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渴(古今养生中药)

口渴(thirsty)口干想喝水。口渴的原因很多,如果说中枢系统出了问题,老会觉得渴,实际上不缺水,也没有出现口干的现象,但是中枢神经反应出来就是口渴要喝水。还有是免疫性的疾病,叫干燥综合症,不仅只是口渴,还包括各种粘膜的干燥,比如说眼睑结膜的干燥,到医院去检查。不要只做糖尿病的检查,尿崩症也会有异常口渴的状况。会感觉口渴的病有很多,但是有的人就是习惯把水带在身上,习惯成自然不是病。发生原因及位置 导致口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体液(多半为血液),亦或是体液中某些物体浓度过高(如:盐、糖)。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包括人类)的饮水中枢(位于下视丘内)被高浓度的血液刺激时,就会产生此种感觉。  体液的体积过少,称为低血量渴觉压(hypovolemic thirst)。  体液的浓度过高,称为渗透压渴觉(osmotic thirst)[1]。  前者会造成血压下降,而当低血压的血液流经肾脏时,会刺激肾脏释放出肾素,并且发生一连串的反应使血液中的血管收缩素原变为血管收缩素-。当血液流回下视丘时,血管收缩素-II刺激渴觉中枢(穹隆下器官),引发饮水行为;而后者会造成细胞外渗透压升高,刺激受器,进而引发饮水中枢兴奋,激起渴觉[2]。  由于渗透压的改变会造成口渴,因此糖尿病患者、激素分泌失调者、以及用药不当都有可能引发口渴。且发送口渴反应的构造关键点在于肾脏以及下视丘,因此脑损伤以及肾病患者会有连续性口渴的感觉,严重时足以致命。又由于以上原因,所以过度的口渴、排尿可能会被视为有患有癫痫、肾功能问题,亦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折叠编辑本段人体内缺水导致口渴 当天气炎热、做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因高温(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症状。还有人会因为当天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  解决办法:因食盐摄入量过多而产生的口渴,如每天能吃一顿无盐饮食口渴症状即可消失。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毫升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毫升水,其他的1200毫升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口渴即随之消失。  折叠编辑本段因糖尿病引起的口渴 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协调人体内水、盐的代谢。一旦这种激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它就会引起经常性口渴。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就会使其尿量猛增。这时,尽管大量饮水,仍会感到口渴难忍。  解决办法: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口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遇有这种情况,应前往医院查血糖,并立即开始服用降葡萄糖含量的药,同时要保证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  折叠编辑本段脑损伤引起的口渴 有些人在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也会口渴。患者往往在一天,甚至一小时之内就能致命,非常危险。这时,尿崩症加剧。患者每天要喝10升,乃至20升水。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所谓"限制排尿激素"的缘故。  解决办法:当家中有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家属就更应细心照顾。因为发病急,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即刻前去看神经科医生。  折叠编辑本段激素过剩引起的口渴 患有甲状腺亢进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而激素过剩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浑身骨头疼、快速疲倦、肌肉乏力、急剧消瘦,从骨头中流失的钙甚至能将尿染成白色。  解决办法: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请内分泌学家诊治。控制甲亢,平衡代谢才能缓解口渴症状。  折叠编辑本段肾病引起的口渴 患有肾病的人也会经常出现口渴的症状。这是因为肾已经丧失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水。肾病有多种,其中肾盂肾炎、血管球性肾炎、肾积水等都会引起口渴。在排尿量减少和出现浮肿时,患者仍然会感到口渴。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口渴证明其肾功能不全。遗憾的是,这种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即使发现,已为时过晚,以至于患者只能借助于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延续生命。所以,及时注意口渴,也就是使肾免遭进一步损害。一定要及早到肾病门诊进行对症治疗,不能用大量饮水来解决肾病引起的口渴。  折叠编辑本段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 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吃药后,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因为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失衡。另外,就是某种特殊的药物引起的口渴。如:服用降压药就会引起口干,这是因为有些降压药减少口腔腺体的分泌的缘故。  解决办法:有些患者采取大量饮水的方法,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且大量喝水对高血压患者还有害。这时应咨询医生,同时更换利尿药或减压药。  折叠编辑本段口渴尿频的治疗 中医学多以滋养肝肾、益气润燥、清热生津的方法治疗口干症,而且也有较好的疗效。口干症可选用以下组方进行治疗:取麦冬10克,沙参10克,黄精10克,玉竹10克,百合10克。泡水代茶饮用。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病因病机 《消渴》 《消渴》  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正如<医学纲目·消瘅门>说:“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而排出体外,故尿多味甜。  消渴病虽有在肺、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证常可相互并见。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人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  上消(肺热津伤)【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  1.主方玉泉丸(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黄、麦冬各15克,黄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药、石斛各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降酮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2)人参白虎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粳米20克,甘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中消(胃热炽盛)【证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方药】  1.主方玉女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麦冬、生地黄、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黄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若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黄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大黄、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服。  (2)萝卜汁(来春茂《新中医》1987.8)  处方:红皮白肉萝卜,捣碎榨取汁,每日服100一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3)消三多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党参3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9克,阿胶9克(溶化),白芍15克,天花粉10克,山药15克,黄精15克,何首乌15克,麦冬9克,地骨皮9克,鸡子黄2枚。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扶脾消渴汤(王文彦验方)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5克,山药2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5克,陈皮10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下消(肾虚精亏)【证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  【方药】1.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山药20克,山茱萸、生地黄各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9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30克。水煎服。  若阴损及阳,肾阳亦虚者,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菟丝子、巴戟天各12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克。  以上各型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下消饮(田凤鸣《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天花粉60克,山药40克,黄芪、白术、枸杞子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山茱萸、桑螵蛸、黄柏各12克。水煎服。  (2)滋肾蓉精丸(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何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山药15克,赤芍lO克,山楂10克,佛手10克,五味子10克。上药共烘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每服6克,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平均服药时间45日。  (3)补肾滋阴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熟地黄20克,生地黄20克,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桑螵蛸12克,黄柏12克,天花粉60克,玄参20克,何首乌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山药4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消渴治疗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猪胰煲淮山:猪胰1具,山药30克,同煲汤,加盐调味服食。  (2)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去玉米须服食。  (3)猪胰粉:猪胰适量焙干,研成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  (4)松树二层皮60克(干品,老大松树为佳),猪骨适量,共煎汤服。  以上各方均适用于各型消渴。  [编辑本段]消渴患者的注意事项  消渴是指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并因多饮而多尿,由消耗而致消瘦之证。它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内经>中称本病为"消瘅"、"鬲消"、"肺消"、"消中",提示本病与多脏器有关系。主要涉及西医学之糖尿病。  折叠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注意年龄因素发病年龄不同病情发展、轻重及预后也不同。中年之后发病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类似虚劳,常有痈疽、肺痨及心、脑、肾、眼等并发症;年龄小者,一般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症状多具典型性,预后较差。  注意分辨病位、病性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中消属胃,以多食善饥为主症。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症。  一般病变早中期,病位在上、中二焦,后期病变以中、下焦为主。临床症状较复杂,没有明显界限,不易区分,应结合气血、阴阳、脏腑来辨别;本病的特点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不同,阴虚燥热各有偏重,阴虚以瘀血内停和痰浊中阻为主。  注意辨别本证与并发症多数患者先见本证,有少数病人首诊时本症不明显,易被忽视,常因痈疽、眼疾、心血管疾病首诊而发现本病。应辨明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以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  注意鉴别诊断  精神性烦渴:以烦渴多尿为临床特点,由于多饮常导致多尿、低比重尿,症状可随情绪而波动是本病最典型的特征。实验室检查提示尿激素水平正常。神术散前胡,桔梗,干葛,荆芥,台芎,白芷,苍术各五钱,甘草一钱上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一片,水煎服小儿伤风,发热口渴《中医方剂大辞典》。独叶岩珠味甘、淡,性寒。入肝、肾经。滋阴清热,解毒消肿。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高热、口渴等。”