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资时,创始人常犯的8个低级错误
这是布莱恩的原创日更系列第 56 篇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公司战略与管理
 
本文为布莱恩和小伙伴原创“企业融资实战入门”系列第 8 篇。跟着前毕马威和麦肯锡顾问,学习企业融资干货。
 
“企业融资实战入门”系列由“糯米糍学堂”(ID: arcingnmz)首发。欢迎关注。





因为做过一些投资,很多人会让我去帮忙看看项目,给些意见。

作为咨询顾问,我们有大量用于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并通过市场的不断验证与打磨提炼出自己看项目的套路。这才敢揽活。

其中,针对需要融资的项目,不论是咨询顾问、财务顾问(FA)还是投资人,虽然出发点和核心竞争力不同,但底层的方法论都是一样的。

今天我从投资人看项目的角度,结合咨询顾问的框架,聊聊投资人怎么决定投资的

我想这也许对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家都用得上。


1 -

项目摆在投资人面前,在有一定意愿的基础上 ,会被分成五类,

第五类,投资的领域比较感兴趣,但是就是个路人甲发过来的商业计划书(BP),同时也有点看不清项目具体内容。

投资人往往有自己熟悉的项目来源:勤奋且专业的FA、所看领域的大厂离职员工、靠谱熟人推荐、自己研究挖掘。

因此,随机的BP,只能放在第五类。

第四类,又急又穷的项目。

有些项目投资人会很快出手,往往是那种一直想投但是没有碰到的项目。一些小的投资机构出手也可以很快。个人就更不用说了,

有个老板曾经跟我说,你什么项目?有意思,这个星期500万可以到你账。

不然的话,从项目判断、同行交流、行业交流、立项讨论、入场尽调、过投决会再到真正钱到账,总要一点时间。

两轮的尽调(初步、详细)、三次协议(初步条款、投资意向、决定投资),这是常见的。

太着急,财务数据又不太好的项目,风险很大。

因此,又急又穷的项目,只能放在第四类。

第三类,项目本身不错,但是创始人还没有为融资做好准备。

战略不清晰,对于哪块要作为融资的业务没捋清,财务数据不规范,毛利有水分。

公司主业有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但是最近增长乏力,也找不到好的办法来继续做大规模。希望拓展新的业务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企业家一辈子只会成功一次,在主业上的转型大部分都是失败的。

因为转型而要做融资,不容易的。

如果希望剥离新业务来融资,这个本质跟一个全新的的创业项目差别不大。

不过呢,企业现有的渠道、团队、经验、资金积累都是风险投资的安全垫。

因此,第三类的项目本身不错,但是没有足够的准备。

第二类,项目不错,但是不属于基金投资赛道、投资阶段。

如果看到投资人自己也在帮忙撮合着找其他投资人,他们本质就在扮演FA的角色。

这些项目属于第二类。

第一类,就是可投的项目。

赛道符合、投资阶段也合适,项目本身商业模式故事完整、产品和服务有壁垒、市场有潜力、团队能胜任。

这就毫无疑问就是能投的第一类项目。

投资人的手机和邮箱里往往存了各种商业计划书(BP),一般都会分为这五类。

从分类的逻辑,希望你能判断自己的项目属于哪类。

有的放矢才好。


2 -

那投资人会问哪些问题,来做分类?

在深圳,如果是当面见,往往是这样的场景:

看了BP觉得项目还行,投资经理就会去项目走访一下。如果确实很近或者熟人邀请,也都会去。即使不投,也能建立更多的联系。

往往对话就在茶桌上展开:创始人泡茶,投资人喝茶,倒茶了还要扣扣手指表示感谢。

一般都素得很,很少见到胡吃海喝、侃大山,也没有纸醉金迷、觥筹交错,深夜的特色服务也基本不会有。

项目约我聊,基本都约在星巴克。

也没什么客套话,“你们这个项目做多久了呀?”(这是在问管理团队)

主动一点的创始人都会积极的接上话,先正面回答,然后讲具体的,最后在总结。

讲公司注册时间,讲团队背景、讲经验积累,讲团队与项目的相关性,讲项目怎么成立的,团队怎么成立的。

听着好像还不错,“你们这个产品在什么阶段,可以量产吗?”(这是在问产品和服务)

如果判断是可靠的机构投资人,也不用遮遮掩掩。

只是有样品,还是已经做好了小规模测试,还是已经具备了量产的条件?

