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云说:“不明白这个,我保证30年后你的孩子找不到工作。”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所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害羞、孤僻,或者无心向学,甚至寻衅滋事……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心理分析。作者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起跑线的本质

兴趣班、奥数班、实践班……很多家长眼中的起跑线就是各种班。在家长群中,只要有一个报了大家不知道的班,其它人都会趋之若鹜,生怕自己孩子被落下。家长的焦虑心态会直接传导给孩子,让孩子也变得抱负过高。

当大人们习惯于用成绩评判孩子,而不是看到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怎样的心理准备,并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时,孩子就会被他们训练的野心勃勃。可是这种价值观的输入,对孩子的一生而言,毫无益处。偶然的成功会让孩子高估自己,一时的挫败也会让孩子看轻自己。这种过山车式的心理活动,很难让孩子迈向成熟。

用力过猛

“为什么只考了99分?”“你要努力啊,成绩下降了。”“加油!宝贝你没问题的!”家长对成绩的看重让孩子们虽然希望超过别人,但也在努力超过别人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手足无措的紧张感。

可能这种急迫会被家长理解为有抱负、有野心。可是这种膨胀式的追逐,会导致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并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书本上,从而危及其它方面的成长。这种孩子,常常会仅仅因为急于在学业上领先,就去逃避其它的问题。比如,身体因缺乏锻炼而无法保持起码的健康状态;人际交往也因无视成绩之外的东西而缺乏共情。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做到身心兼顾,茁壮成长。

心灵扭曲

嫉妒是人的本性。对优势的追求会放大孩子的这一负面心理。尤其当自我肯定的渴望变得异常强大之后,这种嫉妒就可能发展到人格里。因为为了自己成功,他们很容易会形成一种习惯,就是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关键时刻,他们不只是希望,还会真的去伤害别人、给别人添乱,甚至偶尔会显示出明显的犯罪倾向。

污蔑他人、泄露隐私、贬损同伴,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凭什么他有我没有?”“没有人能超过我。”“他凭什么批评我?”到最后,本来可以有所成就的孩子也因听不进去话,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而泯然于众人。

心态的变形

这还不算完。有些在追逐父母认可过程中总是碰壁的孩子,也可能发展成另一个极端:懒惰。

倒不是他本性懒惰,而是“懒惰”能够实现他追逐优势的目的。首先由于懒惰,他经常能让自己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父母发现,他这么懒?我得多花点心思在他身上。这种无成本的关注对孩子极有诱惑力。其次懒惰是他们缓解自身处境的手段。不用他们动手,父母就会把一切都归咎于懒惰。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大人骂孩子没本事。相反,家人通常都会说:“他啥都能干,就是懒。”毕竟谁会承认自己的孩子笨呢?最后他得到了极大的心理安慰,“嗯,我只是懒而已。”

『贯穿成长之路的核心观点

想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一定要明白一件事:理解孩子的整个人生,才能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倘若不清楚这种大背景,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孩子的行为。而这背景大多是家长赋予的,所以,孩子的人格一致性和家长息息相关。

决定孩子前进方向的是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再好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没有吸引力,那它就是不好的。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孩子的人格在形成时,是一个变化的、连贯的、统一的整体。所以他不可能一夜之间脱胎换骨,需要父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家长的功课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我们就不努力了吗?不是的,人类发展靠的就是不断地“追求优势”,才走到了今天。只是我们要正确引导这种追求,帮孩子走上一条高效、有益的路。能够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快乐,而不是带来人格缺陷和精神上的不适。

该怎样去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社会兴趣。少点背考算,多点与社会相关的学习。很简单,回想一下那些在我们看来取得过辉煌成绩的人,他们的贡献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凡的价值,都和社会紧密相连。尽量减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自我感动,多增加与社会链接的机会,越早理解“社会感”这一概念,孩子就能取得有益的优势。

总结一下, 最近在贵州的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说:“未来三十年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马云口中说的“琴棋书画”,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文化,而文化就是社会的产物。

参考书目:《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培养》[奥] 阿德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格心理学 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家庭教育核心
语言暴力
儿童的好胜心到嫉妒心
你的孩子,是健康,还是亚健康?
如何看待学习成绩容易波动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