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个建议,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不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看见什么就要占为己有,也不爱帮助人。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过于自我,助人行为欠缺的表现。

1

营造助人的家庭氛围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没有助人为乐的家庭氛围,很难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孩子。特别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而言,其身心尚未成熟,对行为的选择往往是根据观察和学习所得。

如果家长表现得大度、体贴、肯帮忙,那么孩子也更容易培养助人的品质。比如和孩子出去,在路上遇到残障人士,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次坐公交车都给老人让座等等。不能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因此,仅仅说教作用并不大,在乐善好施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乐于助人的具体行为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助人的习惯。因此要想培养乐于分享、善于关心、主动帮助他人的孩子,父母们要先做出表率哦。

2

解释助人行为的原因

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时期,家长要有耐心,多做引导。但引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许多研究表明,进行行为引导的时候,对孩子阐明助人行为的具体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友善、体贴的行为方式。

这是因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所以,在父母要求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要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譬如,“如果你把自己的小车让妹妹玩儿,她会很高兴”。父母的解释不仅能让孩子明白道理,让孩子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在以后类似情境中,能够同时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处境,从而更利于做出助人的行为。还会成为孩子行动的动力。

3

让孩子阅读助人为乐的书籍

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关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这些的故事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但父母们要注意,阅读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故事中学会分享、谦让和互帮互助。

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生活中助人行为较少的孩子,家长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生活中不愿意助人背后的理由。这样不仅加深了亲子间的互动,也给家长改善孩子不良行为提供参考。

4

给孩子创造主动助人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助人品质,需要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得到正面的反馈,有所收获,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孩子才更容易自发去做。比如,父母下班回来,孩子要主动问好,备茶递水;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倒倒垃圾,提提东西;大人休息时,孩子动作要轻,不要影响他人的休息。

当在家里得到孩子的帮助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在家里习惯了相互帮助,就会推及到周围的其他人。

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帮助,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是让受到帮助的人和自己都快乐的事情。

5

助人为乐也要力所能及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乐于助人,但在培养孩子的这一品质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助人行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施与帮助。

近年来偶有新闻,为了救溺水的人,救人的人也溺水身亡,让人可惜。因此在培养孩子助人品质的伊始就要与孩子明确,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的方式,不为了助人而助人,不逞强。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这对于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增进其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益处。

文章整理自微言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爱的家长请把这七句话告诉孩子,受惠终生
犹太人是这样做的:
孩子有这5种品质,到哪都受欢迎,你家孩子有吗?
好道德是孩子立身之本
孩子有这两点行为,以后大多不孝顺,家长们再不纠正真的来不及了
6 个教育典故,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