《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阴虚内热,肺热喘咳,小儿惊风,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暑湿伤气 1 .症状 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 .治法 清暑益气。 3 .方药 清暑益气汤加减。 若暑热较甚者,加石膏;湿浊甚者见舌苔白腻,去麦冬、知母,加广藿香、草豆寇。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金银花、菊花、薄荷、鲜芦根等煎水当茶喝,具有泻胃火、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去白)、生甘草元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注医典》:龙葵果"一级寒、二级干。《药物之园》:龙葵果"二级干寒。《本草纲目》龙葵果"苦微甘,滑,寒,无毒。"《拜地依药书》:龙葵果:"清热止痒,消肿软坚,燥湿敛疮,防腐除脓,生寒固精。主治各种热性皮肤瘙痒、痈肿,口渴,烧伤,化脓性天花,肿瘤,道精等。"证候:卒然昏倒,气喘不语,冷汗不止,面色潮红或苍白,口渴尿少,舌红而干,脉洪数或虚数而大。治则:清暑开窍,益气生津。主方:白虎加人参汤。 挟湿为患者,可加藿香、佩兰、苍术等。西洋参功能:补肺养阴,清胃热生津。主治:肺虚咳嗽,胃热伤津、口干舌燥、阴虚发热等症。临床应用(1)近年来,由于细参燥热,用后导致咽干鼻衄,有的方剂则用西洋参代替人参使用;用于体弱脉虚,中暑伤湿引起,四脚倦怠,头痛身烧,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等症,西洋参,配黄芪,麦冬,五味子,白术泽泻陈皮葛根等方如消暑益气丸。(2)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咳嗽喘促,气短胸满,口渴咽干等,西洋参配甘草,玄参,五味子,杏仁,川贝母,陈皮等。方如洋参保肺丸。处方举例清暑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当归、五味子、麦冬、苍术、白术、泽泄、黄柏、青皮、陈皮、神曲、升麻、葛根、甘草。洋参保肺丸:西洋参、米壳、甘草、玄参、五味子、杏仁、川贝母、麻黄、生石膏、陈皮、砂仁、枳实。草果仁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痢:草果120克,乌梅肉90克,甘草75克。每服15克,水一碗,生姜十片,煎至八分。浸以热水,温冷任意。(《妇人良方》缩脾饮)治伤暑口渴,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草果90克,附子、陈皮各30克,甘草15克。每服30克,水煎,入姜冷服。(《赤水玄珠》冷香饮子)。柏实味甘,性平。入心、肝、脾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止血,祛风清热。养心安神:用于阴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等。润肠通便:用于阴津亏虚所致的口渴、多饮、肠燥便秘等。主治虚士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遗精,健忘,肠燥便秘等症。柏实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抗衰老、抗菌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柏子仁单方注射液可使猫的慢波睡眠深睡期明显延长,并具有显著的恢复体力作用。1、治口腔溃疡:子仁、莲子心各10g,玄参80g,皮、仁各30g。水煎去渣,取汁,再加入适量砂糖调味。代饮用。2、治疗慢性便秘、失眠和健忘:子仁20g,大米50g,子仁去除皮壳杂质,捣烂后,同大米一起下锅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3、治心慌、失眠、多梦:子仁8g,猪心1个,猪心处理干净,切条,放入砂锅中,加入子仁和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猪心熟烂,除去子仁,喝汤,食猪心4、治血虚型便秘:子仁、杏仁松子仁、火麻仁各10g。将以上4味中药捣烂,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盖闷片刻即可,当服用。有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5、治肝郁化火型失眠:子仁、仁各10g,麦冬党参各12g,五味子6g。用清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汁服用。忍冬忍冬藤)甘,寒。《别录》:甘,温,无毒。  《药性论》:味辛。  《本草拾遗》:小寒。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要药分剂》:入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50克(鲜者150克)。煎汤代茶顿饮。(《泉州本草》)。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伤寒论》麻黄、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白扁豆药理作用:消暑化湿、和中健脾,利尿。功能:补脾胃,化暑湿,解毒。主治: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解河豚毒,酒毒。临床应用:1、用于解暑,治夏天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证见暑热头痛、恶寒烦躁、口渴欲饮、心腹疼痛、吐泻、饮食不节等暑湿症状,一般用生扁豆,配芳香化湿药等,方如香薷饮。2、用于健脾,治慢性腹泻,炒用较好。处方举例香薷饮(《局方》):香薷4.5g,厚朴6g,炒扁豆18g,水煎服。生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而含粘土、石灰等。药理作用:利尿渗湿、清热,作用较和缓;所含的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能保护肠管,止泻而不引起鼓肠,对治疗水泻尤为适宜。又体外试验其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菌有抑制作用。功能:利水通淋,清解暑热。主治:种热燥渴,中暑吐泻,淋病水肿,吐衄血等症。临床应用:为去湿清热常用药,凡小便不利而属于热证者,常用滑石。 1、用于治疗热淋(例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等)、石淋(泌尿系结石)。取其有利尿清热作用,在治疗泌尿系结石和急性尿路感染的方剂中,滑石广泛应用。 2、用于治疗暑热。夏季受暑,发高热,小便不畅,烦躁口渴,或有水泻,可用滑石配甘草,方如六一散,再加辰砂,即为益元散,对治疗小儿夏季感冒腹泻,效果更好。 3、作为辅助药,用于温热病热在气分而夹湿者(感染性疾病中期和极期,持续发热、身重、口渴、舌苔黄),配合其他清利湿药,使湿热随小便解除,放入黄芩滑石汤。此外,在温热病恢复期,津少阴亏,余热未退尽,也可在滋阴药中稍加滑石,促使余热随小便解除。 4、外用治疗皮肤湿疹、皮炎,常配黄柏末等。 用量:内服10~15g,治疗泌尿系结石可重用至24~30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1、六一散《伤寒标本》:(成药、生滑石末六份,甘草末一份),成分服6~9g(小儿量为2.4g~3g),每日2~3次,冷开水或温开水送服,用其它汤药送服。如与其他药同煎,则需要9~15g(大剂可达24g)包煎。 2、益元散。六一散18g,辰砂1.5g,分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中暑腹泻者,以藿香或香薷9g,轻煎送服更好。如与其它药同煎,益元散可用至9~15g。 3、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9g、滑石9g、通草3g、茯苓15g、猪苓9g、大腹皮9g、白蔻仁3g,水煎服。草果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注医典》:龙葵果"一级寒、二级干。《药物之园》:龙葵果"二级干寒。《本草纲目》龙葵果"苦微甘,滑,寒,无毒。"治内外各种热性炎肿 取适量龙葵实,煎汤内服或研成糊状外敷。治舌炎 取适量龙葵实煎汤漱口。治头痛,腮腺炎,脑膜炎,胃炎,肾炎 取适量龙葵实,研成糊状外敷局部。治耳痛,眼部发炎 取适量龙葵实,挤出汁液,滴于耳道或涂眼部。(1~4方出自《注医典》)治各种热性皮肤瘙痒、痈肿 取适量龙葵实,研成糊状,与喀什粉(碳酸铅)、玫瑰花油调配制成敷剂,外敷于局部。治烧伤,化脓性天花 取适量尤葵实,挤出汁液,与喀什粉(碳酸铅)调配制成软膏,涂于患处。治肿瘤 取适量龙葵实,捣研外敷于局部。治口渴,遗精 取适量龙葵实食用。(5~8方出自《拜地依药书》)用法用量: 内服:6~10g。外用:适量。可入蒸露剂、汤剂、漱口剂、耳滴剂、敷剂等制剂;亦可将鲜品含漱、挤汁滴耳、揭烂涂敷。注意事项: 对膀胱有害,矫正药为蜂蜜和砂糖。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酸浆代。莲藕味甘、性平、生熟均可食用,主治热渴,散淤血,生肌;熟藕性温味甘,有益胃健脾、养血补益、止泻功能;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及各种血症。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益血生肌:莲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琥珀主要成分: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松香高酸、琥珀银松酸、琥珀脂醇、琥珀香醇等。功效与作用:镇静安神、利水通淋、活血祛瘀。功能:安神定惊,散瘀血,利小便。主治:心神不安、惊悸不寐、多梦,产后瘀血阻滞腹痛,淋病尿血,金疮损伤等症。临床应用:1、治惊痫、不眠,配合欢花、夜交藤白芍酸枣仁等,或单与朱砂合用,即朱珀散,每服0.9~1.2g。2、治肾结石和血淋、热淋,取其有利尿、理血作用。常配旱莲草、冬葵子、猫须草等,方如琥珀通淋方。如偏于热而有口渴者,配猪苓、萹蓄、木通3、治癓瘕之疼痛,尤其血瘀腹痛,取其有活血祛瘀作用。常配三棱、鳖甲等。4、试用于治角膜翳,用琥珀配枸杞子菊花、夜明砂等,方如琥珀杞菊汤。处方举例:1、琥珀通淋方:琥珀2.1g(冲),炙山甲12g,旱莲草,冬葵子各18g,木通9g,木香9g,猫须草18g,荠菜24g,大枣30g,水煎服,治肾结石血尿。2、琥珀杞菊汤:琥珀2.1g(冲),枸杞子12g,菊花9g,女贞子12g,夜明砂9g,密蒙花9g,菖蒲4.5g,水煎服。中医学认为,腰果味甘,性平,无毒。可治咳逆、心烦、口渴。《本草拾遗》云:腰果仁主治渴、润肺、去烦、除痰。《海药本草》亦云: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碳水化合物11.6%,蛋白质0.2%,脂肪0.1%,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元素,具有有利水、除湿、消肿之功,可防治肠胃病、慢性痢疾等。“腰果”。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脂肪高达47%,蛋白质21.2%,碳水化合物22.3%,尚含A、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锰、铬、镁、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病的作用。而所含之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总脂肪酸的67.4%,亚油酸占19.8%,是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果。腰果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仅次于芝麻和花生,有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效果,适合易疲倦的人食用。腰果含丰富的维生素A,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使皮肤有光泽、气色变好。腰果还具有催乳的功效,有益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腰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癌症病情。经常食用腰果有强身健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进性欲、增加体重等作用。旋鸡尾,味微苦,性凉。归心、肺、肝、脾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用于皮肤疮疡疖肿,无名肿毒,腹痛肠鸣,湿热下痢赤白,小便短赤,淋沥不畅,少腹拘急胀痛,肺痨咳血,吐血,衄血,痔疮下血,妇女崩带漏下。《草木便方》:“苦,寒。”“解毒,消热,凉血、通淋。涂肿毒,发背,消结核。”《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治火咳、火淋、止鼻血:旋鸡尾三钱至五钱,煎水服。”“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旋鸡尾根茎二两,猪棕草一两。煮猪肠食。”治热痢口渴,小便赤痛带血,吐血,衄血或崩漏:鲜旋鸡尾30-90克,水煎服或代茶饮。人参药理作用:用滋补强壮作用,能大补元气、宁神益智、健脾、益气、生津。其原理为:(1)兴奋神经系统。能缩短神反射的潜伏期,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加条件反射的强度,提高分析功能,故参提高工作参力(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减轻疲劳。前人认为人参能“开心益智”、“令人不忘”,与此作用相关。另有实验证明,对抑制过程也有一定影响,故参“安神定志”。(2)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条件剌激的抵抗力,人参的强壮作用与此有关。(3)增强性机能。人参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男女的性腺机能,故能用于治疗性机能衰弱。(4)强心。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其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相似。酒精浸液的作用强于水浸液。动物实验证明,小量人参又有使末梢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但据临床观察,治疗剂量一般对血压影响不大。对心脏者,人参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而使心功能改善。(5)降血糖。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6)改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蛋白质人合成。对脂肪代谢也有一定影响。人参能抑制动物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当已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能使血胆固醇降低。(7)抗过敏。人参能减弱由马血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对过敏性水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与人参的抗组织胺作用有关。(8)抗利尿。