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情绪患者家庭陪伴之家长情绪管理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愈中,家长学会理解情绪和情绪障碍的原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适宜、得体的方式影响孩子情绪,有助于给孩子的疗愈创造轻松、安宁的家庭氛围。情绪良好的父母、自然轻松的家庭氛围不亚于疗效良好的心境稳定剂。

家长情绪管理之一:理解情绪

轻松自然的家庭氛围有助于给孩子创造安宁的疗愈环境,给身心疲惫的孩子一个临时的避难所。家长想给孩子创造轻松自然的家庭氛围,首先可以理解人的情绪功能。

(一)人的情绪功能

人的情绪是一种适应生存的重要生理功能,它由来自自身和外部的生理、心理刺激引起,并通过神经信号的产生、传导、调节,在神经末梢形成相应行为,即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人的基本情绪是天生具有、基因传承的基本生理功能,它包括喜、怒、哀、惧,指向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理本能需要。

人的复杂情绪是后天发展、完善的情绪功能,是人出于更高层次的需要,结合了知识和经验,对基本情绪的有意调整、约束、优化。

婴儿呱呱坠地,他的第一声啼哭、第一个微笑,都表面了他基本情绪功能的先天属性。

在人成长的早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情绪反应简单、直接,爱笑就笑,想哭就哭,率性而为,不受约束。这时候,简单情绪主要主宰了人的情绪反应。

随着人的成长、成熟,复杂情绪开始主导人的情绪反应。人的成熟伴随着情绪功能的稳定、可控,复杂情绪功能得到发展,基本情绪反应受到理性的约束,变得更加温和,极端情绪反应较少。

复杂情绪的背后有着明显的情感动机。正是出于情感动机,人才会愿意克制生理刺激,展现隐忍、克制、坚韧、无私等人类美好的品质。

我很痛苦,但怕父母和家人担心,忍着。

我想大笑,但怕影响周边的人,忍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生理需要是基于个体生存本能的需要,自尊、社交、自我实现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的高层次需要。

人是高度进化、高度依赖群体的智慧生物,而复杂情绪的形成和发展,是人适应群体生活的重要机制,也是从低层次需求过渡到高层次需求在情绪层面的产物。

(二)情绪中枢

复杂情绪和简单情绪功能相互协调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情绪中枢“杏仁核”。

杏仁核属于大脑的边缘系统,附着在海马体的边缘,存储着各种先天、后天的情绪记忆。当人的神经系统受到各种刺激产生神经信号时,这些信号会传达到杏仁核,杏仁核会根据情绪记忆决定反应的强度、反应的模式。

简单情绪不受理性约束,所以直接,快速,不受理性支配,情绪反应强度较大。

随着人的成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额前叶,俗称大脑皮层)开始发育成熟,在短期的趋利避害本能后开发了基于长期生存需要的情绪调控模式。这时候,认知功能通过额前叶及长通路神经链路开始参与情绪调控,开始驾驭基本情绪这匹野马,形成、完善复杂情绪模式。

人的认知作用于情绪功能、调控复杂情绪的靶点就是“杏仁核”的GABA能组织。

GABA即大脑神经系统的重要抑制类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时,只要神经冲动没有超过杏仁核认为可以承受的上限(即阈值),杏仁核会等待额前叶对这次神经冲动的综合评价,并发出情绪调节的信号,通过GABA能组织等神经递质进行情绪调节。

当情绪中枢杏仁核认为接受的神经冲动超过可控范围时,不会再等待额前叶的指令,立即行动,回归简单情绪的模式。

家长情绪管理之二:理解情绪障碍

人在不断成长后,情绪控制功能开始不断成熟,不再放任原始情绪的泛滥,而是平衡个人本能需要和适应社会规范的需求,表现为符合社会预期、具有自控力的情绪反应。

在青少年患者患病之前,他们基本都达到或者接近这种情绪控制能力,说明情绪功能基本成熟。只是,患病青少年早期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增多、紧张、不安、焦虑、自我评价变差、敏感易怒,这指向了情绪功能的恶化和瓦解。

这种恶化和瓦解,通常是压力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1、对目标的高度关注、整体的紧张氛围导致了个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

