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动帮助or避免伤害?|社会性框架对助人行为的行为的影响


下面是哈根达斯的雪糕,你各愿意付多少钱?
实验结果发现,单独评价时,个体对第一个雪糕的付费为人均2.26美元,第二个雪糕的付费为人均1.66美元。当对比评价时,人们才会给第二个更高价。单独决策时,人们依据容易评价的线索(看起来雪糕漫出了容器)来决策;对比评价时,才会依据“两者的差异”来决策。这种评价差异叫做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指当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个问题时,决策者的选择偏好会受到描述方式的影响而改变。根据个体的决策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框架效应可以分为非社会性和社会性两种,分别对应于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决策。在进行社会性决策时,个体会将他人的福祉、需求、态度以及社会评价等因素纳入考量。此时,框架通过调控决策者对社会规范(如道德、公平、利他等)的偏好来影响其选择。当研究者把一项社会性决策任务命名为“社区游戏”时,与将游戏命名为“华尔街游戏”(非社会性框架)相比,被试的合作程度会显著提高。可见,社会性框架效应与非社会性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不一样的,进行社会性决策时,个体会将他人的福祉、需求、态度以及社会评价等因素纳入考量,框架通过调控决策者对社会规范(如道德、公平、利他等)的偏好来影响其选择。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社会性框架上,大多采用Gain/Loss范式。这些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二:第一,杏仁核和前扣带回是非社会性框架效应的两个关键脑区;第二,特质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表现出的框架效应越强。关于社会性框架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考虑到二者的心理机制差异甚大,其神经机制也应有所不同。崔芳等人(2021)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静息态时的功能连接模式与任务态时的激活模式相似度近80%,不仅被用来探索感知觉和注意等认知功能上的个体差异,还被用于探索复杂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选取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探讨大脑内在活动与社会框架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脑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预测社会框架效应,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
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帮助框架、伤害框架)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有行为学指标(助人度)和脑信号指标(ALFF和FC)。

被试: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

实验流程:采用改编的“趋避冲突”任务,该范式将在自己的经济收益和他人的痛苦之间制造趋避困境,始终扮演“决策者”的真被试被告知将通过按键进行决策,其决策结果将影响接受者(假被试)在该试次中接受电击及决策者自己被扣除5元钱的概率。真被试随后被带到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环境中,且被告知“接受者”将在另一个房间通过网络连接参与任务。

每个试次中,屏幕的左右两端呈现不同的图文,分别表示两种可能的结果(如图1A)。被试通过按键移动选择轴上的红色滑块来表达自己对于呈现在选择轴两侧结果的偏好,各选项分别所代表的助人度分值见表1。

实验共80个试次,分为2个区组,持续约30分钟。每种条件(帮助/伤害框架)伪随机呈现,值得注意的是,决策者在这两种框架下面对的是本质相同的选择,即是否会愿意花费自己的5元钱来让他人免受电击,唯一的区别在于对结果的描述方式。正式实验前,被试通过8个试次的练习熟悉任务(如图1B)。

图1 实验设计示意图

注: (A)伤害框架和帮助框架; (B)试次流程

表1 助人度分值

结果

(1)行为结果:伤害框架下的助人度显著高于帮助框架,框架效应分数显著大于0(框架效应分数=助人度伤害框架−助人度帮助框架),表明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更倾向于做出利他选项,这可能是由于伤害框架凸显了伤害他人的后果及有意性,从而提高了道德冲突水平(如图2)。

图2 行为结果

注: (A)伤害框架和帮助框架下的助人度; (B)所有被试的框架效应分数

(2)脑成像数据结果

①体素水平分析:右侧颞顶联合区(Right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的标准化的ALFF(mALFF)与框架效应分数呈正相关(如图3),这表明在静息状态下mALFF指标与框架效应强度相关的脑区定位在右侧TPJ。

图3 体素水平分析结果

②基于兴趣脑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水平分析的功能连接强度(所有ROI的种子点见表2,其中ROI1来自体素水平分析中mALFF与框架效应分数显著相关的峰值坐标(即右侧TPJ), 其余12个ROI 来自元分析所得到的道德脑网络): 左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和尾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值与框架效应分数显著相关(如图4),这说明道德加工相关脑区构成的局部脑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能够有效预测框架效应强度。

表2 种子点信息

图4 左侧 MPFC1、MPFC3、尾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值与框架效应分数显著相关(黑色双箭头表示功能连接)

 讨论 2849

该研究表明,相比于帮助框架,伤害框架可能会诱发更强的道德冲突感,因为相比于“不帮助”,选择“去伤害”会更加强烈地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右侧TPJ在静息态下更强的自发活动(即更高的ALFF值)可能反映了被试对道德冲突的敏感程度。右侧TPJ在社会性框架效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低频振荡振幅和道德加工局部脑网络的内部功能连接模式及强度可以有效地预测个体的社会性框架效应强度。
该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社会性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表述方式(即框架)的影响,为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提供了证据,进一步揭示了社会性框架效应和社会性决策中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具体来说,个体对道德冲突敏感性越高,伤害框架相比于帮助框架下更强的道德冲突就越容易被觉察到,而二者之间的功能连接越强,这种道德冲突的差异就能更好地被纳入到最终的价值整合中,从而影响决策行为。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决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运用社会性框架效应促进助人行为

参考文献:

崔芳, 杨佳苗, 古若雷, 刘洁. (2021). 右侧颞顶联合区及道德加工脑网络的功能连接预测社会性框架效应: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 心理学报, 53(1), 55-66.


撰稿人:魏诗雨
栏目负责人:王雅洁
排版:苏捧
编辑:刘颖 贾旖璠
指导老师:吴俊杰
封面图片来源:必应图库
文中图片来源: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高、低自闭特质者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上有何差异
是什么在左右你的决策
创业研究面临新的转型和深化
为什么不判处强奸犯死刑?心理学家:为了保护女性
“人性”的定义是什么?
微博上吵翻了的这道“道德难题”,你咋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