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相似,可能是由于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钠潴留而使排尿减少。此外,初步观察还发现,人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长有轻度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实验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功能: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宁神益智。主治:气血虚弱,津液不足,神倦,食少无力,气短喘促,多汗,惊悸善忘,口渴不止,阳痿及一切急慢性病引起的虚脱等。红参与白参效用相同,糖参力较逊。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气脱症和慢性虚弱。(1)大补元气,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渡过濒危状态,增加进一步抢救的机会。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特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不全,表现脉沉微细伏、肢冷、自汗等气脱亡阳症状的患者。如属出血不止引起周围循环衰竭,有面白、气少(呼吸速、微弱)、脉微欲绝等症状,可单用人参一味(即独参汤)浓煎取汁服用,以补气固脱(抗休克)。不过这只是一种救急的权宜措施,用以延长生命,争取治疗时间,不能看作是止血的手段,应积极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处理,以免贻误病情。如属心功能不全或伴有周围循环衰竭,则须配附子,效力较好,如参附汤。总的来说,在中西医结合救治休克时,应用人参有其一定价值,有助于稳定血压和逐渐撤用升压药。(2)用于脾胃虚弱,根据前人经验,人参的主要作用是补俾健胃,故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以及其他病因所致的上腹痞满、食欲不振、泄泻、呕吐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人参是治疗的要药,常配伍白术。茯苓,如益气汤(旧名四君子汤),特别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加速元气恢复。(3)用于治疗贫血。单纯用补血药治疗效果不好时,配伍人参等补气药可提高疗效。(4)用于肺肾不足的虚喘,常见于病程较久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支乞管哮喘,慢性肺部感染(如肺结核等),以及心脏病等所致的心肺功能不全,每与温肾纳气药如蛤蚧,胡桃,熟附子,五味子等配伍,方如人参定喘汤。5)治疗糖尿病,解除热性疾病伤津液所出现的口渴症。用于治疗糖尿病,较适宜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能降低血糖和减少尿糖排出;对中型糖尿病患者,作用主要为减轻口渴和全身衰弱等症状。部分病人血糖降低不够理想,要与滋阴补肾药如熟地黄、杞子、天冬、山萸肉等配伍,效果较好,方如消渴饮。热性疾病耗伤津液,表现口渴、汗多,短气,可与麦冬、五味子配伍治疗,方如生脉散,此方对治疗休克也有一定作用,据报道,临床试用生脉注射液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较好。实验证明,生脉注射液对狗急性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对在位免心有加强收缩力作用,又能使休克动物趋于安静。(6)治疗神经衰弱。对兴奋型(心肾不交型)患者能安神、止惊悸,消除精神恍惚。常配茯苓、远志益智仁酸枣仁等。对抑制型(心脾两虚型)患者能减轻疲劳,提高脑力,常配黄芪白术、桂圆肉等。对于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自汗,可配五味子、白芍浮小麦、麦冬等。(7)治疗性机能衰弱,尤其对麻痹型和早泄型阳萎疗效较好。常与巴戟、肉苁蓉、杞子等配伍,方如阳萎汤。(8)扶正祛邪。常与解表、清热‘攻下等祛邪药同用,适用于外感或温病外邪侵犯而有阳虚的患者。此时邪未清而正已虚,加用人参目的是在清中带补,加强抗病能力,例如阳虚而兼有表证者,可在发汗解表药中加人参(常用党参代),以益气解表,方如参苏饮。此外,人参还用于治疗牙周病,防治放射,提高视觉的适应能力。广东用竹节人参或大叶三七的干燥叶入药。味苦、微甘、性微寒,能生津、清热、解酒醉,功力与吉林参叶大致相同。治咽喉肿痛,或用声过度而致声音嘶嗄(急、慢性咽喉炎、喉部肌肉劳损等),常配腊梅花、桔梗、生蒡子、丝瓜络、南豆花等。常用量3~9g此外,实验还证明了人参叶制剂对肾上腺性高血糖、食饵性高血糖都有降糖作用,对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明显升高作用,还有时显的抗利尿作用。玄参药理作用:中医传统经验认为有滋阴降火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还未能完全解释玄参多方面的临床疗效,需进一步研究。1、强心。玄参有轻度的强心作用。2、扩张血管。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炎症,可能有一定作用。3、降压。动物实验证实有降低血压作用。对肾型高血压降低作用更明显。此外,玄参还具有在体外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功能:滋阴降火、润燥生津、消肿解毒。主治:热病伤阴,口渴,便秘,发斑,咽喉肿痛,痈肿瘰疠等症。临床应用:为滋阴降火常用药。从现代医学观点看,降火大致相当于解热、利尿、消炎,与滋养作用也有一定关系。玄参用于热证,有滋阴增液、消炎解毒的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为特长。1、用于治疗温热病。实热伤津、烦渴、发斑,与生地同用,方如增液汤。2、用于治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有虚热并有其他阴虚症状者(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前人的经验说“虚火上炎必用玄参”,现代实践用玄参配生地、沙参、四叶参等治阴虚喉痛确有良好效果,方如玄参治咽汤,养阴清肺汤。3、用于治瘰疠(颈淋巴结核、淋巴结炎)。可重用玄参,并配牡蛎、贝母,方如玄参牡丹汤。4、用于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重用玄参(其作用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关),并配银花、当归,方如四妙勇安汤,对晚期患者,有患趾青紫,开始溃烂的尤为适宜。5、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和肺结核,取其能清肺之燥热。在润肺方剂内,可加用玄参,并配党参、杞子等补益药。处方举例玄参治咽汤:玄参12g,生地18g,沙参9g,四叶参30g,水煎服。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玄参12g、生地18g、麦冬9g、白芍9g、丹皮6g、川贝母6g,薄荷3g(后下),甘草3g,水煎服。玄参牡贝汤:玄参30g、牡蛎120g(先煎)、浙贝30g,以四碗半水先煎牡蛎至二碗半,然后下玄参、浙贝,再煎至一碗,温服。四妙勇安汤:玄参9g,当归6g,金银花9g,甘草30g,水煎,日分三次服。本方玄参、当归剂量大,多数患者服后会有腹泻的副反应,出现此情况时,应配黄芪白术等补气健脾药调节。:玄参反藜芦麦冬药理作用:润燥生津、化痰止咳,其作用为:解热、消炎、镇咳、祛痰、利尿、强心、强壮,并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功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主治:劳热咳血,燥咳痰粘,心烦口渴,津枯便秘等症。临床应用:与天冬近似。1、治燥热咳嗽,适于肺阴虚久咳患者,多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之燥咳,可加配半夏祛痰,党参益气,方如麦门冬汤。对外感所致的燥咳,前人有谓忌用麦冬,因其性较滋腻,补肺而助痰,不利于解表。实际上,当外感较严重,有发热、鼻塞、恶风、欲汗不能,需用宜通透表治法治疗时,麦冬缺不宜用,但如外感较轻,不发高热,无鼻塞,只有燥咳,可以用麦冬。2、治热病后期之津亏便秘,虚热烦渴,配生地、玄参等凉药,进一步清热,方如增液汤。如属热病恢复期之阴虚血亏,可用麦冬配其他养阴补血药调补身体,方如养正汤。3、用于强心,尤其适宜于虚脱患者出汗过多,有心跳过速、血压低,可用麦冬配人参、五味子等水煎服,方如生脉散。此方也是夏令养阴主方,伤暑汗服之,可收生津益气的效果。汗后虚烦不安者,则用麦冬15g,配黄芪6g,当归9g,五味子3g,甘草3g,水煎服。:1、麦冬与天冬比较,清润肺燥之力,麦冬优于天冬;滋补肺肾之功,天冬胜于麦冬;治肺结合燥咳时,可天冬、麦冬同用。2、麦冬配凉药宜生用,配补药宜酒制。3、气虚、胃寒、便溏者不宜用。4、麦冬心服后易致心烦,故入养肺阴药中宜去心。处方举例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冬15g,法夏45g,党参9g,甘草3g,粳米15g、大枣4枚,谁煎服。养正汤:麦冬9g、玉竹15g、何首乌12g、当归9g、熟地12g、生地9g、淮山药12g、茯苓9g、女贞子9g、天花粉6g、白芍6g、炙甘草3g,水煎服。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麦冬12g、吉林参6g(或党参15g)、五味子4.5g,水煎服。北沙参功效与作用:养阴清肺,除虚热,治燥咳。实验证实有轻度祛痰作用。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热阴伤燥咳,胃燥咽干口渴。临床应用:为润燥常用药。1、治肺虚燥咳(久咳、干咳、痰少、津液不足),故肺结核、老年慢性气管炎的干咳均宜用北沙参,常配麦冬玉竹桑叶,加强清润作用,方如北沙参麦冬饮。又可单用北沙参末6g(或加配甘草末3g),开水送服。可长期服用。2、治热病后阴虚津少(相当于有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恢复期),觉咽喉干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脉弱无力,或有虚热,此时用北沙参配麦冬、生地等,通过清余热而润燥,方如益胃汤。使用注意:北沙参有滋腻濡润,不利于透发表邪,故咳嗽而有实热、脉实苔腻者不宜用。习惯上北沙参多用于体虚者的慢性咳嗽,而外感初期、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性气管炎之咳嗽一般不用。必须使用时,也要配伍葛根、淡豆豉、山栀皮等以助解表清热。处方举例:北沙参麦冬饮《温病条辨》:北沙参9g、麦冬6g、玉竹9g、生扁豆9g、冬桑叶6g、花粉4.5g、生甘草3g,水煎服。久热久咳再加地骨皮3g。益胃汤:北沙参12g、生地15g、麦冬9g、玉竹9g、冰糖15g(溶化),水煎服。已生产的金银花制剂有“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等。“金银花露”是金银花用蒸馏法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及水溶性溜出物,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儿胎毒、疮疖、发热口渴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温热痧痘、血痢等。茎藤称“忍冬藤”,也供药用。金银花的有效成份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这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植物的种类,而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地理条件以及物候期的影响。  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儿茶药理作用:有收敛、消炎、止血作用(与儿茶鞣质的作用有关)。实验证实还有以下作用:抑制肠蠕动。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和小肠的蠕动。抗病毒。有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抗真菌。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功能:清热生津,化痰。外用生肌止痛、收敛止血。主治:内服治痰热咳嗽,口渴。外用治湿疮、牙疳,口疮,下疳。痔肿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可用儿茶研末吹鼻。2、用于治疗口腔炎、咽喉炎。可用儿茶6g,银花9g,连翘9g,煎水含漱。3、用于治鼻衄和痔疮出血。可用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7.5g,研末,桂皮1.5g研末,沸水240g,浸半小时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4、用于治外伤出血。用儿茶末或加三七末外敷,加压包扎,可以止血。对于破溃伤口创面有出血、分泌物增加时,用儿茶煎水外洗或湿敷,有止血止痛作用。褥疮分泌物多,久不收口,用儿茶末外敷或煎水外洗,有收敛生肌作用。5、用于治白带过多。可用儿茶9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和注药。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时,可用儿茶配轻粉、冰片、龙骨、炉甘石等外敷,方如儿轻散。处方举例:儿轻散:儿茶9g,轻粉6g,冰片0.9g,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五味子药理作用敛肺止咳、滋肾涩精,上泻,止汗。主治:肺虚咳嗽,口渴,遗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等症。(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能使放射的潜伏期缩短,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提高皮层的细胞工作能力。但另有报道谓五味子的醚提取物有镇静作用。(2)镇咳祛痰:有效成分为其醚提取物。(3)兴奋子宫: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加强其节奏性收缩。(4)抗菌: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肠炎杆菌,以及老年慢性气管炎痰液中常见的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降转氨酶:五味子蜜丸对慢性肝炎患者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此外,对实验动物有降血压作用和强心作用,又能提高感受器之感受性,对视觉的影响尤好。前任的经验也认为本品能“补虚明目”。其醚提取物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临床应用:主治肺肾虚寒之咳嗽,遗精。(1)用于治疗虚寒喘咳。如偏于肺虚咳喘,有寒痰(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常配干姜同用。五味子味酸连肺(镇咳、消炎)、干姜味辛发散(促进血循环),一敛一开,共奏镇咳平喘之效,故前人的经验说:”五味无干姜,肺肾之气仍不能纳降。“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之属于药物的协同作用,能互相增强。但此时五味子用量宜小(3g一下),方如温肺化饮汤(处方见麻黄项下)。