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月回顾:讨好型父母

你的爱对吗?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

我们每天都在沟通

我们每天都在交流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以上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但是孩子收到了吗?领情吗?感恩吗?

也许大家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星光公益

“嘉颐”说: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课堂,将带大家深度剖析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雷区,案例分析讲解如何正确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教育,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有深度,学会做真正的智慧父母。

12月份的精彩回顾

(点击语音)

嘉颐老师分享

我们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一类人,就是很害怕去麻烦别人,但别人找到他帮忙,却从来不懂得拒绝……

好!问候一下全场最有能量最有状态的群里面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嘉颐,很开心又一次跟大家在群里面相见。

前面两堂微课,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印象,第一堂微课讲到“打岔型”的父母,第二堂微课讲到“超理智讲道理”的父母。我们一共有四种错误类型的父母,那么今天我重点讲一下我们“讨好型”父母。

错误教育孩子方式之三:讨好型的父母

我们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一类人,就是很害怕去麻烦别人,但别人找到他帮忙,却从来不懂得拒绝,如果出现了问题,哪怕不是她的错,她也会先去道歉。

在人际关系中,这种人常常处于卑微的角色,一直都是在努力的讨好,迎合别人,委屈自己。

我之前在医院上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一个同事,他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乐于助人的人,也是一个看似没有脾气的人,任何人找他帮忙都可以。

然后任何人找他加班,让他代班,要他换班,他都没有表露自己的心声和想法,他都不会说不,也不懂得拒绝。

然后长期以往,凡是科室里面发生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让谁加班的就是她,每个人想到要换班的也是她。因为在别人眼里,你找她就可以,她一定会答应你的,大家都会觉得她是不会拒绝别人的。

所以,最终就导致她是不用跟任何人去商量,有个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去考虑她的感受,也不需要提前去问她“你有没有事情?”而是直接就是打个电话“喂,你给我上个班,你给我换个班,你给我加个班。”而长期以往大家都知道,当我们的那种付出和那种不对等的平衡,存在不平衡杆的时候,这样也是一个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常理的。

她维护她的好好形象,为了讨好别人去委屈自己,为了去付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一直到这种过程累积累积,直到最后承受不住,她终于当着所有人的面在护士站大爆发了,她把她之前所累积的那种负面的情绪一次性爆发。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情绪的爆发一定是毁灭性的,也一定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

所以为什么老话说“你做十件事有九件好事,但凡有一件坏事,别人总会记住你那一件做的坏事,而记不住你之前做的九件好事。”所以当她那次大爆发之后,她之前所付出的努力,那些担当,加班,代班,都毁于一旦。所有人都不会记住她的好,只会记住她所爆发的那个情绪,那一刻的杀伤力和毁灭性。

我今天想要分析“讨好型”的父母不是说孩子犯了错 ,孩子想要什么玩具,我们就用那种“讨好”的方式让他停止哭闹,不是这种浅层意思的“讨好”,而是说我们父母的姿态,如果父母姿态是讨好型,孩子也就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平常的时候在小区里面玩,我也会不断的去观察小区里面其它妈妈带孩子的那种方式,我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妈妈带孩子的方式都会有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其中就观察了一个妈妈,她在带孩子的过程就是用的那种“讨好”的方式。那个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对人非常的好,好到就是他的孩子,一旦跟别的孩子有抢玩具冲突的时候,他一定会让他的孩子让给其他的孩子,无论是什么玩具,或者是无论在玩什么类型的东西,让他的孩子无条件的去让给别人的孩子玩,去谦让。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种方式难道不好吗,这是我们传统的优良的中国的传统美德,要懂得谦让,要懂得谦卑,要懂得分享,这难道不好吗,这怎么会是不好的呢,这怎么会是错的呢?

