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孩注意力不足,家长如何与学校老师合作?

当你家里有注意力缺失儿童时,你几乎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学校里的老师合作。因为你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受纪律而令老师觉得很麻烦,或者他会在学习上表现落后,又或者在社交和行为上有其它的问题。老师觉得上课受到影响,往往对他们印象不好。所以,不要等老师来找你,积极地联系老师并取得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才是上策。

理解老师的情绪反应

试想一下你有40几个学生,但经常要对其中的一两个费心,任何人都会有意无意地积累一些情绪。注意力缺失表现在干扰行为(如多动,攻击,扰乱课堂纪律)以及学习落后,老师觉得这样的儿童不好教,认为他们不听话和不守规矩,因而在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地疏远孩子。

注意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不良

注意力缺失在学校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课堂上,老师会明显地注意到孩子的分心和扰乱行为,但同样的表现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却不那么明显。所以家长和老师经常会不承认他们自己的观察正确,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自己的观察才是正确的,严重时甚至会互相指责,例如父母认为老师太敏感、对孩子有成见;家长则认为父母太散漫,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看太多电视,家教不好或者家庭婚姻有问题。

正视面临的问题压力

在意识到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时,通常孩子,家长,老师的困扰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和老师已经试过各种方法(如批评,留堂,请家长或请专业老师咨询,转班或转学)并且没有明显效果,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只想通过简单的行政措施解决眼下的问题,例如劝说转学。由此可见,对此类孩子的干预和帮助应以发展导向为目标,并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一定情况下,应该先化解各方紧张的情绪,减轻问题压力(例如向老师提供相关信息以增进理解),并建立鼓励性的互动方式(如父母和老师在行动上的彼此协调、交流对孩子行为引导的控制技巧)。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激励发展的思考架构上,而不是找出到底谁是错的谁该负责,重点是“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发展,并开启新的发展可能性”。

合作的目标:

信息共享  家长应告诉老师有关注意力缺失的特征和原因,以及因注意力缺失而产生的特殊问题,以便老师能够用因果关系解释儿童的行为。理解注意力缺失及其带来的问题有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孩子或家庭的主观因素,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一般人对注意力缺失的了解非常不足。根据一份调查研究,高达96%的老师相信注意力缺失是因刺激过度引起,而94%的老师则认为是家庭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老师几乎全把儿童的学习困难归咎于父母,只有少数(17%)的老师在问卷中提出改善注意力缺失儿童行为的务实方法,其余的建议大多数都是辅导父母改善教养的方式。

对老师的辅导  注意力缺失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很大。因此,老师应该以有组织,有规律、直接并以特定的方式来指导这样的儿童(如建立几条孩子应遵守的规则、鼓励或纠正孩子、给予明确的指示、让孩子在老师目光所及的范围内活动)。训练师在针对孩子的问题做注意力训练和行为干预的时候,可以与老师一起研究这些措施,或者把专业的意见传授给家长,让家长转达给老师知晓,以帮助老师在学校里有专业得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争取老师的支持  我们(健知教育)在工作中发现,同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由于老师的态度不同在学校里的境况有很大的差别。注意力缺失儿童通常不可避免地会在学校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行为纪律和学习两个方面。如果老师能够给予积极地关注,理解并帮助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将孩子的问题限制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并慢慢改善,我们并不主张完全消除他们的分心行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孩子,而不是使他们符合家长或学校的要求。注意力不足儿童如果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本遵守各项行为,学习上能够进步,我们就应该忽视他们的一些小问题。我们要确保的是方向向上,然后静待花开。如果老师由于不理解而忽视或者针对孩子,则很容易出现孩子的抵触情绪,令其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并且认为自己在行为纪律上也难以做好而不断捣乱(一方面是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他们为下意识地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希望获得关注)。在这种情境下,孩子缺乏必要的帮助,很可能使问题扩大化,例如出现厌学、易怒等情绪心理问题。

以激励发展为目的的合作  最后应该重申,帮助孩子的发展才是合作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或者想办法让孩子满足我们的要求。注意力不足儿童除了主要的缺失症状(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之外,通常还有其它问题(如学习退步、伴随读写困难)。一方面要修正其发展方向,并矫正已经出现的不良发展。专业训练师和学校老师是“理所当然”的伙伴,因为他们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肯定对方的能力,各施所长完成这一有意义且有挑战的合作任务。

