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奖得主的拖延症:从经济学看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原因

诺贝尔奖2001年经济学领域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早年一直对一个问题耿耿于怀,这个问题实际非常的简单。有一年乔治在印度工作,有位同事从美国去看他,住在他家里,走时不小心落下一箱衣服。乔治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箱衣服给这位同事从印度邮到美国。当时,由于在印度办理跨国邮寄手续有些繁琐,尽管乔治每天早晨醒来都想把这箱子衣服邮走,但是一想起复杂的手续乔治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8个月后,有一个同事也要邮寄包裹,他就把这个包裹托付给那个同事一同邮走了。

乔治邮走这个邮包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邮包裹这件事要花8个月才完成?他还发了篇论文讨论这个问题。这就像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虽然不能都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穷。


那么从经济学角度如何解释拖延症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符号效应(收益贴现率高于支出贴现率)

符号效应是指人们在进行跨期选择时对收益的贴现率期待值高于对支出的贴现率,且贴现率随着总体金额的增加而降低[1]。其中:

跨期是指人们愿意延期满足的时间长度。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才兑现支付的金额改为当前可领取的金额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2]。比如,您有一张明年到期的1万元的汇票。您想现在就对付,那么你无法拿到1万元全额,银行会给你打个折扣。如果贴现率是10%,那么今年您能拿到的钱就是10000/(1+10%)=9090块钱。


1.1 收益贴现率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经济学实验。在实验1中,实验设计者愿意付给接受实验的人群分别15元,250元,3000元钱。如果是立马收钱,那么接受实验的人群可拿到15元,250元和3000元。如果他们愿意延迟一段时间收到钱,就可以收到高于原始金额的钱[1]。


接下来实验设计者请人们写下如果延迟交付给他们,那么延迟3个月、1年、3年后,他们希望收到多少钱?这里面的3个月,1年,3年就是跨期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们愿意延期满足的时间长度。

这个实验一共收到80份回复问卷。人们填写的金额平均后如表1所示。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15元的金额,3个月后人们希望可以收到30元(贴现率277.26%);1年后希望收到60元(贴现率138.63%);3年后希望收到100元(贴现率63.24%)。

对于金额较大的3000元钱,3个月人们希望收到3500元(贴现率61.66%);1年后希望收到4000元(贴现率为28.77%);3年后希望收到6000元(贴现率23.1%)。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收益,人们对于贴现率的期望是随着时间逐步降低的。同时,随着金额的增长(15->250->3000), 在同一个时间点,人们心里对贴现率的期望随着金额的增大逐步降低(3个月,277.26%->72.93%->61.66%)。

1.2 支付贴现率

实验2时支付贴现率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接受实验者要交罚款。如果他们立马交罚款分别是15元,100元,250元。接下来实验设计者请接受实验者写下3个月、1年、3年后人们愿意延迟多交多少罚款金额。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要交250元的人,3个月后他们希望交251元罚款(贴现率1.60%),1年后希望交270元(贴现率7.70%),3年后希望交310元(贴现率7.17%)。

对比实验1中第2行(收入250元)而言,人们心里对收益的期待贴现率很高,对罚款的期待贴现率很低。

从上面两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进行延期选择时,人们对有收入的收益贴现率的心里期待高于损失的支出贴现率。人们通常不愿意延期支付罚款,愿意立即支付罚款,“长痛不如短痛”。

2 即时享受效应

Laibson于1977年提出了成熟双曲贴现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当时间越靠近当下,贴现率越高。当时间离现在越远,贴现率越低。贴现率随着延迟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3]。

双曲线模型应用在现实领域就是:对于追剧、娱乐等活动,当下的贴现率最高。一完成立马得到满足。而对于那些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我们从时间轴上可以看到贴现率是很低的。因此,即使是对自己的未来收益有很大帮助,人们也不太愿意从事长期活动。

总结

从实验1和实验2可以看出,人们喜欢从事贴现率高的活动,不喜欢贴现率低的活动。对于延迟满足,如果是收益模式,则人们对延期满足的贴现率期待很高。如果是支出模型,人们对延期满足的贴现率期待较低,表现出厌恶损失的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你是拖延症晚期患者
心理学又叒叕让学者获奖了,这次还是诺贝尔奖(内附国庆获奖名单)
那个获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都说了些什么
兵无常势 ? 淮夷:非疯勿扰
图解思维模型16-损失厌恶(一个模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暑假特刊·美食一】经济学视角下的“吃与不吃”(王天晓同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