但这个妈妈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当他孩子对他妈妈说这个玩具我想玩,我不想给别人的时候,这个妈妈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态度:“你是大孩子,你要把你的玩具让给弟弟,这样才是好孩子”。这样周而复始的去强调要做一个好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真正内心的那一份感受。

因为这个妈妈她不会去跟别人产生任何的冲突,所以她也希望她的孩子不要去跟任何人产生冲突,所以她会用这种这种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所以当自己成为那种讨好型的父母之后,孩子也潜移默化的跟随她的那种姿态,去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哪怕自己很委屈,很难受,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长期下去, 孩子会没有界限和底线 很多时候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他会觉得冲突是不对的 。让别人引起冲突也是不对的,他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所以会很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 迎合别人的期待 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界限感。

他或许在长大以后,会成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做别人期待做的事情。但他往往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按别人的意愿去行事,喜欢察言观色,不懂拒绝,总是默默的把委屈藏在肚子里面,自行去消化。

而这种讨好,不是去尊重别人,而是牺牲自己。是牺牲自己的幸福快乐而去讨好别人,甚至会对别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一旦没有了鲜花,没有了掌声,他自己就会掉在那个空虚寂寞冷的世界里面。

渐渐的孩子长大了,真实的自己逐渐就会被覆盖,被人喜欢的需求,我要这样做,才能够被别人喜欢,就会前所未有的放大。然而空虚感也变得越来越强,因为他没有办法做真实的自己,她只是做了爱父母,喜欢别人,喜欢朋友喜欢的那个人,而不是做真实的那个自己。

“讨好型”的父母,自我价值感很低,不自觉地就会照顾别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绪,也会不自觉引导孩子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会用这样的逻辑来教育孩子:

1,“别去人家家玩,净给人添麻烦。”

2,“别那么不懂事,让叔叔阿姨看笑话!”

3,“咱们家条件差,人家给的东西不能要,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4,“你家里有这么多玩具,给别人玩下没关系的。

我们讨好型的人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一直被教导,你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活。时刻都在捕捉重要亲人,甚至所有人的感受,然后自动迎合对方,讨其高兴,以求对方给自己一个认可,只要有认可就已无憾。

我们会害怕发生冲突,觉得发生冲突是对我们致命的打击,发生冲突时,会认为自己不OK的,是错的。其实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更多的是我们上一代父母传递给我们:发生冲突是不可以的,制造矛盾也是不可以的,所以会让我们很多很多的隐忍,让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都会有很多的枷锁。

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也非常的自闭,非常的宅。为什么?也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给予她传达的就是我们必须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要迎合别人。他觉得太累了,所以他愿意呆在自己的那个舒适区域。因为呆在自己的保护层里面,所以宅。

群里面的小伙伴们 ,你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因为受到传统的观念 思维而去教育,认为别人家都是好的, 我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样的孩子潜意识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会不自觉的讨好别人。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纯粹的,像婴儿一样,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一旦陷入“讨好别人”的模式中,就会失去自我,失去遵从自己内心和自觉的勇气。

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还要保护孩子的攻击性,守住孩子的界限。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界限感,没有底线。而去破坏孩子的界限,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标准去框孩子的标准。所以群里面的父母们。听到这堂微课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点点的感悟,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用我们过去那种思维老旧的方式去教育我们当下的孩子。

我们现在真的不需要那种乖巧懂事的孩子,你们真的不要期待自己的孩子要唯命是从,要什么都要听你的,要做到那种乖巧懂事。往往那种乖巧懂事,他的内心是极度的委屈和不甘的。

现在有太多太多的孩子 太多太多的成年人不敢去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却是委屈求全, 明明自己心里很难受了 ,但却强撑做自己很好。我相信我们身边都会有类似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也会有。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明明自己已经很不愉快了,但还是不会表达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纽约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从不提分享,却能培养高情商孩子
坚定而又温和的美式教育
孩子被打了,大人到底要不要插手?
别让你的孩子,因为你丢失了尊严......家长怎么做?
毁掉成绩的不是“早恋”而是父母“严禁早恋”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亲密无间”?错!其实是这4个字! | 特别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