又治肺虚而兼外感之咳嗽,五味子亦宜与干姜或生姜同用。如偏于肾虚喘咳,常配六味地黄汤同用,方如都气丸。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配麻黄钩藤;虚喘较甚者,更需加配磁石远志等安神镇静药,才能收到较好效果。(2)治久泻久痢而属肾虚者,常配补骨脂,方如四神丸(处方见补骨脂项下)3)治汗出过多而致血气耗散、体倦神疲,五味子可当补药使用,常与麦冬、党参配伍、方如生脉散(处方见麦门冬项下)。(4)治神经衰弱,取其有强壮的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适用于过度疲乏、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注意力将减退的患者,用其酊剂或片剂,有一定效果。(5)试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旧称美尼尔氏综合症),配酸枣仁等,有一定近期效果,对减轻或消除耳鸣和眩晕有帮助,方如五味子合剂。(6)治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用北五味子10g,浸入80%酒精和100毫升中而成五味子酊,每日三次,每次5~6毫升,水冲服,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疾病等有较好效果。(7)治慢性肝炎,以单味制成蜜丸或配茵陈大枣制成蜜丸,有降低转氨酶作用,有效率在80%左右。甘草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现已证实其作用为:1、解毒。对多种药物和毒素有解毒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和类肾上腺皮激素作用而解毒。前人认为甘草能“解百药毒”、“调和百药”,与此作用有关。2、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有效成分为甘草次酸,能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钾排出增加,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3、解痉。抑制平滑肌活动,对实验动物离体肠肌稍有接痉作用。前人所称“缓挛急”可能与此作用有关。4、抑制胃酸分泌。动物实验证实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5、祛痰。为保护性祛痰药。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主治:脾虚气弱,咳嗽气喘,痈疽疮毒,尿道疼痛及调和药性等。清火生用,补中炙用。临床应用:作为缓和剂调补的要药,凡需缓和药性以及兼顾中气时,均可用甘草。1、调和药性,在复方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热药能缓其热,配寒药能缓其寒。如麻黄汤用甘草缓和麻黄、桂枝药性,使不致过于辛燥;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和大黄、芒硝的烈性,使泻下力不致太猛;又如甘草与半夏、细辛同用,能和解后两药的辛麻味。2、健脾胃气,可用炙甘草。凡治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在补益剂内炙甘草常不可少。至于炙甘草汤,更是治疗心血虚所致的脉结代(心律不整)、心动悸的名方。此方以炙甘草为主药,取其甘温健脾益气,再配其他补益药,健脾而养心,益气而补血。3、泻火清热,可用生甘草。治疮痈肿痛,尤其咽喉痛、口疮、乳痈等,初起症状不剧时,可单用生甘草一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甘草桔梗汤即重用甘草以解热毒,治咽喉疼痛(咽炎)、肺痛吐脓(肺脓汤);泻黄散也可重用甘草与其他清热药配伍,治胃热口疮。至于治湿疹和面部痤疮。可用甘草45g,银花30g,水煎服。4、缓急止痛。“急”指筋肉拘急火挛急(即抽搐或痉挛,甘草能抑制平滑肌活动,故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止腹痛,常与白芍配伍,方如芍药甘草汤,可治小腿腓肠肌痉挛。又如胃脘痛剧烈(胃痉挛痛)),服其他药不止,可用甘草120g,白术30g,水煎频服。5、用于热咳、燥咳,如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不多,黄色,难咯出,或干咳无痰。甘草在汤剂中能保护发炎咽喉和气管的粘膜,减轻刺激,有助于止咳,多与杏仁、川贝、前胡、桑叶等止咳化痰药同用。6、用于解读,为解读要药。前人用的各种解读方剂,总离不开一味甘草,或单味煎水服,或配绿豆等煎服。此外,甘草还用于治疗溃疡病,可制酸而止痛,单用,或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轻症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用甘草末或用甘草流浸膏,都有一定效果。又由于甘草有甜味,也有用作矫味剂,在小儿药中尤为多用。使用注意:1、甘草生用则通,炙用则补。生甘草以清火解读见长,炙甘草则以补中益气较胜。治疮痈、湿疹、感冒、发热、干咳,用生甘草较好;治胃寒气弱、血亏阴虚,与补药同用,或用于调和药性时,则用炙甘草较好。2、粉草(即粉甘草)为甘草之一种,色黄、粗大、结实、有纹,粉性较强。用于清火解毒,祛痰较好,例如热咳、燥咳可用银花煎汤送服粉草末。又小儿遗尿可用粉草煎汤,每夜饮服。3、甘草梢为根梢部切片晒干而成,有利尿作用,治热淋(急性尿道炎等)或火盛而致的小便短赤、尿道作痛(所谓茎中痛)。4、下列情况不宜用甘草:1、湿盛者(腹满、呕吐、肿胀等);2、在渗利、去湿、攻下的治疗中,如要药药物迅速发生效力,不宜用甘草配伍。5、甘草配海藻,前人说有相反作用,但古方也有用甘草配海藻治病,如《医宗金鉴》之海藻玉壶汤治瘿瘤,即以海藻与甘草合用。现代实践在治疗甲状腺肿时,海藻甘草同用,也未见不良反应。6、关于甘遂大戟芫花反甘草问题。据近年来动物实验资料报道,甘草与甘遂配,如甘草量等于或小于甘遂量,无相反作用,有时还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如甘草大于甘遂量,则有相反作用。另一实验结果是,甘草与甘遂混合应用后,豚鼠有严重反应(胃部膨胀,气胀)或致死。大戟、芫花与甘草合用时,其利尿和泻下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并有使芫花毒性增强的倾向。甘草用量比例越大,其相反作用越强,反之无相反作用。临床上,一般不把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入药。用量:常用量3~6g。一般清热及调和药性可按此量。作主药用时量较大,用9~30g,大剂用至30~60g,甚至120g。处方举例: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9g,党参9g,阿胶6g(溶化),生姜9g,桂枝3g,麦冬9g,火麻仁9g,生地15g,大枣18g,水煎服。甘草桔梗汤(《伤寒论》):桔梗6g,甘草12g,水煎服。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甘草90g,防风120g,石膏15g,山栀仁3g,藿香21g,以蜜酒同炒至香,研成细末,充分混匀,每次3~6g,用水调服,也可按上述比例配方煎汤服。:1、刮去外皮者称粉甘草,对质量并无补益,浪费很大,目前除出口仍刮皮外,内销商品,已取消粉草规格。草果,本经逢原》:"辛,温,涩,无毒。"  ③《本草从新》:"辛,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济生方》清脾汤)。黄芪补肺饮: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黄芪建中汤:黄芪15克,大枣10个,白芍15克,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鲜萝卜汁:鲜萝卜250g,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冷服。每次2匙,每日2~3次,萝卜亦可加适量蜂蜜或白糖调味。源于《新修本草》、《食医心镜》。本方能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多饮;用于胆石症,可防止胆石形成。此外,若遇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轻者亦可速用萝卜汁频频灌服。治伤寒中暑 表里俱热烦躁口渴 小便不通泻痢热疟 霍乱吐泻酒食中毒 石淋产后乳汁不通:甘草(炙)一两 桂府腻白滑石六两薄荷叶(末)二钱五分.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蜜少许 温水调下无蜜亦得 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宣明论方》鸡苏散)。肺胃阴虚,见有咳嗽咯血,咽痛口渴:北沙参20克,鸡蛋1~2个,冰糖适量。加清水共煮,10多分钟后蛋熟去壳再煮,20~30分钟后,取汤温服。亦治肺结核属肺阴不足者。糖尿病:北沙参、生地各12克,石斛、麦冬、天花粉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口渴明显者。如尿糖高者,加山药12克,黄芪9克;血糖高者,配玄参、苍术各9克,则疗效更好。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沙参12克,玉竹、石斛、天花粉、党参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对症见口干舌燥,舌红少苦者有良效。抗病毒冲剂功用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侵袭之证,时行感冒、或热毒初袭之证。见有发热头痛、口渴、汗出、咽痛、舌红、脉数等。现代常用于病毒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是抗病毒西药病毒唑病毒灵的最佳替代产品。清热解毒,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能迅速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可以与任何抗菌素配伍。注意风寒感冒体虚感冒不宜使用。茶叶味苦、甘,性凉、微寒。归心、肺、胃经可清热,降火,强心,消食,利尿,凉血,止血,润肺,清肝火;用于头痛,目眩,偏正头风痛,食积,痰滞,疟疾;泄泻,痢疾,心烦口渴,心脏病,嗜睡症,鼻衄,便血,痔血等症。荔枝甘、酸,温。脾、肝经。养血健脾,行气消肿。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积雪草治疗口渴。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普济消毒饮  【成份】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亦有报道, 以生石膏的 1:1 煎液的上清液部分及上清液加生石膏粉给予伤寒菌苗引致的发热家兔, 未见明显退热作用.国外有用实验性发热大鼠的实验证明: 石膏灌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未见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但当以禁止饮水、内毒素引致发热、给予利尿剂、喂饲食盐以及以辐射热等方法造成动物“口渴”状态时, 石膏可以减少大鼠的饮水量, 即可减轻其“口渴”状态.麻黄辛、苦、温。入肺、膀胱经。大青龙汤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伤寒论》。蔷薇根、果实(营实):苦、涩,凉。活血,通络,收敛。用于关节痛,面神经瘫痪,高血压症,偏瘫,烫伤。 花(蔷薇花):苦、涩,寒。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用于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倒钩刺,七姊妹:花治疗暑热胸闷,口渴,吐血;根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外用于烧伤,外伤出血;叶外用治疗痈疖疮疡《滇省志》。龟板咸甘、平。归经:入心、肝、肾。滋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及阴虚火旺之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以及热病后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配熟地、知母、黄柏治潮热、盗汗。常用于热病后期胃阳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症,北沙参临床多与生地、石斛、麦冬等配伍,以清热养胃生津。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2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10克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5克僵蚕、升麻3.5克柴胡、桔梗10克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人参叶用于暑热口渴。功能清热、生津止渴,用治暑热口渴,配麦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知母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胃热清凉饮配料: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做法:上述配料适量混合后熬水喝。功效: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菰菜(茭白、茭儿菜、茭笋、菰实、菰米)茭白:甘,凉。  菰根、菰实:甘,寒。茭白:清热除烦,止渴,通乳,利大小便。用于热病烦渴,酒精中毒,二便不利,乳汁不通。  菰根:清热解毒。用于消渴,烫伤。  菰实: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心烦,口渴,大便不通,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茭白0.5~1两;菰根2~3两;菰实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乌梅功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其原理为镇咳、祛痰、消炎、止泻、解热,并有下列作用:1、抗菌,能抑制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2、抗真菌体外试验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3、抗过敏,能减低试验动物蛋白质过敏性休克的死亡数目。功能:敛肺,涩肠,生津止渴,安蛔。主治:久咳、久泻、久痢便血,蛔厥,烦渴,呕吐等症。临床应用:与五味子略同,但止痢、止血的效力胜于五味子。1、用于止痢。主要取其能收敛止泻,但其抗菌作用也不容忽视。乌梅对久痢(尤其血痢)较为合适,因久痢常会伤阴,出现口渴、咽干,甚至加杂咳嗽等症状,乌梅(用炒乌梅或乌梅炭)在止泻的同时,又能生津止嗽,常配川连、黄芩茯苓银花等。2、用于治消化不良、胸脘痞满,取其有健胃作用。常配山楂神曲、川朴、砂仁3、用于安蛔止痛。对于由蛔虫引起的腹痛,乌梅为常用之药,例如治胆道蛔虫症常用乌梅丸。一般驱蛔虫配槟榔、榧子肉。前人认为虫得酸则安,乌梅味酸涩,故能治由蛔虫引起的腹痛。现代研究未发现乌梅有驱虫作用,但发现乌梅对肠管运动有抑制作用。可能因此而有助于解除肠管和总胆管痉挛,使蛔虫退出胆道。4、用于止血。不仅能治便血,且子宫出血,表现血虚而口干渴者,亦宜用乌梅炭,配当归阿胶白芍等。5、外用乌梅膏治胼胝、鸡眼。先局部用热水泡软,煎去鸡眼老皮,然后涂药,纱布包扎,24小时换药一次。