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80本,《自驱型成长》:控制、压力,会毁了孩子。

三七读书会,一年拆书300本,今天第280本,《自驱型成长》。

本拆书稿正文4300字,阅读预估用时9分钟。

如果不方便文字阅读,也欢迎听音频,只是普通话不标准哦,↓

0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

另一位是奈德·约翰逊,是青少年在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方面的导师。创办的教育辅导机构是全美国最成功的机构之一。

本书在10个不同国家出版,中文版于2020年1月出版,豆瓣评分8.5分高分。在“得到”、樊登读书会也有解读版本。

1

“压力和表现的倒U型对应”

先看一组实验。把刚出生的幼鼠分为3组:

  • A组幼鼠,每天被从它们的母亲身边拿走15分钟。

  • B组幼鼠,每天被从它们的母亲身边拿走3小时。

  • C组幼鼠,是对照组,一直呆在鼠妈妈身边。

A组幼鼠的心理产生适当的压力。再将它们放回母鼠身边,母鼠会舔舐幼鼠的身体并给它们理毛,幼鼠很快恢复正常。这一组老鼠,长大后具有更强的韧性、抗压能力。

B组幼鼠心理产生毒性压力,被送还给母鼠后,这些幼鼠甚至都不会和自己的母亲有所互动,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与此同时,这些幼鼠在它们的余生中,会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

C组幼鼠从小就轻松自在,没有经过历练,成熟后也很难应对压力。

这是“压力和表现的倒U型”对应关系。示意图如下,↓

2

容易被忽视的慢性压力

在上节的实验里,B组幼鼠,活在强烈的不安全感里,终身受到压力的困扰。对应在人的身上,这种毒性的心理压力,有2种来源。

  • 一种是突发的剧烈伤害,比如突发的灾难,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目睹亲人死亡、经历恐怖的暴力犯罪等。

  • 还有一种是慢性压力。就是强度虽然不大,但是持续时间较长。

慢性压力的之所以成为毒性压力,生理机制是这样的——

身体察觉到危险


激活杏仁核

分泌肾上腺素(短期有效,可以激发爆发力)

分泌皮质醇

皮质醇浓度上升,帮助动物应对压力


危险解除,皮质醇浓度下降。那就是正常的压力

(比如斑马逃脱狮子追杀以后,45分钟后回到正常状态)

危险持续存在,或者被高频唤起

则高浓度皮质醇一直保留在身体里


弱化和损伤海马体

(海马体是记忆的生理基础)

压力弱化脑电波的连贯性,降低人探索欲

在现代社会,人类摆脱了其他动物的追杀,可以躲开大部分自然灾害,犯罪率降低……突发的剧烈伤害带来的毒性压力,发生可能性在大幅下降。

但是慢性压力这种毒性压力,很容易存在。尤其是,父母施加给孩子。

3

孩子的慢性压力,来自于“被控制”

慢性压力一般来源于四个方面:

  • 陌生的事,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

  • 不可预祝的事,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

  • 生命被威胁,或者能力被质疑。

  • 失去控制感,感到对形势的把握无能为力。

关于“失去控制感”,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坐飞机比开车更危险呢?其实飞机的失事概率,远低于汽车的车祸的。主要是坐飞机的时候,遇到任何事情,乘客是无能为力的;而开车的时候,感觉自己还使上劲。

在交通堵车的时候,对路况的不可改变,也会带来压力,让人焦虑、烦躁,导致很多路怒。

父母施加给孩子的毒性慢性压力,主要是第四种,剥夺了孩子的控制感。

控制感假设是100%,就会出现父母和孩子的博弈,当父母抢到的控制感份额越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份额越少,甚至觉得自己是0控制。

失去控制感带来慢性压力,慢性压力进一步催生茫然无助,甚至降低孩子照顾好自己的意愿。

慢性压力让体内多巴胺的水平、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水平,随之下降,这就导致了抑郁。(多巴胺的水平和5-羟色胺,让人产生愉悦情绪)

