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要避免墨菲效应的怪圈,不然好孩子也会变成“混混”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 | 群美育儿

不知道家长们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当你害怕孩子犯错,在口头警告孩子之后,明明孩子犯错概率很小,结果却真的犯了错。比如当孩子端着碗的时候,家长告诉孩子小心汤撒了,结果孩子马上把汤撒了;比如孩子骑自行车的时候,家长告诉孩子小心摔跤,结果孩子真的摔了一跤;比如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告诉孩子再不好好学习就不让上学了,结果孩子成绩一落千丈。

这一切起因与结果,实际上与墨菲定律非常相像。墨菲定律作为一种心理学效应,同样非常适用于育儿领域,也就是说,家长越是担心某件事,越是强调这件事,孩子就越容易在这件事上犯错误。

想要解释清楚这一怪圈,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压力。

父母在警告孩子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孩子施压的过程,因此导致孩子过于注重此事,再加上联想到后果心理紧张,肢体动作就会表现的很僵硬,从而导致出错。对于孩子心理方面,这种警示则会导致孩子出现消极心理,比如当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吓唬孩子不让他上学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也是导致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的主要原因。

在成年人的印象里,孩子往往容易出错,因为孩子本身力量和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父母忽略了孩子起码的处事能力,比如最简单的端饭碗都要操心,而这种过度操心反而导致孩子过于重视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情,小事化大。

如果在父母带孩子的过程中,想要避免出现墨菲定律这种怪圈,就要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家长也要心理放轻松,相信孩子能自己注意到,能够自己应付,而不是家长整天跟在后面强调。

你们身边有没有那种本来比较乖,只是有点小淘气的孩子,因为一直被家长说“不听话”,在长大之后变成了小混混的人?小彭就是这样长大的孩子。

小彭小时候挨骂次数不在少数,本来在家里写作业,写完作业想要放松一会儿,被爸妈看到了就说“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玩儿”,忽略了小彭学习中的努力。在被人欺负的时候,被说“一只巴掌拍不响”,导致小彭心灰意冷,从而不再指望父母能为自己伸张正义。在这种环境中,小彭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既然你们说我不知道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那我干脆不学习得了;既然你们说我惹是生非,那我偏要惹是生非。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下,小彭表现的越来越极端,最后被学校先处分后退学,早早踏入了社会,当了一个网管。

墨菲定律其实也是一种暗示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意间也暗示了孩子现在是怎样的人,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彭,本来只是小错,结果经过家长的暗示之后,小彭接受了这种“设定”,从而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怕小彭的父母在孩子走下坡路的时候,都在责怪小彭不懂事,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当你看到孩子卧室凌乱,各种东西肆意摆放的时候,一边抱怨孩子一边收拾房间:我怎么有你这么懒的一个儿子,和你爸一个德行,我整天跟在你们爷俩后面擦屁股,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我忙一天容易嘛……

对于孩子而言,这相当于告诉孩子爸爸也是这样,这都是遗传基因导致的,况且即使自己真的不打扫卫生,妈妈还不是帮我收拾房间了,从而就会更加理所当然的不收拾房间,而不是体谅母亲的辛苦。

母亲的这种做法固然是不对的,当发现孩子不收拾房间的时候,母亲应该提醒孩子应该收拾房间了,如果孩子年龄尚小,应该给孩子规定在多久时间内收拾好房间,自己到时候会来检查。因为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规定时间也让孩子有所准备,不仅锻炼孩子生活能力,而且培养孩子时间观念,还能避免孩子越来越懒惰,可谓一举三得。

当然了,这仅仅是诸多事情中的一种,再比如许多家长都头疼的孩子的学习问题。因为孩子在小时候大多是被迫学习的,当没有老师和大人监督的时候,孩子就会想着去玩,而且如果家长刺激孩子,说孩子笨的话,又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当你看到孩子考试又不理想的时候,就会开始抱怨和教训孩子:怎么又考了这么一点?你看看你堂姐,上次各科考了满分,全校第一,老师打电话夸了半天,你婶每次过来都给我说,你咋就不知道争气呢?你要是有你堂姐一半聪明,我也不至于受这个气!

对于孩子而言,这相当于自己被定义为“笨”,觉得自己是先天性智商不高,所以才会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别人学的好,既然如此,那么再努力也是白搭,还不如不学了。母亲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重要性,在孩子看来自己的努力也是徒然,从而才会萌生努力也没用的想法,所以干脆放弃努力,不如就这样算了。

母亲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妥的,即使真的是因为孩子贪玩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直接说孩子智商有问题。告诉孩子别人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绩,而不是告诉孩子别人是因为聪明才会有今天的好成绩,这样孩子还有追逐和超越的信心。所以与其说是墨菲效应,倒不如说是母亲在教育过程中主次不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我们知道“祸从口出”,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如此,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话术的应用,教育的语言不是脱口而出的抱怨,而是精挑细琢的引导,家长懂得如何说话,才能避免出现墨菲效应。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时很努力,考试就考不好?用“多德森定律”,帮孩子走出怪圈
为何走不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因为“稀缺效应”让你只知道埋头赚钱,不考虑未来
家长,请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让人醍醐灌顶的3个心理学效应,真的是一读就懂!
学会这一招,你的孩子也能像吉塔一样成功!
我为什么宁可花30万,也要把10岁的儿子培养成“普信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