处方举例:1、乌梅丸加减:乌梅15g,干姜6g,党参9g,槟榔12g,苦楝根皮12g,使君子15g,木香9g,川椒6g,大黄9g,细辛3g,水煎,每日1剂,二次分服。2、乌梅膏:乌梅30g,入在盐水(食盐9g溶于50毫升开水中)中浸12~24小时,去核取乌梅肉加醋15毫升,研磨成软膏,局部外用。:1、按产地划分;浙江的合溪梅、福建的安吉梅个大,肉存,颜色乌黑,品质最好。广东产者个稍小,肉存,品质亦好。四川产者个小肉薄,带红色,又名红梅,品质稍差。其它地区产品多个小,肉薄,核肉紧结,又名岗梅,品质较次。石斛药理作用:解热生津益胃、止渴止呕。现已证实其作用为:1、解热、镇痛、作用较微弱,有效成分为石斛硷,作用点似在延髓。2、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其浸膏能刺激实验动物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提高其紧张性。功能:滋养胃阴、清热生津。主治:热病津伤,口干烦渴,病后虚弱等症。临床应用:为滋养胃阴的常用药。1、用于热病伤津,取其清凉滋润,有解热养胃作用。尤其多用于热病后期,仍有虚热、微汗、目昏、口渴,或有筋骨酸痛,舌干红,脉软数无力,症状日轻夜重。宜用石斛解退虚热,但因为力薄,需配生地、玄参、沙参等,方如石斛汤。用于温热病早期,热未化燥,但津液已损,有口干烦渴、舌红等症状时,可用鲜石斛,除配麦冬、花粉等养胃阴外,还可酌加石膏、知母等清气分热的药物。2、治胃热而有虚火者最合适,或食入即吐,时作干呕,舌红绛,光剥无苔(可见于慢性胃炎),用石斛清楚胃热、养胃阴,常配其他甘凉清胃之剂,方如清胃养阴汤。如胃热表现为易饥多食,胃脘不爽,消瘦,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口臭便秘(可见干消渴症,其中部分病例相当于糖尿病),则用石斛配花粉、知母、沙参等,方如消渴方。处方举例石斛汤(《证治准绳》):石斛、麦冬(去心)、生地远志茯苓玄参各30g,炙甘草15g,共研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水煎服。清胃养阴汤:川石斛9g、北沙参12g、麦冬9g、天花粉9g、白扁豆9g、鲜竹茹9g、升豆芽12g,水煎服。消渴方:石斛9g、花粉24g、知母24g、麦冬9g、北沙参15g、生地15g、川连3g,水煎服。自制凉茶配方凉茶配方1:五花茶取适量金银花、菊花、槐花、鸡蛋花、木棉花,放到杯中加入开水浸泡即可,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去湿、健胃。凉茶配方2:金银花茶取适量金银花、山芝麻、菊花,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浸泡即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作用。凉茶配方3:王老吉凉茶取适量岗梅、淡竹叶、五指柑,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金钱草、火炭母,放入锅中煮沸大约5分钟即可。利湿、降火、疏肝和胃。可以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凉茶配方4:小儿凉茶取连翘、山楂、银花、芦根、火炭母、山栀子、麦冬各8克,淡竹叶5克,灯芯花5扎,淮山10克,放入锅中煮沸大约5分钟即可。适用于小儿心肝火旺、睡眠差、大便硬、口臭等。凉茶配方5:清开灵凉茶取适量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放入锅中煮沸大约5分钟即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效果。凉茶配方6:清肝明目茶取夏枯草、野菊花、山栀子、绵茵陈、溪黄草各15克,桑叶、车前子、黄芩各10克,放入锅中煮沸大约5分钟即可。适用于肝胆湿热、头胀痛、睡眠差、小便黄、大便硬等人群。凉茶配方7:清热祛湿茶金银花、夏枯草、棉茵陈、白菊花各5钱,川萆薢、土茯苓各3钱,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温服。这款清热祛湿茶特别适合小便赤痛、舌偏黄白、口舌生疮等人群饮用。凉茶配方8:、四时感冒茶藿香、连翘、牛蒡子、荆芥、防风、桔梗、北杏、川弓 各3钱,甘草1钱,菊花5钱,生姜3片。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稍凉饮用。这款自制凉茶,对于鼻塞头痛、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等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凉茶配方9:二十四味凉茶金银花、杭白菊、玫瑰花、乌龙茶、黄山贡菊、腊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麦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莲心、果干、薄荷、毛峰茶、银菊、玫瑰茄、银杏叶、冰糖各3克。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倒出摊凉即可饮用。这款二十四味凉茶能清热降火、解暑祛湿、生津止渴,特别适合熬夜上火的朋友们饮用哦。八月瓜,又名野香蕉。中药名称“预知子”。苦;凉。膀胱;心;肝经。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杀虫,解毒,利尿,止痛,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治肝胃气痛、消化不良、心烦意乱、腹痛泻痢、膀胱疝气、腰痛、胁痛、月经痛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八月瓜中的某些成分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能起到一定作用。 临床运用 治疗输尿管结石。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太子参功效与作用:益气、生津。补力远不及人参,且侧重于补益阴气、生津止渴、调肺润燥。功能:补气、生津。主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久病气虚,气短自汗,精神疲倦,津液不足。临床应用:体质虚弱而属阴虚者较适宜,尤其适用于肺气不足、伤津口渴、阴虚咳嗽的患者;对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补益脾胃)也有一定的帮助。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用之亦佳。此外,还有报道说用太子参配五味子等治神经衰弱,效果较好,方如参味合剂。与人参比较人参补力胜于太子参,强心救脱,或体虚而偏于寒者用人参较好;太子参较柔润,用于阴虚血热则较适宜。但在一般补剂中,也可用太子参代替人参。又血压偏高不宜用人参时,可用太子参替代。与西洋参比较:两者都能生津,但太子参稍带补气作用。在热病或病后伤津、出现口舌干燥症状时,或热邪未尽而正气已伤者,可用太子参代替西洋参。总之,对太子参的功力不宜估计过高。论滋水制火,太子参不及沙参玄参;论补益元气,太子参甚至不如党参。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替代人参、党参使用,仍有其价值。用量:因药力较缓,故用量宜稍大,相当于人参的2~3倍,常用15~30g,不需另炖。处方举例:参味合剂:太子参浸膏2毫升,五味子酊1.5毫升,酸枣仁酊3毫升,单糖浆3.5毫升,共制成10毫升,每日2词,每次5毫升,开水冲服。玉竹药理作用:养阴润燥,其作用为:1、强心。动物实验证实有轻度强心和升血压的作用;与党参合用又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不正常。2、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在中药对去肾上腺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的试验中,发现玉竹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此外,还有润肠通便作用。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热病伤阴,烦热口渴,咽干,肺热干咳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润燥,与沙参、麦冬等配伍治胃燥热、阴虚咳嗽,适应证与沙参同。2、用于治疗平素阴虚而新患感冒、有风热咳嗽、肺燥等表现的患者。玉竹虽无清热之功、但与解表药同用,在发汗的同时兼顾到滋阴,以防解表药过于发散而伤阴,有其一定价值,方如加减玉竹汤。3、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取其有强心而滋养气血的作用,对改善血循环有一定帮助。常配杞子、桂圆肉、麦冬生姜、大枣等。对低血压者,需重加炙甘草。如为循环衰竭、脉沉细无力,则不能依靠玉竹,需加附子、肉桂。至于有心动过速和血压偏高者,玉竹应慎用,因玉竹能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4、用于体弱者,可作一般滋补用,但效力较弱而缓,属清补。夏秋季暑热或秋燥时,广东民间常服的“清补凉”,即由玉竹、沙参、莲子、百合、淮山、扁豆等组合成方,有清热、平补而带凉润的作用,故名“清补凉”,对消除感冒烦躁或燥热,有一定帮助,并有轻度的润燥通便的作用。5、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配党参,制成参竹浸膏,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配冠心二号方同用,效果更好,能减轻心绞痛和改善心电图。1、对玉竹滋补功力的评价不应过高,前人在推崇为“用代人参”、“用代参、地”、“可代参、芪”,都是过奖之语。实际上,玉竹在滋补上不过于黄精相近(都是在润肺的同时带有一定滋补作用),在润燥上不过于麦冬相似,对于较重的气血亏损玉竹是无济于事的;2、与天冬比较,玉竹清热利较弱,但养阴而不腻滞;天冬清热利较强,养阴而偏于滋腻。处方举例加减威蕤汤(《通俗伤寒论》):玉竹9g、生葱白3枚、桔梗4.5g、白薇3g、淡豆豉12g、薄荷3g(后下)、炙甘草1.5g、红枣2枚,水煎服。参竹浸膏(西苑医院方):党参9g、玉竹15g,为一口量,作浸膏,分二次服。注:本品同属植物较多,凡根状呈圆柱形、长条状、粗细均匀、味甜者,均可作玉竹使用。按湖南地区就有猪屎尾参、木萎、竹节萎参、米萎、毛根萎等不同品种。小米绿豆粥、是常年可吃的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胃之火之佳品:石膏粉30克,小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异名】黄连猪肚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组成】猪肚1具(制如食法) 黄连 粱米各150克 栝楼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麦门冬60克【用法】上七味,为末,纳入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乘热子木臼中捣烂,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二服,渐加至50丸,随渴即服之。【功用】养阴生津,清热止渴。【主治】消渴,强中人参叶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治热病伤津。单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药,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治胃热阴伤之口干,可配芦根、茅根、麦冬等药,以清热生津。治消渴,属热炽阴伤者,可配天花粉、天门冬、黄连等药,以清火生津止渴;属气阴两伤者,可配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养阴止渴。水藻性味:味甘,性寒、滑,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去暴热、热痢,有止渴功能,方法是捣成汁服。小儿赤白风疹,捣烂敷上就好。患有热毒肿并有丹毒的人,取水中的藻捣烂后敷上,厚达三分,其效无比。其促进免疫力效果能消除伤风感冒,减轻关节炎及加速胃炎疗效。它也被证实有效减低胆固醇及高血压。  它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最丰富的叶绿素来源;所含有的维他命B12 比牛肝还多,  水藻 水藻 被视为调和代理,绿藻素维持及使身体功能正常。研究表明,它的独特绿藻成长素促进成长中儿童的体重及体高。  Yaeyama绿藻是由在日本的冲绳岛的清洁、无污染的养殖场提供的100% 优质绿藻粉制成,获得国家养殖专利,其加工过程可保留新鲜度和效力,以确保最高的吸收率和营养含量。定期服用绿藻素有助增进体力气魄,并且令你青春常驻。其多种营养的混合体使绿藻素适合运动员及素食者。苤蓝(甘蓝《滇南本草》:"治脾虚火盛,中膈存痰,腹内冷疼,小便淋浊;又治大麻风疥癞之疾;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烧灰为末,治脑漏;吹鼻治中风不语。皮能止渴淋。"井边草( 凤尾蕨),味甘、淡,性凉。归肝、大肠经。风尾蕨的许多营养物质是农田蔬菜所不及的,糖、Vc、胡萝卜素含量都比普通蔬菜高。嫩叶可食,称“蕨菜”,蕨菜质地肥嫩,色青翠。春季采未展开的嫩叶,开水烫后即可做菜,清脆鲜嫩、香味独特,人们称其“山珍之王”,被日本人誉为“雪果三珍”;晒成干菜,干品蕨菜含粗蛋白24.1%、粗脂肪1.5%、粗纤维10.4%、无氮提取物43.3%、灰分7.1%、钙0.3%、磷0.6%;也可腌渍,幼叶经腌制后脆香可口;也可制成罐头食品。 含特殊高级淀粉,被收录在《黑色保健食品》之中,历来广为人们所喜食。蕨的淀粉含量为25%-40%,民问常在8,9月份蕨的根状茎肥壮时,挖取蕨根制粉,作糕点、粉丝、饴糖,也可酿酒。生产的蕨粉,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食味香纯,具有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等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还具有防癌、抗衰老、减肥的作用,是儿童、老人、病人的理想食品,同时也是婴幼儿极好的益智食品。《药性论》:蝉蜕"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本草经疏》:《本经》桑叶无气味。详其主治,应是味甘气寒性无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原禀金气,故又能除风。经霜则兼得天地之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地,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本草纲目》: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莲雾带有特殊的香味,是天然的解热剂。由于含有许多水分,在食疗上有解热、利尿、宁心安神的作用。有帮助消化功效,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莲雾根主治小便不利、皮肤湿痒。中医药学认为莲雾‘性平味甜’,功能润肺、止咳、除痰、凉血、收敛。在中医食疗理论上,将莲雾煮冰糖食用能止咳除痰,而将莲雾抹上微量食盐食用可治消化不良。 1、解毒:含有维生素C,有助肝脏解毒消除体内有害物质,增进身体健康。 2、利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3、宁心安神:镁和钙共同作用可用来放松肌肉和神经,从而使身心放松,避免紧张不安、焦躁易怒。帮助入睡。