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在体制内工作四年,在北京买了两套房

文/杨小米+鲸北晨

 首发/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阿宝有一个铁哥们儿在体制内工作, 他时时抱怨工作乏味又枯燥,却又迟迟不见他辞职。他说:“这份工作就是个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我也不例外。但如果我扔了这个铁饭碗,就意味着我要丢下稳定的收入和数不清的福利。”

 

大家都说待在体制内太过稳定,人就该多多出去闯荡,怎么能安于现状呢?但在阿宝看来,任何一份职业都是这样,时间久了都可能会让人感到讨厌和无趣。就像有人说:“你在外面闯荡值得我敬佩,我在家里守候同样值得赞誉。你有你的澎湃世界,我有我的体制乐园。我们不一样,不一样。”——阿宝



大学时,我有一个低两届,关系非常好的学弟。

 

他个人条件很出色,180以上,喜欢打篮球。后来,他成为我们系学生会主席。我调侃他,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外表占了一半,毕竟经常代表系里开会,这是门面。

 

他成绩很不错,保研了,毕业后又考了选调生。现在,他在山东某市组织部工作,工作很忙,但他做得也挺出色的。

 

我开玩笑问他什么时候升职?他说他们这个部门工作量很大,升职很快,和付出成正比。

 

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但是,很多人都把离开体制内,或不进入体制内,当成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其实,真没有必要。

 

六神磊磊写了一篇文章《现在最俗的创业故事之一,就是“离开体制内”》。有一个采访问六神:“你‘离开体制’是什么感觉?”他说:“自己只是不当记者而已,不叫离开体制。”

 

现在,很多人都在反复炒自己怎么离开体制,就像六神文中所表述的:“有些人离开的,不能算是体制内。有的是微不足道的小单位,有的则是大单位里处在非重要的位置,可能连单位内台柱子的人都没有见过;而有些人的‘离开’是需要来讨论的,可能只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混不下去才不得不走掉的。”

 

有些人只是打着离开体制内的旗号,让自己从体制内出来而变得好看些。为此,我查了下百度词条:

 

“体制内就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而那些不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边缘的部分就叫体制外。”


我大多数大学同学都在体制内,对于很多人来讲,体制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这里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资源优势,比如教育、医疗。

 

我曾写《在最好的年纪,我选择了等一个男人8年》一文,在文中我分享了高中学长傲天的爱情故事。通过他的经历,我想说说体制内的优势。



体制内拥有特殊的分房、购房政策。

 

2016年,傲天从二本大学毕业。因为博士后出站,他跳槽去名校工作之后,在某政府部门挂职过一段时间,追随内部政策在北京昌平以远远低于市场价买了一套房子,总共100万,首付30万左右。

 

而体制外的我,在上海买房交了100多万的首付。为了凑首付,我真是想了能想的办法,借银行钱,朋友钱,压力大得失眠。我才30岁,都有很多白头发了。

 

借调结束,傲天回到了高校。今年,他又追随校内购房政策,在北京买下了人生的第二套房子。我大概盘算了一下,他这两套房子为他省去了1200多万。这就相当于,他这两年的工资=两套房子+普通工资。

 

各个地方政策不一样,我也问了其他同学,他们多少都会有一些购房优惠资源。


体制内的工作,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也是当地一般偏上了。


 

教育、医疗等资源


我和刘先生还留意着学区房的信息,现在要提前5年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傲天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他是名校老师,他的孩子能上附属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完全没有学区房的担忧。真是身份有“自带学区房”的功能。

 

在他们的社交平台上,孩子接触的人大都也是同等家庭出来的。在这个人情社会,这些孩子长大后,拥有怎么的人脉和资源?

 

在我们现在的环境里,教育是一个大问题,而父母拥有社会身份标签的,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医疗也是,看病难,在一些好医院,不是有钱就会特殊对待的,经常都需要找人。

 

每次,在我们当地当医生的同学来上海玩,给我打一个电话,我都是随叫随到,好好招待。


我不是一定要他们回报什么,而是父母年龄大了,万一哪天生病了,咱也好意思打电活,咨询点信息。



有深造途径,帮助自我提升


今年暑假,傲天就要前往芝加大学访学。据说,他还要把孩子带过去念幼儿园。

 

我还认识一个西藏妹子,通过体制内的援藏计划(参加研究生考试,深造。),进入一百年名校念研究生,但工资还照常发放,边念书、边拿钱。

 

而他们念完研究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很快就会升职。这个社会,体制内对学历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我表姐是法医,每年也有很多出去学习、深造的机会。还有,我也经常听说大学同学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学习。只要他们愿意,进步是非常快的。


平常都是吃单位食堂,非常便宜。在老家工作时,中午我都跑去跟表姐吃饭,省钱吃得好;没地方住时,我也是跟着她住单位宿舍。

 

其他的福利还有很多。因为是名牌大学老师,傲天时常受邀给政府机关讲课,目前一个小时收入就是1500元。


傲天说,这还算少的,学校还有出去讲课,在不耽误学校科研、教学的情况下收入30万的老师。


我盘算了一下,以他为代表这类体制内工作者收益=自带学区房+孩子成长氛围(人脉+资源)+自身工作的便利+普通工资+社会认可度+其他(分房政策+深造······)。


很多人还瞧不上体制内,体制内不是那么好进的,需要足够努力才能够到门槛。

 

公务员,起码是本科学历才能考,很多还是招研究生,甚至是名校毕业。我一个表叔在央行工作,身边大都是清华、北大及人大的硕士。


我还认识一个复旦经济系的朋友,他从体制内出来前,身边人最差的也是复旦、交大的,好多都是名校海归。

 


当然,说了这么多优点,缺点也是不少的,比如有很多约束等,有的岗位也不能体现个人价值。

 

很多离开体制内做得好的人,我认为无论在体制内外,他本身都是很优秀的。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工作时,体制内未必不是好的选择。在社交场合,乃至相亲,这都是很好用的名片。

 

我想对那些嚷嚷自己不进入体制内的人说,“你总说不进入体制内,好像体制内容易进呢?你倒是能考上,但不要拔高自己的行为。”

 

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选择,当成一份工作,可能会更好一些,不可以拔高,更不要表现得多有优越感。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进事业单位,是我们考上当地教师后,基本上都要去农村教书,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调回县城。假如我像表姐一样考上市区公务员,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主动选择生活的权利,不是你想去哪里工作,就真能够去哪里。


更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被选择,生活迫使我们走到了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什么样的路都好好走。

 

我希望选择职业的你,无论想要进入体制内,还是想辞职出来,都要从工作的角度好好思考一下,还要结合自身情况,网络上呼吁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但是无论在哪里,不放弃学习倒是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购房须知:学区房置业勿盲目傍名校防止陷入误区
学区房≠学位房 五大宣传“陷阱”需提防
今晚报
那些看起来定时发放的死工资,其实是最大的陷阱
今年北京可要忙坏了!快看看你所在的区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大事!
学区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