前面我们探讨了家有注意力缺失儿童的家长和学校老师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接下来将介绍如何具体实施有效的合作。

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系

在与老师合作时,应和他们建立伙伴、互补的关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注意力缺失的相关信息:1、儿童的行为不能仅仅或过早归因于单一因素(如看电视,家庭条件不好,父母管教不足或孩子人格因素);2、注意力缺失是多重因素导致的行为困难;3、了解到注意力缺失是一种行为障碍。
对问题的了解有助于老师提供明确目标和采取具体措施,并能对儿童的行为做出一定的预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对策,而不仅仅对儿童的不好行为做出反应。

争取老师做出以下的支持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孩子的行为改善,重点是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注意力缺失儿童的问题,例如:
对于激励孩子发展的事情给予关注(如肯定课业上的进步或美劳课的积极性)
增强儿童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具体的称赞和关心)
不做歧视性干预(如单独做,当众暴露孩子的缺点)
疏导并善加运用儿童的活动力
不要做代罪羔羊,而应问如何解决儿童最迫切的问题,并导向正面发展。

提供步骤上的协助
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特点,并且会自学注意力缺失的相关知识,所以可以和老师协商如何增进儿童的注意力行为(如鼓励儿童在课堂上发问、运用对话示范、落实治疗内容、通过启发式对话传授知识)

建立儿童的正面行为

老师通常只注意到学生的干扰行为,让他们觉得挫败,也大大限制了其它的可能性。例如,老师对注意力缺失儿童的正面表现几乎视而不见,只对他干扰、不守规矩的行为有反应;老师对于他不守规矩的行为刚开始不予理会,当严重到影响上课时,才会加以干预。
老师试图限制或禁止其它干扰行为(责骂、罚坐最后一排,若无效则采取“更严厉”的方式),好像除了这几个方法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其实,老师应该一开始就增强他所期待的行为,鼓励孩子做出正面行为。这一点有三个前提:

1、  老师必须清楚问题行为的表现方式、发展和环境条件,知道儿童持续的干扰行为如何开始恶化。

2、  老师也必须清楚他所期待的行为,要明确地定义并区分个别的行为步骤。仅仅期待孩子上课不要打扰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具体的说明,例如每一堂课做到三件事:坐在椅子上、不要做别的事、看老师的眼睛。

3、  老师有计划地增强做法(如微笑、目光接触、送他“微笑贴”)可引导孩子达到期待的行为。对于会引发不合乎期待的问题行为,应及早并坚定地禁止(如叫住孩子、在他违反纪律前警告、打断不良行为“停、停,你现在想做什么?”没收增强物)。

上述是以儿童的具体行为为目标导向的干预做法,大部分人都把它们和支持性的增强物(如奖励品计划)或校方规范结合。

案例参考:课堂上的奖励计划

米可(9岁)的行为越来越干扰到上课。他不等老师点名就讲话,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并和另一个同样有学习困扰且不安的儿童结伙搞怪。最近,他还喜欢嘲笑并招惹其他同学。老师与家长的“危机会谈”只带来短暂效果。渐渐地,老师觉得米可的行为难以忍受,认为自己对米可越来越没有影响力了。连续三天的行为观察之后,米可的问题行为得到证实。但治疗师也发现,米可觉得他至少在开始时的正面行为都没有人注意,于是转而做自己的事(如抓头发、看窗外、玩东西),并且越来越常干扰上课(如四处走动、打扰其他人、抢别人东西)。
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家长和老师一同分析观察,并采取以下措施:
把米可的座位调到前排,以便老师就近看管。
与全班做“三不”的临时约定:不可以肢体攻击、不可以打断老师讲话、上课不可以四处走动。
这些约定要悬挂在教师显眼的地方。只要每15分钟内能做到这三点(用闹钟计时),全班即可得到1个增强物。增强物堆放在老师桌上,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当累积到20个增强物时,全班可以决定在下课前或者放学前的最后10分钟玩一个游戏或听一个故事。游戏和故事可事先和全班一起挑选。
如果米可在这15分钟内努力参与上课,全班可再多得1个增强物。老师把增强物高高拿起让大家看到。(增强物:用以增强儿童行为的奖励物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马虎拖拉惹是生非,根源可能在这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心理学博士告诉你怎么办
注意力的重要性
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多动儿施加学习压力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多动症常见的几个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