2、长期高压力损害生理健康,白天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晚上,紧张、不安的状态会造成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质量差;

3、睡眠功能恶化加剧了人的紧张、不安。因为患病青少年大多处在高负荷学习的阶段,睡眠恶化会造成大脑疲劳、注意力下降、精力不足、起床困难等诸多问题,身心健康既不能适应学校的日程安排和节奏,又因为学习效率下降,出现与自己心理预期的渐行渐远,加大了情绪的波动。

4、人有控制情绪波动以维持学习专注力、满足环境要求的动机,这种动机就会加大情绪中枢杏仁核的工作负荷,在有的医院做的脑涨落分析(神经递质分析)中,明显出现GABA(Y-氨基丁酸)的显著偏高,这是杏仁核激烈调节情绪的结果。

5、病程继续恶化、延长,就会出现杏仁核功能的减退,其结果就是脑涨落分析中GABA含量的显著偏低。表现在情绪上,就是情绪波动频繁、特别不能耐受刺激、特别焦虑,处于情绪功能瓦解的地步。严重者,出现不受控制的紧张、不安、恐惧、幻想、妄想。

以上发展过程,就是我在前文所描述的“适应症候群”的三个阶段警戒期、搏斗期、衰竭期。这个过程伴随着情绪调控功能的逐步恶化,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恶化与衰竭。

在适应症候群的搏斗期以及衰竭期,由于情绪的频繁、激烈、不受理性控制、出现精神症状,杏仁核GABA能团已经无法正常调节情绪,符合“杏仁核劫持”的特点。

即使大多数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在采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但其用药已经不只是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抑郁两个状态,而加大了对焦虑和精神症状的治疗力度。

我的观点,对于广大青少年患者,抑郁、躁狂都不是唯一甚至主流的症状,其症状是远比双相情感障碍复杂的“适应症候群”。

究其原因,是青少年患者的身心状态无法满足自己高度关注的学习、工作节奏甚至稳定生活节拍的要求,没有办法适应当前自己想要的生活,压力加剧情绪时刻波动,心理严重内耗。而情绪波动、心理内耗,进一步损坏自己的社会适应功能,适应症候群继续发展、恶化。

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我的孩子虽然目前临近大学毕业,但花了足足三年多才稳定情绪并开始学习、考入大学。

我接触的一个病程较长的求助者,目前34岁,重点大学毕业并有工作,但病因是高中阶段发病并迁延至今的情绪障碍。他目前仍在努力通过求医问药和心理调整来努力适应自己的工作,焦虑、失眠是目前的主要烦恼,躁狂、抑郁倒不是最主要的症状。

 家长情绪管理之三:用好的情绪影响孩子

根据我们的常识,心神不宁,则无法完成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事情,影响生活质量,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在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普遍需要用到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托吡酯等双通道调节的心境稳定剂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目的就是在孩子受到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时,减低情绪波动的幅度和次数,既减少带来的生理和精神痛苦,也使人有精力、专注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恢复社会适应功能。

在孩子疗愈中,家居环境是孩子安静疗伤的避难所,情绪良好的父母使孩子有了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惊慌失措、惶恐不安的父母则会干扰需要稳定情绪的孩子,带给孩子更大的不良刺激,引发孩子失望、绝望、愤怒、沮丧等不良情绪。

在我看来,情绪障碍孩子的家长如果能做到以下情绪管理,其效果不亚于疗效良好的心境稳定剂:

1、理性看待孩子的异常情绪:孩子们不是变坏了,只是生病了!

孩子们出现一些家长很难理解、接受的异常情绪和行为,都是病情激发的情绪状态,是生理功能失调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受损,是一种精神、生理双重痛苦下的一种被动的情绪发泄,不存在无缘无故的主管恶意的情感动机。

我把孩子们的疾病称作“青少年情绪障碍”,而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我认为他们的情感动机并没有根本性恶化,困扰他们和家庭的,只是情绪状态。

“变坏了”到“生病了”的视角变化,有助于父母理解孩子的困境,以更大的同情心去支持孩子,而不是从情感恶意方面去猜测甚至针对孩子,加大孩子的精神痛苦。

2、对于患病的孩子,保持更大的宽容

当人心有所依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状态是幸福、美好的。比如闻一多沉迷书本变成“何妨一下楼先生”。比如有人专注于写作,三月不知肉味而甘之如饴。这种状态,是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期待而产生了巨大的内驱力,认知驾驭了原始情绪的野马。