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大脑消耗的葡萄糖,缓解脑部因葡萄糖供应不足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疲惫、易怒、头晕、失眠、夜间出汗、注意力涣散、健忘、极度口渴等现象,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4、适宜人群:适宜在太阳下作业的人群以及水肿人群使用,它同时也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水果,老少皆宜。 功效与作用 每百克莲雾果肉中,水分含量为90.75克、总糖含量为7.68克、蛋白质含量为0.69克、维生素C为7.807毫克、有机酸为0.205毫克/千克、果皮花青素为0.073毫克/千克。莲雾果品汁多味美,含有特殊水果风味,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莲雾具有清甜、淡香、丰富水分等特性。莲雾不但风味特殊,亦是清凉解渴的圣品。莲雾具有开胃、爽口、利尿、清热以及安神等食疗功能,其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咳、除痰、凉血、收敛,主治肺燥咳嗽、呃逆不止、痔疮出血、胃腹胀满、肠炎痢疾、糖尿病等症。故食用莲雾,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葛根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生根汁,大寒。"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葛根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热 又能养阴生津以止渴 为清热生津之良药.二者伍用 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及消渴等证.糖渍西瓜肉西瓜去子切条,曝晒至半年,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作用。可治目赤、口疮、热病消渴等症。姚可成《食物本草》:丝瓜子"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烦止渴,治心热,利水道,调心肺,治石淋,吐蛔虫。" 石膏粳米粥配方石膏60克,粳米60克。将石膏捣碎,置沙锅内,加水煎15分,滤去渣。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盛石膏汁的沙锅内,熬煮至熟即成。功效:清热止渴。凉茶:以苦瓜干(秆),鬼羽箭,鸭脚(木)皮,榕树须四种中药泡制,具有寒凉清热,生津止渴、清热生津、去湿消滞及解表发散等功效。手参《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微苦,性微寒。《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入肺、脾、胃经。《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鲜牡蛎250克。将其洗净,用黄酒、食盐、葱姜腌泡半小时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牡蛎的保健作用古已载之。中国明代《本草纲目》一书就记载:牡蛎"气味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日本古书也记载牡蛎"甘温,无毒,去脾胃内热,消汗,止渴,解酒,补阴养血,久食皮肤娇嫩。"牡蛎的美容作用源于它所含的蛋白质、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铜、碘、硒等营养物质,它们既能滋补强壮身体,又对皮肤起保健作用。苦瓜(癞葡萄《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生生编》:"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除热解烦。"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本种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清热解毒: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炒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炒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火的作用。预知子(八月瓜又名八月炸):苦;凉,:膀胱;心;肝经。:为木通科植物五风藤、宽叶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实。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子宫脱垂;睾丸炎。《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佛甲草①《本草图经》:"味甘,寒,微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金果榄味苦,性寒。归肺、大肠经。1、肾炎:金果榄10g,金钱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 2、痈疖:金果榄磨水,加冰片少量。调匀搽患处。(《中国民族药志》)《本草再新》:“滋阴降火,止渴生津。”《药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烂宜服。疽痈发背,蛇蝎虫伤,磨涂。治目痛,耳胀,热嗽,岚瘴,吐衄,一切外症。”苤蓝(甘蓝《滇南本草》:"味辛涩。"《本草求原》:"甘辛,冷,无毒。"俗名:擘蓝、玉蔓青。功效:宽胸,止渴,化痰。宜食:适宜小便淋浊,大便下血之人食用;适宜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者食用;适宜饮酒之人食用。《本草求原》:宽胸,解酒。《滇南本草》: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本草求原》:苤蓝耗气损血,病后及患疮忌之。中医认为,枳椇(鸡爪梨)性昧甘、平,入脾、胃经,有解酒止渴之功,历代医家一直用为解酒止渴要药,适用于饮酒过量,酒醉不醒,口干烦渴,以及消渴等。《本草纲目》言其“甘平无毒,主治头风,小腹拘急”。《唐本草》言其“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煮粥服食,对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及消渴甚宜,正如《老老恒言》言“枳椇粥,除烦清热,尤解酒毒,醉后次早,空腹食此粥,颇宜”。枳椇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苹果酸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乙醇的分解和排出,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并能消除乙醇在体内产生的自由基,阻止过氧化酯质的形成,从而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导致各种代谢异常,诱发各种疾病。在中医上,其种子、木质入药,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书中对其解酒毒,有很多趣闻记载。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枳椇猪肺汤 【用料】:鲜枳椇子120克,猪心、肺各1具,红蔗糖30克。  【做法】:枳子洗净,猪心、肺洗净并切成小块;将枳椇子、猪心肺、红蔗糖共同放入瓦罐中,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慢炖60分钟后,调入少许精盐、味精即可食用。 【特点】:本肴具有解渴除烦之功效,可作为酒痨吐血患者的饮食治疗。泽泻《别录》:咸,无毒。  《药性论》:味苦。  《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本草衍义补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本草经巯》:入肾、脾。《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款冬花功效与作用:止渴下气。实验证实确有一定的镇咳效力,但祛痰作用不显著。功能:风寒喘咳,痰多,劳嗽,咯血。临床应用:为止咳常用药。前人经验认为款冬花温而不燥,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因此,一切咳嗽,无论属寒热虚实,只要与肺经有关,都可用之。现代也用于多种咳嗽,尤其伤风感冒、上呼吸道炎而喘嗽者,更常应用,方如款冬花汤。款冬与紫菀常配伍同用,前者能止咳,后者能祛痰,合用却能互补不足,共奏化痰止咳的效果。两者的微细差别是:紫菀性较辛燥,可用寒咳;款冬性较清润,治燥咳效果更好。处方举例:款冬花汤:款冬花9g,花杏仁6g,浙贝母6g,知母6g,桑白皮6g,五味子9g,甘草3g,水煎服。余甘子果:甘、酸、微涩、凉。根:淡,平。  叶:辛,平。果: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丙缺乏症。  根:用于高血压病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  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生津止渴。芒果甘;酸;微寒胃;脾;膀胱;肾经《开宝本草》:食之止渴。《纲目拾遗》:益胃气,止呕晕。《中国树木分类学》:利尿。水藻性味:味甘,性寒、滑,无毒。功效主治: 主治去暴热、热痢,有止渴功能,方法是捣成汁服。小儿赤白风疹,捣烂敷上就好。患有热毒肿并有丹毒的人,取水中的藻捣烂后敷上,厚达三分,其效无比。其促进免疫力效果能消除伤风感冒,减轻关节炎及加速胃炎疗效。它也被证实有效减低胆固醇及高血压。它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最丰富的叶绿素来源;所含有的维他命B12 比牛肝还多,被视为调和代理,绿藻素维持及使身体功能正常。研究表明,它的独特绿藻成长素促进成长中儿童的体重及体高。Yaeyama绿藻是由在日本的冲绳岛的清洁、无污染的养殖场提供的100% 优质绿藻粉制成,获得国家养殖专利,其加工过程可保留新鲜度和效力,以确保最高的吸收率和营养含量。定期服用绿藻素有助增进体力气魄,并且令你青春常驻。其多种营养的混合体使绿藻素适合运动员及素食者。荇菜莕菜、莲叶莕菜、驴蹄莱、水荷叶中药味苦、辛,性大寒。泻肺平喘,祛痰止咳,行水消肿。蒙药味辛、苦,性凉、钝、稀、轻、糙。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全草均可人药,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中药治痰涎壅肺,咳嗽喘促,胸胁胀满,肺痈,胸腹积水,水肿,小便不利,肺心病。蒙药治喘咳,肺感,搏热,脏热,毒热,"协日"热,血热,肺心病。荇菜绿豆粥  原料:荇菜花30朵,粳米100克,绿豆适量,白糖。功用为清热解毒、解暑止渴。用于消肿降脂、热毒等症。薏米,一是赤小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赤小豆粥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眼下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赤小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它特别适合强脑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心火过旺、湿热内扰所致,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莲子同煮,或者两种都加。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但是莲子稍有滞涩作用,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可以用,但那种体内淤滞较多的胖子恐怕就不宜用了。  用莲子的时候,要去掉里面的心。当然,如果嫌这个粥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在各类糖中,只有冰糖是凉性的,能清心火。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这个粥里加点调味品,那就只能放红糖了,红糖也是性温的。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产后的保养时,喝这个粥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再加点大枣,大枣能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而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是补肾的佳品。  当下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黄豆,食其粥,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内外同治,效果甚佳。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渴。  山药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号称"气死小人参",有时候,它比人参的补益作用还大,它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南瓜能补中益气,还能消炎、止痛、杀虫、解毒,对保护胰脏、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  除了红豆薏米粥,大家还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地参,止渴除烦。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油炸胡榛子仁  主料:胡榛子仁100 克。  调料:食盐、生油。  制法:  将胡榛子仁去杂洗净晾干,放入盐水中腌渍。几小时,捞出沥干水,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  按:油炸胡榛子仁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润喉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痢疾等病症。       《医学启源》白术具有: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熟地黄。  葛根 生津止渴。竹叶。熟地黄。麦冬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人参叶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治热病伤津。单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药,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治胃热阴伤之口干,可配芦根、茅根、麦冬等药,以清热生津。治消渴,属热炽阴伤者,可配天花粉、天门冬、黄连等药,以清火生津止渴;属气阴两伤者,可配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养阴止渴。金银花 ,又名忍冬,甘,寒。《别录》:"甘,温,无毒。"  《药性论》:"味辛。"  《本草拾遗》:"小寒。"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要药分剂》:"入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苦瓜【基诺药】阿能歌尻:叶、藤治肝炎,热病烦渴,暑,痢疾;外治蛇虫咬伤《基诺药》。