4

内在动机:自主、胜任、归属感

本书观点中提及的“内在动机”理论,欢迎延伸阅读,↓

第267本,《内在动机》:家长、老师、管理者……您的激励观,可能有害。

是的,我又来推广“内在动机”啦。最近不同本的拆书稿里,提及4、5次了。

现在的大部分父母,都在“胜任”上使劲,希望孩子能get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能胜任、搞得定未来的职业。

为了把握住孩子的航向,基本上把方向盘牢牢地掌握在父母自己手中。

这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

与此同时,“考到啥啥成绩就带你去哪里哪里,考不到就不带你去了”,类似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孩子觉得“你爱的是考到好成绩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这削弱了孩子的“归属感”。

这不是我随口自由发挥的,而是本书作者的观点。这也正是本书书名《自驱型成长》的意思所在。

本书副标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是呼吁在子女教育里,父母减少直接控制,而是把方向盘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小事的自己说了算里,慢慢地积累经验甚至教训,从而在大学毕业以后,孩子在天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父母控制不到的状态里,可以自我驱动,收获职业成熟和心理幸福。

5

放权但是不放任,权威型家长做孩子的顾问

把方向盘还给孩子,不是脱手不管,而是作为孩子的顾问,提供支持。

家长倾向于认为只有两种方式来对待孩子:要么专制,要么宽容。

专制的父母强调孩子的顺从,宽容的父母则认可孩子自身幸福的重要性,力求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来让他们快乐。

但几乎所有儿童发展方面的专家,包括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和作家,都提出了第三种选择:权威型养育。

要达成这种权威型养育模式,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

权威的家长,希望能与他们的孩子多多地合作做事,因为他们对孩子不仅有喜欢,更有尊重,并且也希望孩子能从他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东西。

这种教养风格强调自我导向和成熟的价值观,而非一味地顺从。通过这种养育风格,家长会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为了助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我绝不会强迫你做什么,我说到做到。”

同时,权威型父母也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放任自流。他们还是会给孩子设限,当父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时候,还是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并不会亲自操盘一切。

让孩子自己多多掌握主导权,能够帮助他们的大脑,建立起一种应对压力的回路,从而在压力来临时能快速回复。只要是孩子自己拿主意,都会激活孩子的前额皮质,这能帮助他未来更好地应对任何情况,甚至包括那些他无法控制的情况。

不是撒手不管,还是要给孩子设限,这个限很宽泛,兜住安全的底就好,比如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不让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毒品等危及孩子。

安全之外,大多是小事,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参与到解决具体问题里。

当好顾问,但是不要强孩子所难。

6

归属感

如何给孩子的归宿感?

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

对于在学校或生活中其他地方遭遇压力的儿童,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休息和恢复的地方。

当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身处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他的韧性就会增强。

与其唠叨、争论、一遍遍提醒、督促孩子做作业,效果远不如一句:

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

澄清一个错误观念: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成长教练。

教练可以训练孩子,甚至可以把某个球员开除出队,但只有你,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

永远不要威胁孩子,把TA开除出家庭。

7

非焦虑临在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父母,但父母本人倘若能够不焦虑,孩子就能从中获益良多。

焦虑会传染,我们的焦虑正在渗透到孩子身上。在身患焦虑症的孩子中,有高达50%的人,本身就有着焦虑的双亲。

像感冒或瘟疫一样,压力在某个特定人群之中传播,影响和感染网络中的每个人。在单位,某一个压力特别大的同事,对所有人都有着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在家庭,就更是。

按照书里的说法,对孩子大脑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依次是三个阶段:

  • 临分娩前。母亲的压力,通过一种称为“甲基化”的过程,影响着胎儿。

  • 出生后2年。孩子的大脑在快速成长期,属于关键影响时期。

  • 青春期。生理的第二次快速发育,会带来心理上“易被感染”。

除三个关键阶段以外,家庭其他成员的压力感,会传染给孩子。

镜像神经元能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学习,也让孩子复制了来自父母的焦虑。

有个细节是:不是在外面焦虑,回家以后在孩子面前装作不焦虑、没压力,就可以。

孩子是伟大的观察家,能洞察父母的“表演”的。

so,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是使你成为高效父母的绝佳方法。

“非焦虑临在”的说法,来自犹太教。表示领导者保持真诚,不过度焦虑、担心。领导者只要在,哪怕不做什么,也会提供安全感,让成员安心。

父母如何成为非焦虑临在呢,如下:

