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重雾霾袭来 多地PM2.5爆表
12月1日,几名戴口罩的行人从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下走过。当日11时5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天下午到夜间,北京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浓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200米。
山东大雾致高速公路200余个收费站关闭;北京单站PM2.5浓度近千,年内首次发布大雾、霾、空气重污染三个橙色预警……华北多地雾霾爆表,程度之重创今年纪录。
本轮雾霾天气为何来势凶猛?面对重重考验,“清新中国”未来如何实现?
地标被“霾”没,多因素助推持续污染
11月27日开始,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已持续至第5天。雾霾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京津冀至关中平原多地PM2.5爆表,11月30日当天北京35个监测站23个达六级严重污染。
一些地标性建筑凭空“消失”,两栋相隔几十米的大楼竟然“互不相望”,车辆行驶至十字路口却看不清楚交通灯指示,医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一时间,“供暖性雾霾”成了网络热词。对此,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供暖只是压垮空气质量的“最后一根稻草”,取暖结构不合理和区域性燃煤污染是主因。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城镇和农村建筑的采暖是依靠燃煤,而且存在大量低质煤。城市大院、农村民宅使用的独立小锅炉比较多。而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研判,本次重污染期间,与燃煤污染排放关系较为密切的有机物、黑炭等浓度增长曲线基本同步,反映出区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响。
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也是此轮华北雾霾的重要诱因。2015年是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11月华北地区多次强降雪,化雪后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助推了污染持续积累。
应急预案纷纷出台,重压下仍有企业“伸出黑手”
11月29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橙色预警;30日,河北、天津陆续发布橙色预警。中央气象台预测,12月1日下午至夜间,为污染最强时段。
雾霾之下,一些地方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北京市教委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橙色预警指令,要求学校停止户外活动,并根据所在地区情况自行调整课程安排。部分学校已启动“停课不停学”预案。
此外,北京市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措施后,环保、住建、城管、园林绿化、交通管理等部门分别就交通、施工、除尘降霾、监督检查等方面启动相关工作。
然而,环保部门督察和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企业、部门对雾霾和部门要求“选择性失明”,令大气环境不堪重负。
北京市环保局通报显示,针对当时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中,发现存在土石方工地未停工、企业生产废气净化装置未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少数企业心存侥幸,在夜间不正常运行或擅自停用环保设施。环保部派出的共11个督察组连日来发现,工地违规施工、道路扬尘严重、企业违法排污等现象仍然突出。
事实上,纵观历次严重雾霾天气期间,“高压下的违规”屡禁不绝。特别是,近年来“雾霾下乡”趋势突出,一些企业为逃避督察、降低环境违规成本,将厂子迁到偏远乡下,给本就脆弱的农村生态带来巨大压力,也给检查带来重重障碍。
三个“橙色预警”齐发,“呼吸之痛”何时缓解?
12月1日,北京市空气污染过程仍在继续,首次齐发空气重污染、霾和大雾三个“橙色预警”,市民深感“呼吸之痛”。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环保部先后发布了多个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及时制定并完善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根据北京市规定,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分别指预测空气重污染持续1天、2天、3天、及3天(72小时)以上。不同的预警级别意味着不同的治霾措施程度。例如,“橙色预警”时,实施包括停工、停产在内的“四停”措施;发布一级“红色预警”时,进一步严格“四停”措施的同时,企事业单位根据空气重污染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
对于市民的疑惑,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橙色预警已经包括了大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只要认真落实,减排力度一样大。同时,相对于红色预警,启动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橙色预警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更小。”
事实上,关于是否要从“橙色预警”升级到“红色预警”这一问题的争论,它关乎的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面子问题”,更应当是为未来发展模式敲响的一记警钟。
专家指出,“治污减霾药”其实没少吃,效果为何难如人意?根本上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方式和观念没有转变,过度依赖“黑色GDP”,而忽视“绿色GDP”的建设。
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一场严峻的“呼吸保卫战”。近年来,环保国策入法、污染信息公开、按日计罚,政绩考核方面,各地政府已经向着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产能过剩等指标的考核权重转变……随着一项项政策和制度的改进,人们期待未来的空气质量会逐渐好转。
此外,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有专家建议,唯有打破治污“一亩三分地”,走好“全国一盘棋”,启动碳排放交易权,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如此或能缓解“雾霾中国”的“呼吸之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日雾霾来势汹汹,我们特别奉献“防霾十二招”,帮你减轻“会呼吸的痛”!
【必看】这次大雾霾,竟然是因为这个…(附最全防霾妙招)
雾锁江淮,高速入口封闭,教育部门紧急叫停学生户外活动
重庆霾黄色警告 多地遭遇雾霾纷纷采取应急措施
雾霾吞噬的那五天
天津加入抗霾红色警告行列 部分监测点指数爆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