苦瓜【傣药】麻坏(西傣):果实、叶治久病频渴,咽喉脓肿,疔疮疽肿《滇药录》、《版纳傣药》、《傣药录》。黄芩治疗高热烦渴。苦瓜【佤药】介耸:果实治烦渴,眼赤疼痛,痈肿丹毒,恶疮。花治胃气痛,眼疼;叶治丹火毒气,恶疮结毒,杨梅疮,大疔疮《滇省志》。北沙参热病津伤口渴。石斛兰治疗口干烦渴苦竹笋《本草求原》:"苦、寒,无毒。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主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脚气。《本草拾遗》:"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白茯苓甘;淡;平。心;脾;肺;肾经。治小便不轉、头痛微热、烦渴:茯苓、白术猪苓各9g,泽泻15g,桂枝6g。水煎,去渣,热服。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杨梅圣生梅、白蒂梅、树梅)性味甘酸,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  树皮  功能主治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搐鼻或调敷。沙虫,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非海肠子,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解烦渴、降血压 [1]  ,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有阴虚劳损、肾虚腰痛、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虚咳喘、胸闷痰多,小孩儿尿床(夜尿频繁)以及妇女产后乳汁稀少等症状,均可用沙虫食疗。现代营养学还证实了沙虫有降低血脂,破坏癌细胞生长等作用。由于沙虫的酶解物具有抗氧化 [2]  ,抗菌 [3]  ,抗辐射 [4]  ,抗病毒 [5]  ,抗疲劳 [6]  ,防癌 [7]  ,调节免疫 [8]  ,延缓衰老[9]  的功效,因此,现代对沙虫的药用研究方向主要在溶栓药物 [10]  ,抗凝血药物以及抗衰老药物上。自汗盗汗酸枣仁酸枣仁配生栀子,治心火过盛之烦躁,多梦,失眠。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本草衍义》桑椹子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稻谷芽功能: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治:食品店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稻谷芽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方剂名称:稻谷芽谷芽枳实柴胡汤。药物组成:谷芽1钱,枳实1钱,厚朴1钱,山栀6分,大黄6分,柴胡6分,黄芩6分,陈皮5分,半夏5分,人参5分,炙甘草5分。方剂主治:稻谷芽谷疸,食已即肌,头痛,心中郁怫不安,饥饱所致蒸变而黄。用法用量:上加水2盏,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处方来源:《医统》卷十八。4、《食物本草会纂》:稻谷芽除烦消食。《中药材手册》:稻谷芽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枣仁功效与作用:养肝、安心、安神、敛汗,其作用为:1、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其作用强于茯神)。生用效力较好,久炒至油枯后失去镇静效能。另有报道指出,其水溶性成分有催眠作用。2、降压。对实验运动能引起较持久的血压下降。3、兴奋子宫。功能: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健忘,虚汗烦渴。临床应用:为治疗虚烦不眠的常用药。1、治疗失眠,适用于血虚而致的心烦,不眠,对于兼有心悸不安、虚汗的患者尤为适合(可见于神经衰弱,尤其心脏神经宫能症)。常配茯神龙眼肉和补益气血之品。方如归脾汤。症较重时宜配用其他安神药和珍珠母、夜交藤等,方如加减酸枣仁汤,临床疗效较好。2、治疗体虚多汗,配五味子白芍、党参等,方如枣仁止汗汤。:本品药性和缓,在安神的同时又兼有一定的滋养强壮作用。一般炒用。但从实验资料和临床经验而论,酸枣仁生用或炒用各有适应证,凡表现虚热、精神恍惚或烦躁疲乏者宜生用,或半生半炒,取其镇静效力较好;而胆虚不宁,兼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烦渴、虚汗者,宜炒用。用量:3~19g,大剂可用至21~24g,甚至30g。有报道谓用量过大可引起昏睡甚至失去知觉,值得注意。处方举例:加减酸枣仁汤:酸枣仁24g,茯神12g,朱砂0.45g(冲),党参9g,白芍12g,知母9g,川芎3g,夜合花9g,夜交藤15g,甘草3g,水煎服。枣仁止汗汤:炒酸枣仁15g,甘草3g,水煎服。广藿香辛微温。肺、脾、胃经。发表解暑,化湿开胃,理气止呕。夏伤暑湿,寒热胸闷,腹痛吐泻。胃呆不肌。为夏季治疗暑湿的常用药。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而兼有胃肠症(有头痛、腹痛、呕吐、腹泻)常配半夏苏叶等止呕、厚朴止泻,白芷解表,方如藿香正气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适宜于因饮食生冷或不洁食物引起者,表现有上腹胀闷、发热、疲倦、呕吐、腹泻、口臭、舌苔厚腻、脉濡缓。可配陈皮、厚朴、苍术加强理气除湿作用,方如不换金正气散;也可用藿香正气丸。用于治疗中暑而有发热、烦渴、恶心呕吐等症状者,用藿香(鲜藿香叶更好)配连翘、半夏以清暑散热止呕,方如藿香连翘饮。附:1、藿香、苏叶、芦根均能止呕,但藿香偏于健胃止呕。苏叶偏于发汗解表。芦根治胃热呕吐;2、藿香叶发散离较强、藿香梗止呕力较强;3、阴虚火旺和胃热呕吐者不宜用本品。处方举例:1、藿香正气丸(《局方》)。成药(含藿香、苏叶、半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每次1丸,每日1~2次,姜枣汤送服。2、不换金正气散(《局方》):藿香6g,苍术9g,厚朴6g,清半夏9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3、藿香连翘饮:藿香6g,连翘6g,制半夏6g,陈皮3g,水煎服。滑石甘草清热解暑,质滑利窍通淋,为暑热烦渴及热淋所常用。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傣药】水浮莲啪哺舵(西傣):水浮莲全株治疗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疮疖《滇省志》。【哈尼药】捞妞窠妞:功用同傣族《滇省志》。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300克,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50克,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10克,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治伏暑烦渴引饮 小便不利心神恍惚: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不拘时 白沸汤调下.(《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葎草性味:甘;苦;性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罗汉果薄荷茶  罗汉果30克,薄荷10克、青果5克、甘草3克,先将罗汉果切薄片,薄荷切小段,青果打碎与甘草一同入锅内煎取汁饮用。有生津润燥、利咽润喉之功效,对治疗咽喉炎、失音、暑热烦渴、痰火咳嗽、小便短赤等症有较好疗效。治饮酒积热,毒伤脾胃,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少:葛花50克,黄连10克,滑石50克(水飞),粉草25克。为细末,水合为丸,每服5克,滚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热丸) 。《别录》:菟丝子"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药性论》:菟丝子"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兰科植物 - 滋养清热 1 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致口干烦渴后遗症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兰草,气味辛、平、甘、无毒。”“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近代医学科学采用镭(钴 60 )对部分恶性肿瘤或癌症手术后进行放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肿瘤附近的组织器官造成某种程度损害及功能的影响。如鼻咽癌,唾液腺恶性肿瘤(粘膜表皮样癌),食道上、中段癌等的放疗,致使口腔的各种腺体,尤其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及上消化道粘膜腺细胞的损坏,造成腺体的分泌大量减少,出现咽干灼热,舌燥唇焦,口渴引饮等上消渴之症状。笔者采用兰花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致该症42例,疗效甚佳。其中鼻咽癌16例;喉癌3例;舌癌1例;唾液腺恶性肿瘤4例;食道上、中段癌,食道贲门癌18例。如治疗一鼻咽癌放疗患者,潮安县彩塘镇人,男,54岁,鼻塞、鼻腔轻度出血年余,颈部淋巴结肿大,经上级医院CT及鼻咽顶部肿瘤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于市医院进行镭(钴 60 )模治疗。疗程结束致咽干口渴,唇舌干燥,终日饮水,服羚羊角粉,金钗石斛,麦冬等药物煎水服月余,未见明显改善。1999年10月就诊,采用铁骨素兰花根100g,卷柏30g,野菊花20g,水煎服,日1剂,服10天。症状明显好转,连服45天,显奇效,症状消失。根据临床经验,不同部位及器官的恶性肿瘤放疗者配与部分中草药,效果更佳。如喉癌的放疗患者,素与山豆根白茅根、蒲公英并用 〔1〕 ;食道癌放疗患者,应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灵仙等合用 〔2〕 。2 清热凉血,养阴润肺,治干咳久嗽,肺咯血现代中医药研究,建花全草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润肺功效,临床常用于肺结核咯血,调治久嗽干咳不止之症 〔3〕 。如治疗11例肺结核轻、中度咯血的患者。他们分别都服用中西止血药物,甚至肌注仙鹤草针,垂体后叶素等未能收效,采用建兰花鲜根50~100g,捣烂榨汁或水煎服,日2次,4~6天显效 〔2〕 。又如治疗不明原因的干咳不止的患者,采用兰花蕊30~50朵,水煎,放冰糖,日2次,服3~5天显奇效。这符合《本草纲目》中的“兰草主治生血,调气,养营,除胸中痰癖”之论。3 顺气和血,利湿消肿,治尿道感染,妇女白带。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黄兰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止白带,利水道,杀蛊毒,消痈肿,调月经,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现代中医认为兰花根有顺气和血,利湿,消肿等功效。治疗泌尿系感染,妇女白带过多之症。曾采用兰花根50g,茅根30g,冬瓜皮30g,水煎服,连服6~10天,治疗18例尿道感染疗效显著。妇女白带过多采用兰花根50g,天门冬30g,百合30g,农家散养土鸡1只,共炖,服汤食肉,2~3天1次,连服2~3次,治疗15例,显效 〔1〕 。4 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治头晕目弦,神经衰弱现代药理研究,兰花的芳香成份—芳香油,使人心旷神怡,清除宿气,解郁消闷,提神醒脑。曾用于治疗12例头晕目弦(梅尼埃综合征),收效。处方:兰花蕊30g,菊花15g,麦冬15g,仙鹤草20g,水煎服,日1剂。连服4~6天。这根据《本草纲目拾遗》中的“素心建兰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记载。再者采用兰花根50g,美人蕉头20g,徐长卿20g,水煎服,日1剂,连服10~15天,治疗神经衰弱24例,痊愈20例,好转4例 〔4〕 。案例:患者,男,48岁,失眠健忘心悸年余而就诊,患者头昏,耳鸣,全身乏力,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反复1年多,经体检心肺,肝脾无器质性病变,化验检查三大常规,正胸片,B超等无出现异常,诊断为神经衰弱,曾服用三溴合剂、谷维素、五味子糖浆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给予兰花根50g,徐长卿20g,美人蕉头20g,水煎服,放冰糖,日1剂,服5天好转,服至15天,则入眠安睡,头昏耳鸣消失,患者感激万分。 即今之载置右者”之记载,治大便秘结,大小肠滞积,舌苔厚腻,咽干肺燥,口臭难闻的患者22例,采用秋兰花20~30朵,兰叶50g,水煎后,待微温冲蜂蜜30g服,连服2~3次获奇效。这符合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也曾用鲜兰根50~100g,洗净,捣烂敷患处,治疗跌打损伤,皮下出血,肌肉肿瘤,二次即愈,治疗8例等 〔1〕 。著名兰花研究专家刘清涌说过,秀有幽兰、美有天堂,兰花这种幽香独具姿态万千的中国传统名花,博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尤其是近代,人们爱之深,知之多,培之勤,尝之乐,但用于医药却鲜为人知。短短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治疗以上诸症,视为粗浅初探,即为“抛砖引玉”之意,目的为开拓兰花的药用价值,值得同仁进一步探索。清暑荷叶饮:荷叶15g,金银花10g,竹叶心6g。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荷叶清热祛暑,金银花、竹叶心清热除烦。用于暑热烦渴。生石膏清热泻火、解渴除烦。解热。经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热中枢而起解热作用。而且,可能由于发汗中枢同时被抑制,故本品解热而不发汗,尤其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较持久。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喘咳。谵语狂燥,因胃火引起的牙痛,头痛。为清解胃实热之要药。煅后外用生肌,敛疮,治烫火伤,痈疽溃疡等症。还可作石膏绷带治疗骨伤。用于治疗温热病中期和极期的气分实热。凡肺炎、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热性感染性疾病,有高热、烦躁、大渴、大汗、口干、苔黄、脉洪大,均可用石膏解热镇静,常配知母,方如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如属营分、血分证候,有神昏、谵语、发斑(皮下出血),石膏要加重用,并要加配生地、犀角等,方如清瘟败毒饮。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山东叫谷荻,河南部分地区叫茅线。甘,寒。归肺、胃、膀胱经。(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3)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金银花 ,又名忍冬,甘,寒。《别录》:"甘,温,无毒。"  《药性论》:"味辛。"  《本草拾遗》:"小寒。"