7.1更多地表达对孩子的欣赏。

自己焦虑,就不能很好欣赏孩子,尤其是当孩子“烦人”、“不听话”的时候。而欣赏孩子以后,自己也会减少焦虑。

7.2非批判地接纳。

爱孩子,那就包容TA的所有。

书中倡导一种称为ACT的公式化解决方案:接受(accept)、选择(choose)、行动(take action)。

  • 我接受。即我的孩子的确表现不佳/没有朋友/有阅读困难……,而且我理解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部分。记得婚姻时的“无论……,你都愿意吗?”“yes, I do。”在孩子的成长上,再YES, I DO一次。

  • 我选择。我选择,创造一种属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这些事,做一个平静、能够共情的父母,与我的孩子保持一种富于支持性的亲子关系。

  • 我行动。我提供帮助,专注于他的优势,在必要的时候设下边界,还要做个好榜样,让他既能接纳他人,也能照顾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在阅读、数学或任何其他方面,有让我去寻找第三方来帮助他的需求,那我就积极地去寻求外界的帮助。

7.3不惧未来。

父母的焦虑,可能来自担心孩子不成才,而书里的说法是,孩子也可能大器晚成呀。

哈哈,之前我用自己以后大器晚成来安慰自己,原来也可以用孩子的大器晚成来抚平对孩子的担心。

《大器晚成》这本书,咱们拆读过,欢迎复习:第229本,《大器晚成》:乾坤未定,你我皆可能是黑马。

8

育儿路上的四个典型错误观点

许多家长被这四个错误的观念误导了:

错误观念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这么一看,一旦让孩子自己做主,那赌注可就太高了,毕竟他和他的家庭都“输不起”嘛。

错误观念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要知道,有赢家就有输家,而且往往输家比赢家多。这种错误观念的恶果是,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所有能尝试的机会。

错误观念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可仅仅是逼着孩子忙起来,让他们学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作业,就能解决本质问题吗?

错误观念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这个世界越来越安全,对于下一代年轻人来说,活得不精彩、活得没意义,才是他们心里的大问题。

9

回顾

让孩子自驱成长,需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的三要素:自主、胜任、归属感。不要单纯打磨胜任,忽视了孩子的自主和归属感。

慢性压力,危害无穷。不让孩子活在TA觉得自己不可控的生活里。

做权威型、顾问型家长,在专制和放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划必要托底边界,给孩子具体支持。

父母自己不焦虑,才能让孩子不焦虑。

(欢迎您补充)

拆读稿完。


这是三七读书会为您拆读的第280本书,希望您有收获。

欢迎成为三七读书会的年卡会员,这样的图书,您可以学到300本。73元学习一年。(如果发送本文到朋友圈,一个赞抵一元,最高可以抵21元,也就是说,52元就可以加入。)

对于所有付费阅读的拆读稿,年卡会员不用付费。52元学习300本,相当于每本只要不到1毛8分钱。

每周一到周五,早上5:00到5:20之间,推送文字+音频版:文字是书的精华拆读,2000字到7000字之间;音频和文字同步,如果不方便看文字,可以直接听音频。

晚上21:30-22:00,在【三七读书会,一年300本】的微信群(面向年卡书友开放哦),会在拆读文字稿的基础上,再次做延伸辅助解读。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疑问,都欢迎提出,在晚间解读里,会详细答复。

随时加入,都会学到新的300本。目前咱们有年卡书友800位,欢迎您加入,咱们并肩前行。有意加入的话,扫码加我微信,接头暗号:“一年300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幼鼠每天离开母鼠15分钟和3个小时会发生什么|心理咨询札记⑯
“孩子的成功”由性格而不是考试成绩决定
只有父母放下焦虑,才能成就一个身心健康的...
孩子性格好不好,看妈妈就知道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办法
父母应不应该对孩子感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