的帮助也未尝不可。只要给足了孩子安全感,他才能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好了,今天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我们今天主要讲解了孩子学习动机的问题,首先讲了学习动机的分类,其次讲了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后着重讲了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学习动机,以及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






 扫码关注 科学家长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霸726分考入北大:感谢妈妈的“三不许”,让我在高三完美逆袭
史上最强干货来袭!仅需坚持“四步走”,中等生逆袭上重点高中!
荐读|一位家长的自白:别等到中考结束才后悔!现在看不晚!
数学差生从42分到145分,只做了这两件事!完美逆袭成为学霸
《减法教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起跑的快慢|豆爸读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