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霸凌的孩子,一生都在噩梦里

周洲说


大家好,我是周洲。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校园霸凌的话题。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们心里都绷着一根弦,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欺负。

或者对于被欺负后向自己求助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说过一些不恰当的话:

“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别理他们就行了”
”我明天就去找老师,批评他们”

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再和我们沟通,甚至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太懦弱。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恶劣的影响。

所以面对校园霸凌,我们应该怎样支持和帮助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用文章探讨一下!

想了解更多养育知识,做智慧父母

就来我们的聪明养育群交流吧

每天3分钟,陪伴365天

我们每天都会有育儿干货分享哦

加我的助理有养小仙女,拉你入群



01

马思纯曾在综艺《看我的生活》自曝靠吃药来控制情绪引发热议。

当她说到因吃药三天胖了八斤,坐在对面的王大陆脱口而出“那就别吃啊。”

王大陆的无心之语让马思纯一度哽咽,他不理解药物已经是马思纯多年的依赖,如果不吃药便会身体僵硬,腿部发软,视力模糊。

一个本该在最美的年纪痛快笑的女孩,脸上却写满了忧伤,她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又熬过了哪些悲伤?

马思纯曾在一期节目中,和好友提及她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的不堪过去。

她坦言:初中班里的有个女生对她处处排挤,甚至恶语相向。那个女孩的出现让自己的初中生活遭受了狠狠地重创。

女孩在马思纯的可乐中加粉笔灰和拖布水,拦截她的私人信件并当众朗读,肆意羞辱她青春期的体型更是家常便饭。

过去的种种化作一把尖刀,深深扎入马思纯年幼的心脏。

让她本该灿烂的花季布满疤痕,痛得无法呼吸,更无法复原。

正如蔡仁伟在《封闭》中写道“小时候觉得好玩,用手去碰含羞草,看它缩起来。可是,从来没人认真想过,要过多久,它才能重新打开。”

童年里受到的伤害,是你长大后无论得到多少颗糖也无法掩盖的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触及校园暴力这个敏感话题。

都说电影来源于真实生活,它从来都不止是一种艺术,更是映射现实生活的方式。

它或从被害者的视角、或以施暴者的身份,将校园暴力赤裸裸的呈现在公众面前。

有些人觉得电影夸大了校园暴力,然而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丝毫不弱于影片的描述,甚至超越你的想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校园暴力案件中,高达11.59%的案件导致受害人死亡。

就在前不久,发生了一件因校园暴力致死的惨案。

15岁的小盛因劝阻同班同学范某不要欺凌他人而被怀恨在心。随即范某在QQ上约架小盛,只身赴约的小盛被范某及其同伙引到隐蔽处,一个人抱着小盛,另一个人往死里打他。

由于头部严重受挫,在被送医的路上,小盛就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两天的抢救也没有唤醒他,最终被宣告死亡。

据小盛的妈妈说,儿子此前一直遭受范某的霸凌,威胁敲诈是常有的事,小盛还曾被迫偷拿家中的钱给不良少年。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逝,小盛的妈妈老来得子,无法承受儿子的离去,几度昏厥。

同样是15岁,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初三学生小杨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还活着。

小杨曾多次被同龄人欺凌,被拉到学校附近小巷子扇巴掌,抢手机,要钱等,甚至遭30余人围殴,小杨只能偷家人钱养着霸凌者,前后金额高达1万元。

小杨的母亲说,经常有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女生一边抽着烟一边在巷口等着打她的女儿。

鲁迅先生的名句“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用在以多欺少、以大欺小霸凌者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真正的强者不会去欺负弱者,被欺负的总是那些老实的孩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3的青少年曾遭受霸凌。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无数被霸凌的孩子正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受害者面对的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伤痛,自卑、恐惧、绝望、焦虑、抑郁将会伴随一生,严重的甚至会选择以自杀来换取解脱。

知乎上有个问题:被霸凌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有个高赞回答说:“当青春期脆弱的自尊被他们踩在脚下践踏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从此以后没有办法再笑得那么纯粹。”

我的一个朋友,初中他因为跟班里的男生兴趣爱好不同而被欺负。升学的压力加上霸凌的伤害,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从此害怕上学,后来不得不休学在家治疗而错过了高考。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欺负他的同学产生任何影响,施暴者没有丝毫愧疚,很快开始寻找下一个捉弄的对象。

大多数施暴者选择以“年少无知”四个字来为当年的恶行开脱。

毕业后,他们转身潇洒离开,只有受害者还被困在原地,孤立无援。

我见过被欺凌的同学自那以后变得敏感自卑的状况;

我听过为了不被欺负最终自己成为霸凌者的例子;

我读过被同学排挤的女生走向堕落让人心碎的故事。

被霸凌盯上的受害者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挨欺负,可能连霸凌者也说不出答案。

或许是因为好玩,或许是因为简单的看你不顺眼,或许是因为一次不小心的碰撞。

作家郑执在《生吞》一书中说“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请永远都不要低估孩子的恶。

今年的两会,有人建议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从法律上打击青少年犯罪。

但校园暴力更多在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怎样把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1. 面对危险,教会孩子勇于求助

大多数的校园暴力受害者面对威胁并没有及时发出求助信号。

前文因校园暴力丧命的小盛,面对施暴者的挑衅和约架,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硬撑着独自赴约。

如果他在受到威胁的第一时间向身边人发出求助信号,也许就不会白白丢了性命。

求助并不可耻,把生命当儿戏才是最愚蠢的行为。

2. 打架不一定是坏事儿,家长要教会孩子反抗

前一阵刷到一条很有爱的短视频。

美国一男孩长期遭受校园暴力,不堪忍受甚至试图自残,他的妈妈请来反欺凌组织摩托车大军接送男孩为其撑腰。

视频下面的评论都在给这位妈妈点赞。

如果你的孩子被别人打了,会不会告诉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说“肯定会”, 她还在节目中分享她教第三代被打时如何反击的小tips。

逆来顺受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觉得你好欺负,从此以后可能你就会是他们长期针对的目标人物。

用力反抗的结局可能也逃脱不掉挨打,但是起码会让人觉得你不是软柿子,下次就不敢轻易地再找你的麻烦。

3. 让孩子掌握必要的防身技巧, 抵御未知风险

孩子之间还是力量上的较量,遵从的是丛林法则,谁的块头大,谁具有攻击性,谁就不容易挨欺负。

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之余,还应让孩子掌握一些防身技巧来学会自救。

更多的要让孩子学会识别危险并知道如何躲避危险,初步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拾起保护自身的利剑,而不是消极等待被刺伤。

4. 告诉孩子,父母永远站在他们身后

一句“他们为什么只欺负你”扼杀了被霸凌孩子想要诉说的勇气。

父母无条件的信任是敲开孩子心扉的必要条件。

平等而充分的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或减少孩子受到伤害。

只有当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时,孩子才会找回那条归家的路。

聪明的父母收到孩子的求助时会第一时间放下质疑,深入了解背后的事实,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悲剧发生。

父母并不能随时守护在孩子的身边,因此,我们需要着重告诉孩子,在父母的视线之外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

策划:有养    撰文:凯茜

编辑:慧爱    视觉:瑞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抖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思纯:因为胖,初中我被欺负了整整三年
父母要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尽可能避免校园暴力呢?
这种孩子最容易被欺负,特别是优秀的孩子!
反对对儿童暴力伤害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带着爸爸去留学》武丹丹被打:校园霸凌的背后,揭示了残酷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