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锻炼”孩子到底为什么?

神经科学的成长启示

+养育难题的解决方法

在我们的文章和课程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类话题是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害怕的情绪。比如,孩子怕黑,怕吹风机,怕洗头,怕冲水马桶……

在这类文章中,我们的观点很明确:

  1. 要重视孩子的情绪,类似“别怕”,“这有什么可怕的?”这类的话完全起不到安慰孩子的作用。

  2. 不要强制锻炼孩子。强迫孩子“直面恐惧”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

相关文章:

那么,哪些方法更有效呢?我们跟大家讨论过“临界点”的概念,也分享过一些游戏式的方法。

相关文章:

在这些讨论的过程中,会不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

干嘛要那么费劲呢?孩子的这些表现,也说不上是什么大问题。

假如我们不去管它,或者带着孩子躲开这些引起害怕的事物,随着孩子长大,很可能,这些问题自动就消失了。

这样想也没错。

孩子2岁时害怕冲马桶,5岁的时候还会怕吗?3岁的时候怕洗头,6、7岁上了小学后,还会怕吗?小时候害怕的怪兽和恐龙,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为孩子很喜欢的伙伴。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想跟大家讨论的是:

既然眼前这些具体的害怕、具体的麻烦,随着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都会自动消失,那我们现在到底为什么还要锻炼孩子?

我们的答案是:我们锻炼的是孩子的适应力。

也就是说,我们锻炼孩子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不怕洗头、不怕冲马桶、不怕恐龙这些具体的事情,这些具体的事情对孩子的将来不构成任何影响,对将来有影响的是适应力。

之前咱们专门讨论过适应力,这里再回顾一下:

我们这里讲的适应力,对应的英文是resilience,这个词直接翻译成中文是“弹性”,它来源于一个物理概念,指的是弹簧或者橡皮筋这类有弹性的东西,被拉紧以后回弹复原的能力。

这个概念在70年代初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因为神经系统的紧张-放松这个过程,与弹簧的拉紧-回弹,具有类似的特征。

大量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神经被拉紧以后,无法及时回弹复原、也就是无法及时放松。

神经无法及时放松复原,大脑就无法进行及时回到积极探索学习、积极人际交往的轨道上来,因而也就意味着无法积极地适应环境。

对应resilience,美国心理协会的解释是:是面对逆境时良好适应的过程,是从艰难的经历中“弹回来”的恢复能力。

同其他所有能力一样,人的心理适应力、或者说神经的弹性,是可以通过锻炼越练越强的。

锻炼适应力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要有适度的压力。

不能一味逃避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谈不上锻炼,但这个压力必须适度,尤其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造成伤害,就像拉紧一根弹簧,不能超过弹簧可承受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弹簧的阈值,超过了就会把弹簧拉变形,再也恢复不了了。

第二个条件:要有从压力中及时缓解下来的能力。

光有压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具备从压力中及时缓解下来的能力,也就是让神经从紧张状态及时恢复到放松状态。如果没有放松下来,那就意味着没有适应,适应力的锻炼也就没有完成。

用我们多次提到的情绪自控专家艾伦舒尔博士的话说:适应力,是在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加强的。

因此,我们锻炼孩子的时候要清醒地意识到——

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锻炼的目的不在于眼前,而在于将来。

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不怕冲马桶而在锻炼他,不是为了让他不怕大灰狼而在锻炼他,我们是在借助这些具体的事情,锻炼孩子的神经弹性,也就是适应力。

这些事让孩子紧张起来了,我们及时帮他放松下来,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已经得到了锻炼。

也就是说,不要把孩子什么时候能做到不怕冲马桶、哪天能做到不怕恐龙敢自己进房间,当作锻炼孩子的目的。

之所以锻炼孩子,我们期待的不是“不再害怕”的结果,而是“紧张、放松”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强孩子适应力的两个关键
马桶堵了怎么办?
分享14个生活小妙招,空调设置不好每月多交好几百,这样开才省电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他的心理弹性
各种MX轴对比,多图杀猫
马桶上水慢,下水按键不回弹的维修马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