当患者在这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受阻、认知又没有给他们指明一条乐意、可行的路径时,就会持续产生焦虑,伴随着神经冲动带来的生理刺激和精神痛苦。

人在严重焦虑时,适当纵欲会缓解一下这种焦虑带来的不安和痛苦,带来心理上的放松。成年人焦虑时也会购物、酗酒、抽烟,与青少年情绪障碍出现的贪吃、购物、化妆、花钱,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在青少年情绪障碍期间,对于他们出现的有别于身心健康时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非理性诉求,家长可以采用更加宽容的态度。

孩子患病期间,因为孩子欲望增加而导致开支增大的情况比较普通。如果没有给家庭造成太多的负担,家长可以适当放宽条件满足孩子。

当然,对于孩子欲望持续增加且明显不符合理性的行为,那就应考虑孩子躁狂发作的可能性,加大药物干预的力度。

3、疏导孩子的情绪时,更耐心、细心

健康的人往往意识不到情绪障碍患者自我调整情绪的难度,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只是缺乏正确认知或者经验,父母、心理咨询师的疏导会有助于孩子走出低谷,尽快恢复。

岳母是一个慈祥的退休老教师,迷信意志力的作用,对于患病的孩子,总是不厌其烦地打鸡血:不要慌,不要怕,勇敢走出去!

孩子没有对外婆表现出对待我们的极端情绪,但也不紧不慢地讽刺一句:何不食肉糜?

我自己也曾犯过岳母一样的错误,后来发现,过于频繁或者经验主义的疏导不但无助于影响孩子认知而降低情绪波动,反而会唤起孩子一些通过认知调节情绪的失败记忆,加深孩子的痛苦,使孩子产生抵触、戒备心理,破坏亲子关系。

情绪障碍的孩子,除了生理刺激引起的情绪波动,有的确实是心理层面因素带来的情绪困扰,包括压力带来的焦虑、莫名的悲观和恐慌等,与孩子进行认知层面的沟通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但结合我几年搜索的经验和教训,有几点体会:

(1)在孩子有情绪诉求的时候,谨记接纳、理解、顺应,让其把情绪自然释放。情绪是情绪,理性是理性,不要干“让理性劝说阻碍孩子情绪释放”的蠢事!

(2)在孩子心境平稳、情绪良好的时候,可以择机去引导孩子降压、放松。

(3)进行情绪引导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平和、表情从容,不要重复和强调,不要有压迫感。

(4)在孩子进行正面的思维反刍(积极反思)的时候,顺势引导,收效甚大!

4、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用好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这种气场,首先都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

与人相处时,有人使人觉得如沐春风,有人使人觉得如坐针毡。这就是对方气场带来的不同感受。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感觉、直觉功能高度敏感,对这种气场的感受更加明显。

好的心理咨询师通常都有强大、稳定的情绪自控力,能够给求助者带来力量,而不是带来压力。这一点,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家长可以借鉴。

由于生理功能的失调,孩子们心理能量严重不足,渴望得到家庭持续、稳定、有力的支持。情绪良好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和安全感,而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家长,会给本来对于未来迷茫、悲观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刺激,进一步破坏孩子们对于家庭、对于未来的信心。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愈是一场持久战,家长要比以前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如果不能处理好帮助孩子疗愈和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的关系,可能使自己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不良影响,产生更坏的后果。

青少年情绪障碍不会短期疗愈,但在适当借助药物、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也不会明显恶化,家长可以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气场强大、游刃有余的家长,会把自己的生活智慧无形中传递给孩子,给孩子营造一种“一切都还好,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氛围,会使孩子心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带来改变和康复的契机。

家长请相信,不只是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爱心可以帮到孩子,好的情绪、好的家庭氛围同样具有力量,甚至效果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判断孩子是叛逆还是有心理问题?
孩子状态低落?别忽视隐匿在青少年情绪中的“软双相”
适应障碍
儿童心理问题多是学习“逼”的
孩子会得抑郁症吗?
《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笔记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