产品有什么特性?有什么功能?门槛在哪里?如何保证品质?

说着说着,可能在中途投资人会打断,“行业竞争对手现在是什么样的水平?”(这是在问市场,想知道产品与服务是否真的能满足市场需求)

往往这里大部分创始人会觉得不自在,开始拍胸脯了:

万亿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竞品讲来讲去就是那家最大的或者就是跟自己不太相关的小公司。

这是大部分创始人需要补的短板。

投资人希望你能展示出在行业上你比他更强的专业度:

行业在什么阶段、规模和增长率数字大概是多少、怎么打市场、跟竞品的比较如何、消费者的特征和评价。

最好的就是,现在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做好当前市场的基础上,都有延展性。

如果以上都挺不错的,投资人心里开始默默的算账了:

“最近好像一家类似的公司,估值xxx,融资了xxx,投资机构也很知名,是不是现在这家可以对标。”

“那个头部项目投不进去,是不是我们可以投个行业老三老四?”

“如果投资了,大概公司什么时候能跑出规模,什么时候能回本?”

“这个项目看上去不错,但是有点看不懂。如果有专业人员投了,我们也能考虑投。”

琢磨了一下后,投资人会问:“现在估值大概多少,需要融多少钱?”(这是在问投资回报)

如果这个问题要让投资人满意,需要和业务、财务一起梳理一下公司数据,在合理的测算下,看看到底未来到底有多大的增长潜力。

设定合理的研发、销售的投入、成交转化率,然后做出预算。

需要融资多少钱,释放多少股权,融资来的钱花在什么地方?

最后,比较基本的,管理团队自己投入的资金是否能与融资金额相匹配。

了解管理团队、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投资回报。

这是投资人的常规动作。请不要见外。


3 -

要走到第一类项目,不仅要在各种商业计划书中脱颖而出,创始人还不能犯最低级的错误。

融资时,创始人常犯的低级错误有8个:

1)创始人或者管理团队对于项目过度自信,控制欲极强,无法采纳外部的建议。

2)市场已经打开,但是没有壁垒,也看不清该如何建立壁垒

3)夫妻店,或者财务顾问(FA)、第三方咨询顾问都是跟自己有利益绑定的

4)赚了小钱就想着拿回报

5)公司驱动力和营收来源及其单一。早期项目的天花板就是CEO自己,但是如果公司的所有动作都以依赖CEO,没有向标准动作靠,这样发展会很受限制。如果是单一大客户,没有拓客能力也会是一个问题。

6)人云亦云。不论是市场规模、市场格局,还是市场痛点的判断,虽然有共性,但是如果说的都是些行业内传的人人皆知的,也不会有竞争力

7)管理团队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不了解

8)创始人对于融资额度或者估值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八个致命的低级错误,请不要犯。


最后

这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如何做投资决策的,包括,他们对于项目心照不宣的分类、跟创始人的聊天以及管理团队容易触碰的红线。

企业初期或者转型期注重战略,跟投资人接触是实现战略的一部分。

这篇内容其实是提醒我们,在将商业计划书丢给投资人或者财务顾问(FA)的时候,你也有必要对他们做背景调查,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

明白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运用不同的战略思考和管理手段,坚决地执行。

你真的讲清了商业计划,理解自己的产品、市场以及团队吗?

投资人会怎么看? 

愿你能时刻敏锐感知,保持学习和精进的状态,带领公司做大做强。

与企业还处在验证期的CEO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撰写一份投资方爱看的商业计划书?
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BP),应该写些什么?
“新天使”应该如何看商业计划书
如何把握顶级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领?
一篇文章教你写出完美的商业计划书
创业者看过来!关于融资你想知道的,全在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