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要药分剂》:"入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  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25克。上件,细切。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每用(余甘子)鲜果10~30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蚌粉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三因方》罩胎散)。余甘子果:甘、酸、微涩、凉。根:淡,平。  叶:辛,平。果: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丙缺乏症。  根:用于高血压病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  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治阳明内热 烦渴 头痛 二便闭结 温疫斑黄 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为极细末 每服5~15克 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15克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酢浆草《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食之解热渴。《药性论》:败酱草“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凉膈散  【成份】川大黄、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1200克。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凉膈散【成份】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1200克。【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竹茹汤(《圣济总录》),治伤暑烦渴不止。水浮莲全草(凤眼蓝):淡,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中暑烦渴,水肿,小便不利;外敷热疮。加减八味丸 治禀赋肾阴不足,或吐泻久病,津液亏损,口干作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或痰气上涌,或手足厥冷等症。(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  地黄丸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抽动,痰涎上涌,又治肾肝脑热,肢体消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泄肚胀,口臭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或遍身两耳生疮,或耳内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等症。其功不能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地黄丸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抽动,痰涎上涌,又治肾肝脑热,肢体消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泄肚胀,口臭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或遍身两耳生疮,或耳内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等症。其功不能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虚弱,或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减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最宜用之。(方见热症。)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六君子汤(方见内钓)  紫霜丸  天麻丸(二方见脐风)。(《世医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饮水数斗,小便数,瘦弱:猪肚一枚,净洗,以水五升,煮令烂熟,诹二升已来,去肚,著少豉,渴即饮之,肉亦可吃。又和米,着五味,煮粥食之佳。《别录》猪肚:补中益气,止渴、利。纲目猪肚:甘,微温,无毒补虚损,健脾胃。治虚劳羸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经典中医认为:可消肿通气,清热解毒。将生绿豆研碎绞成汁水吞服,可医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腾。补肠胃。可作枕头,使眼睛清亮。可治伤风头痛,消除呕吐。经常吃,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神,通行十二经脉,除去皮屑,滋润皮肤,煮汁汤可解渴,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之毒。但不可与  绿豆 绿豆  鲤鱼同吃,否则使人肝黄形成渴病。消渴救治丸:  黑豆(炒香)、天花粉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次15g,每日2次。临用时,另用黑豆15g,煎汤送服。源于《普济方》(名为:救治丸)。本方取黑豆补肾养阴,天花粉为中医治疗消渴的要药。原方用以治"肾虚消渴者"。胆黑豆:  黑豆适量,放入牛胆中(浸渍),以满为度,悬挂阴干处,取豆吞服至尽。每次5~10g,温开水送下。源于《肘后方》。牛胆汁味苦、大寒,能清热消渴。黑豆以胆汁浸渍后,兼有其作用。用于消渴,阴虚火盛,烦渴多饮,大便干结。《眼科龙木论》治汗虚目暗,迎风下泪,其法亦同。但每夜只取3~17粒吞服,谓“久久目明”。葛根《本经》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过,降气迅速,故虽饮多而渴不解,此药治之,非特润燥,亦以升清。又主呕吐者,亦以胃气不能敷布,致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呕吐。而仅知为清胃生津、甘润退热之普通药剂,则似是实非,宁独毫厘之差,真是千里之谬矣。"竹叶石膏汤【成份】 竹叶6克,石膏50克, 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天门冬《本经》:味苦,平。  《别录》:甘,大寒,无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药材归经  入肺、肾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去心)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泽泻《别录》:咸,无毒。  《药性论》:味苦。  《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本草衍义补遗》:入足太阳、少阴经。纲目》三白散: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红糖甘甜、温润、无毒。入肝、脾。功效: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补血,破瘀。心腹热胀,口干欲饮,咽喉肿疼,肺热咳嗽,心肺及大小肠热,酒毒。糖有白砂糖和红片(粉)糖、冰糖等品种。助脾、补血、祛寒、破瘀入药多用红糖;清热、消炎、润肺多用白糖或冰糖。糖对身体有益,对病后恢复身体健康有好处。糖虽有和中助脾保肝缓肝气之作用,但多食令人胀闷、生痰、损齿、生疳虫、消肌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而要发挥红糖的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讲究: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让老年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着积极作用;红糖泡人参,则有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认为妇女产后身体多淤,且八脉空虚,每致腹痛。凡偏淤者,医生常处以生化汤、失笑散或金铃子散,并嘱在药煎好后以红糖调服,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对无力购药或不及备药者,取适量的中段童尿拌红糖口服,亦可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曾有一个女青年,因长期患病,身体瘦弱,体重不足50公斤。她怀孕后思想负担很重,担心自己承受不了,经采用中国传统的食疗方法,设计以温热补虚寒的“对证之食”:给她吃糯米酒酿卧鸡蛋以及加有红糖和芝麻的小米粥等食物,结果不仅产下了健康的婴儿,而且身体比产前还结实健康,她产后坚持哺乳,婴儿也发育良好,活泼健康。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相对而言,白糖虽味甘,然其色白,性平,故其补血的效果远不及红糖。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由于白糖过于纯净,其中几乎不含微量元素成分,其营养功效自然与红糖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日本,许多食品还特地标明“纯正红糖”字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糖非同于白糖的作用,所以家庭和食堂应常备红糖。所以专家建议,老人在吃糖时,应多选择红糖。日本著名长寿县、红糖产地冲绳县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红糖水的习惯。辣妈翘翘总结过红糖的三大功效,瑶族特产的红糖(瑶族俗称黄糖)作为瑶族饮食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瑶族长寿之乡贡献一份力量。每100克红糖含钙90毫克,含铁4毫克,还含有少量的核黄素及胡萝卜素。日本科研人员还从红糖中提取了一种叫做“糖蜜”的多糖,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对于抗衰老有明显的作用。红糖能补气补血,是女性不可缺少的滋补佳品。有关研究表明,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发现红糖含有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食用红糖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舒筋、暖脾健胃、化瘀生新之功效。痛经的人群大多数是虚寒体质人群,在算着自己经期将至时,应当提前做好保健应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提前喝红糖水,暖宫防痉挛,同时不可过度劳累,久站劳动,更不可去游泳或洗凉水澡等,做好保暖工作,能够让子宫更平和顺利地排出经血,不至导致痛经。在经期过程中也应保持喝红糖水的习惯,以持续暖宫,保证痛经预防的效果。如果因为偶然受寒导致痛经,可在感到痛时抱热水袋温暖子宫,辅助以红糖水暖宫缓解子宫痉挛,并不需要长时间喝,也不需要每一次都喝。一部分人会在经期将结束时才开始痛经,那么并不需要提前喝红糖水,经期开始时再喝效果可能更好。红糖的种种特殊作用,主要得益于它的天然成分。据香港赛特皮肤研究中心的皮肤医学专家们20多年的潜心钻研,发现红糖中蕴含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对肌肤的健康、营养有着独到的功效 : 1.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2.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 3.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他命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 4.红糖中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 5.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 6.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痰瘀交阻证: 主证:头痛昏胀,眩晕目胀,视觉障碍,步态不稳,呕吐痰涎,肢体麻木,或见瘫痪,言语蹇塞,或见失语,神识欠清,舌苔薄腻,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暴露,脉弦细或弦滑。方药:通络散结方[<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3):31],全蜈蚣丹参川芎僵蚕、地龙、半夏钩藤白术天麻天葵子夏枯草贝母女贞子枸杞子、云雾草、分心木等。分析:本方是在<医学心悟>半夏天麻白术汤的基础上加活血祛瘀、熄风止痉诸药组成。<脾胃论>曰:“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治。”“目昏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再加白术可绝生痰之源;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之要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川芎又可上达巅顶,活血兼以行气;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等为<证治准绳>撮风散之主药,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合而化痰祛瘀,熄风解痉消瘤。再佐贝母天葵子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女贞、枸杞滋养肝肾,生精填髓,又添民间治疗肿瘤的云雾草、分心木,兼顾证候及病理。头痛甚者加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视力障碍者加蕤仁青葙子、密礞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等;颅内压增高,选加石楠叶、葶苈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车前草、川牛膝便秘者加大黄蟅虫丸或番泻叶;多饮多尿选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龟板、远志等;多汗者加襦稻根、浮小麦、碧桃干、橹豆衣等;气血津液亏损者酌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精、玉竹、枸杞子、虎杖根、薏苡仁、赤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身体功能——中药之最
天花粉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
治糖尿病妙方(方12首)(转载)
清热泻火药:知母
16个清热生津的中药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