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甜槠;苦槠
曾经从博友那里看到一篇回忆当年在小兴安岭采榛子的文章,感觉很有趣、很温馨。由此联想起当年我在老家插队时曾经吃过的“甜籽”、“苦籽”。
上网查了一下,还真找到了。不过准确的名字应该是“甜槠”、“苦槠”。甜槠一般生于山区,它的果实在秋天霜降后坠地。我没有亲眼看到过挂在树上的果实,只知道那种圆圆、尖尖,好像小栗子一样的就是甜槠。生吃颇感苦涩,放在铁锅里面炒熟以后吃起来才香甜粉糯,也有放在水里煮的,虽然比较方便,可是味道却逊色多了。据说福建一带的习俗还有把甜槠磨成粉蒸糕,也是极有特色的地方小吃。
苦槠也是一种野生常绿乔木,挺拔、苍翠,在村落边和山道上都有生长。它的成熟期好像比甜槠稍晚,数量也绝对多于甜槠。丰收年的苦槠子多得像谷穗一样,待到秋风刮过,便会撑破那层包裹的外皮,一个一个从树上掉落下来。它形状比甜槠稍大,有点像带壳的莲子,是棕黑色的。
苦槠是不能直接食用的,通常都需要放在太阳下面晒得果壳裂开,剥出里面坚硬的白色果肉。然后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在石磨上磨成糊状的“苦籽浆”。再倒入灶火旺盛的大铁锅内边加水、边搅拌,直到浆水凝结成暗红色的半流质胶状体后,用大勺子舀进事先准备好的木盆里。待到冷却凝固以后用菜刀切成块状放进清水里,称为“苦槠豆腐”——绝对的“纯天然”,只是口感稍微有点涩涩的。
烧饭时随便捞出一块,切成小片放在大碗里,加入油、盐、酱、辣椒等调料,就在饭锅的竹蒸架上面蒸熟。揭开锅撒上一把大蒜叶子,再加一点点味精。便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下饭菜。
那个时候我们很少有零食吃。小菜更是贫乏,连买一块豆腐都要凭票。大自然恩赐的甜槠和苦槠,可以让我们“季节性”地饱一下口福,也算是弥补了一点缺憾吧,所以我一直都记得它们。
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拾”甜槠和苦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差使。每每背着小茶篮上山,或多或少总归会有收获。有的大人也常常去山上寻找,茶篮里面往往硕果累累,一路上就会受到邻里乡亲的啧啧称赞。
可惜我自己可能是由于“平衡功能”比较欠缺吧,特别害怕跑山路,因此没有抓住机会亲身体验采摘甜槠、苦槠的乐趣,只不过分享了乐善好施的亲友们的劳动成果罢了。
这些天来县城街头处处可以闻到糖炒栗子飘香,又到了收获的金秋季节,昨天去看望姑妈,她就告诉我大表弟和弟媳去山上采摘苦槠了。噢,当年那些难忘的甜槠、苦槠,在我心灵留下的记忆永远都是欢快的!
网络图片:
甜槠
苦槠
苦槠豆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里人真聪明,树上长的玩意儿能做成豆腐,别看丑乎乎的可真美味
苦槠树
做豆腐的不一定是黄豆,用苦槠子做的豆腐,滑溜溜的,美味
苦槠豆腐
福建双平小吃---苦槠糕
山野“豆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