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孩子因缺乏自律输给同龄人: 4步培养好自律能力, 孩子更易成功



小荷才露尖尖角之自律



十几年前有一次我需要从香港到厦门办事情,时间不急,而且那时大多数的长途旅行依赖飞机,铁路网络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就想体验一下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坐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什么感觉。刚好那时中港码头有航程18小时到厦门的服务,我就去那里买票排队上船


那个年代内陆的经济发展远不如香港,收入水平相差超过十倍,从口音可以听得出,旅客绝大多数是持双程证、从厦门周边地区去香港的第一代移民回家乡探亲的。


登船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很多,但人们很有默契很有秩序地排队上船,即使几乎每一个旅客都带着好几个大行李箱啊蛇皮袋啊,依然没有影响排队上船的井然,效率很高,不小心行李袋撞到旁边的人大家都客气着礼貌着。


经过一个下午和整夜的航行,同样这一批人到达厦门码头上岸的时候,行为表现却完全不同:争先恐后推推搡搡,过程中有六个提很多行李较弱小的老人和妇女差点被挤得掉下海,场面完全失控,虽然我只有一个随身的双肩包,却没有胆量跟他们挤,干脆退后让人们先过我殿后好了。


到了厦门,跟朋友说起来这件事,他很自然地归因于“中国人天生不排队的”,但我觉得其实没这么简单,因为同样是这一群人昨天在中港码头可是排得很好的。排队,对于这些人而言是一种他律而不是自律行为,因其行为受环境影响而不是行为主体自发的


如果要更加深入的去分析的话,自律首先需要认同,认同目标,认同某一个行为的必要。




比如排队这个行为,背后代表的是人们对公正公平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先到先得不论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等。除了从小被灌输排队的必要,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心对排队背后含义的真心认同才能保证这个人无论在香港还是厦门,在地球还是外太空保持行为的一致性。



律,是约束的意思。


他律,自始至终依靠他人的约束(惩罚,检查,监督等等)达致某一类行为的持续性。


自律,则有自己内在的评价体系,能做到自我管理,克制情绪而专注于行动本身,以达成某一类行为的持之以恒和设定结果的实现,无论外在环境因素如何改变。


我们来把自律他律的区别进一步延伸到幼童的行为上:


一个小朋友打人咬人,如果大人威胁他再这么干就惩罚他,他怕了停止了这一行为,时间长了大人不注意他多半还会再犯,因为停止打人咬人是害怕受惩,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打人咬人不对需要改正。


一个小朋友每天要父母逼着监督着才去弹规定的一个小时,其间不时抬头看墙上的钟,时间一到马上就不弹了,这是他律。因为他不觉得弹琴有乐趣更不认同每天练琴的必要性。

一个小朋友在父母的要求下不吃薯条冰淇淋或者其他垃圾食品,大一些有了零钱脱离父母视线范围,可能会自己去买来大吃特吃,如果他没能真心认识到垃圾食品的潜在性威胁,就无法做到自律的远离它们


一个小朋友不到六岁每个星期天被父母逼着要读19本书,她觉得非常难受,跟幼儿园的同伴诉苦,我不太相信父母不要求的时候,她能主动地维持这一习惯。阅读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掺杂如此多如此深的不愉快情绪,并不能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何育儿中要谈及自律?

孩子年龄那么小谈自律自我控制意义不大吧?


自律对人一生取得某些成就至关重要,甚至说比智商更重要都不为过除了天赋秉异的人,大部分的人其实智商差别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除了拥有必要时改变认知的能力,自律所表达的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恐怕是最重要的特质了。




一个人生活上工作中大大小小目标的达成,正是仰赖于自律意识。自律就是生命之舟的舵手,确保始终向着目标不偏离航道。


自律是一种健全的自制,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去管理自己,而自我意识的养育,需要一个人从小有自主选择的训练,允许自由意志存在的环境。


关注这个专栏的读者应该能注意到我自己对于小娃的陪伴中特别注意这一点。事实上,这篇文章亦是应两位读者的提问而写的。更直白一点,自律并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从小培养的,自很多生活细节中慢慢形成的一种良好品性特质。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我也没有答案或者干货,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


有些家长总喜欢当孩子的差评师,口无遮拦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正是一个家长缺乏自律的表现。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如何要求那么小的孩子学会自律?


所幸这一点我做得相当的好,尽量温和鼓励,不给予评判


举一个例子,小娃并不是从小就会自动自发的收拾玩具的,3-4岁时她弄得满地乱糟糟的时候:


我可以恐吓“你再不好好收拾就别想吃饭!”

● 可以命令“给你10分钟马上收拾好!”

● 可以责备“你都三岁多了怎么还学不会收拾玩具?!真是邋遢”

● 可以讽刺你在学校不是都把教具收拾好才能做另外的work?家里怎么就做不到?家里可以很乱而不管啊?是不是?”……


然而我的做法是:

● 要么我跟她一起收拾,手把手教虽然慢但有意义,孩子会改善。

● 要么偷懒怂恿她自己收拾“贝啊,今天帮妈妈收拾一下玩具?妈妈背痛又犯了”,等她自己收拾好了会说“你今天整理的蛮好,尤其这个角落,这些笔都根据大小长短分好类呢!good job!”

● 要么就平时给她看一些自己东西自己收拾的幼儿视频。

● 要么就送她上学时特意当她的面,当一件大事一样跟老师提起“小娃昨天在家里玩,过后把满地的玩具书包收拾的妥妥贴贴,跟妈妈收拾的一样好!”。


四岁不到她已经学会整理玩具,每次玩耍结束都会习惯性的自发收拾好,东西全部归位回原处。无论她自己收拾还是我帮着收拾,之后我总会让她看一下体会一下成果:“贝啊你看收拾好是不是看起来地方宽敞还漂亮了?”


这是在建立她对于东西不能乱放,对于收拾必要性的认同。




简单的说,实践的过程基本如此:


  1. 设定一个符合孩子年龄的目标,最好是与孩子一起商量。目标太高做不到容易使孩子产生受挫感而放弃,目标太低过于容易没法儿激发他们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心理力量。

  2. 让孩子对这个目标产生认同感。比如收拾玩具后让她看到家居的确变得整洁有序看着舒服,比如牙齿必须保持洁白不蛀牙,可以提醒哪个小朋友牙齿蛀了不太好影响美观健康,可以带着做牙科检查的时候,让牙医跟孩子说吃糖太多、咀嚼不合理、没有按时正确刷牙,牙齿会变成什么样子。

  3. 培养儿童的道德感。比如良好的教养是尽量不影响到他人,他们就会更加自觉的在公共场所停止喧哗,咳嗽打喷嚏捂住嘴巴,看到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需要让座等等。

  4. 相信习惯的力量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自我调节。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的过程,耐心一些,别让孩子感觉特别痛苦,最好能制造愉悦感,一旦形成日常惯例就比较容易坚持,适度的沟通和鼓励式提醒是很有必要且成效显著的。



分享日记一则。


抠脚丫子

(6 岁)


今年六月初小娃在等钢琴老师的时候,光着脚坐在垫子上大约觉得无聊,竟然捧着脚看来看去准备抠脚丫子……妈妈进来一看马上制止她,告诫她不可以在公共场所抠脚丫子,这样没有礼貌也不合适


到了11号那天,我在厨房听着听着怎么琴声断了,厅里安静得很呢?出来一看,原来我们家钢琴师坐在小白凳子上又抠脚丫子,琴谱摊开,风吹得哗啦啦响也不影响她专心致志地盯着脚丫子看。


“你怎么又抠脚丫子?”

她振振有词“你说不要在公共场合啊,在家抠的”

“那也不好啊,你抠完接着弹琴?钢琴键上全是细菌!”

“我会洗手的。再说地板不是干净的嘛,脚怎么会脏?”

竟然还补了一句“Mama, so much fun!, I just could not resist it' 抠脚丫子太好玩了我就是忍不住!



小娃喜欢抠脚丫子好几个月了。她那种抠脚丫子的方式是很滑稽的,也未必就是痒,盘腿坐,捧着自己的脚丫子专心致志地瞄来瞄去,努力要找一点什么皮皮来撕一下,搞得我也很好奇把她的脚抓过来巡视一番,想明白她到底在看什么。


有时候她画画或者读书做到一半突然说要去上厕所,半天在浴室里不吭气,一看,她正坐在马桶上脚踩矮凳子,双手抱着另外一只脚无比沉浸地细看再细看。





我自己不抠脚,不大明白她怎么会有这古怪癖好哈哈哈,但觉得无伤大雅只要不在公共场所这等玩法,也没什么,所以偶尔提醒一下要洗手多半听之任之。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尹丽芳快速阅读 |《好爸爸的一分钟》
【系统之美18】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
你的自律丢在哪里?
你是怎么变得自律的?
(原创)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孩子在家有父母看着就学习,在学校就不认真学习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