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新版膳食指南,读日常饮食误区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较高的莫过于新鲜出炉的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与人们通常认为水果不在正餐中的做法不同,这次中国的膳食指南中首次明确将水果列在餐盘中,建议每天食用200克至350克水果;素食者的食谱也被列入了新版指南中......可怎么吃才健康?哪些该多吃?哪些又该少吃?在吃这个大问题上人们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在外就餐又方便又美味

在外就餐固然方便又美味,但却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环境卫生条件比较差的餐馆;另一方面是营养健康问题,如饭菜往往高油高盐,经常在外就餐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新版膳食指南鼓励大家多在家吃饭。在家吃饭既能让我们吃得更营养更健康,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享受家庭亲情。

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如果在外就餐,建议:

选择清洁卫生的就餐地点;

点菜时讲究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如一荤配两素;

学会向店家主动提要求,如少油、少盐、加蔬菜等;

多选择用蒸、炖、煮等方法烹调的食物,避免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肴;

多吃蔬菜豆类、适量吃肉类、不忽视主食;

食不过量。

误区二:晚餐应当丰盛,有时还外加“夜宵”

不少人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白天吃饭马虎,到了晚餐就吃得很丰盛,有时还吃“夜宵”。

如果经常晚餐吃得过于丰盛,可能会:

加重消化负担,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当活动太少,能量消耗低时,可能导致肥胖;

太多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将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的风险。

因此,建议晚餐适量,并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而且不过晚进食,如吃“夜宵”最好控制在10点前。

误区三:饮料当水喝

有些人喜欢把饮料当水喝,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

特别是有些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和香精香料,营养价值不高,如果过多摄入这类含糖饮料,可能增加龋齿、2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我们平时应尽量少喝这类饮料。

因此,不提倡把饮料当水喝,白开水才是我们喝水的最好选择。

误区四:果汁代替水果、水果代替蔬菜

有些人嫌吃水果麻烦,干脆直接喝果汁代替吃水果,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失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只喝果汁不吃水果会浪费这些营养素的来源。

而且,用果汁代替水果,对健康不利。例如,儿童喝太多果汁不仅会摄入过多糖分,还容易使他们牙齿缺乏锻炼,面部皮肤肌肉力量变弱,不利于养成爱吃水果的习惯;糖尿病人、肥胖患者喝果汁则不利于血糖的稳定和体重的控制。

同样的,水果代替蔬菜也是不可取的。虽然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健康效应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们种类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同。

蔬菜不仅品种远多于水果,它们(尤其深色蔬菜)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也高于水果,所以水果是不能代替蔬菜的。

误区:减肥不吃主食

有些人减肥时不吃主食,认为吃主食会让人变胖。这是不正确的认识。

首先,导致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即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其次,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再有,富含脂肪的食物比主食更容易让人发胖,因为同等重量的脂肪提供的能量(9千卡/克)是碳水化合物(4千卡/克)的2.3倍左右,而且富含脂肪的食物往往口感更好更容易让人吃多。

不吃主食可能对体重的控制有一定帮助,但不吃主食,也意味着减少了主食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来源,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对健康不利,对长期的体重控制也不利。

因此,减肥时仍应吃主食,而且要保持均衡的膳食。

误区:甜蜜的陷阱

糖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味觉享受,有些人因此喝很多含糖饮料、吃很多甜食,一不小心就掉入了甜蜜的“陷阱”。

我们平时吃的糖,除了食物本身存在的碳水化合物,还有不少添加糖,如白糖、红糖、蜂蜜、玉米糖浆等,添加糖的来源包括软饮料、糕点、饼干、奶类甜品和糖果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循证研究证明,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增加龋齿的风险,而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的发病风险。

因此,我们平时应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多喝水;喝饮料时选择茶水等少糖或无糖的饮料;同时少吃雪糕、蛋糕等甜食点心,以免掉入甜蜜的“陷阱”。

误区:营养都在汤里

有不少人认为,煲汤时喝汤就够了,因为营养都在汤里了。事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并没有全部溶解在汤里,只有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溶解在汤里,其他营养素还留在肉里。

也就说,肉中的营养素含量远高于汤,营养并非都在汤里。

建议喝汤的时候也吃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误区:吃鸡蛋扔蛋黄

有些人有吃鸡蛋扔蛋黄的习惯,因为害怕蛋黄中的胆固醇。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首先,胆固醇是人体需要的重要成分,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3及胆汁酸的前体,维生素D3能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所必需的。

其次,人体约2/3以上的胆固醇是自身肝脏合成的,只有不到1/3来源于食物,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而且随着饮食中胆固醇越高,吸收率还会有所下降。

近期的研究也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已经取消了对膳食胆固醇的限制。

另外,蛋黄中除了胆固醇,它的维生素种类非常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以及微量的维生素C;矿物质钙、磷、铁、锌、硒的含量也很丰富;卵磷脂还是维持记忆和智力的重要物质,同时也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吃蛋黄,会减少很多营养素的摄入。

最后,有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健康人每天吃1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很小,它所带来的健康效益远高于其所含有的胆固醇的影响。因此,健康人每天吃1个鸡蛋,完全没有必要扔掉蛋黄。

误区:吃饭速度很快

吃饭速度太快,不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导致进食过多,增加肥胖的可能性。

我们应养成吃饭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放慢自己的吃饭速度,例如:

尽量在餐桌前吃饭,而不是电脑前或边走边吃;找个吃得慢的人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妨多嚼几次;食物的份量不要太大;避免吃汤泡饭这样的食物。

误区:吃素最健康

素食作为一种饮食习惯或饮食文化,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与含动物性食物的杂食饮食相比,素食能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镁、叶酸、维生素C和E,n-6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化学物与抗氧化剂。

虽然素食被证明具有多种有利的健康效应,如降低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级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搭配不合理的素食饮食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如增加蛋白质、维生素B12、n-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锌等营养素缺乏的风险。

特别的,对于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等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特殊人群,是不提倡素食饮食的。

因此,只有摄取多种多样的食物,保持平衡膳食,才可能做到既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能预防各种慢性病。

作者:刘萍萍,华大基因营养师&科普作者,微信&新浪:刘萍萍生活营养,文章为《康复 健康家庭》杂志原创约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吃更健康?解读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健康饮食综合大全
日常饮食营养的十四大误区
你会吃吗?新版膳食指南出炉
2022最新指南发布!适合糖尿病人的8个饮食建议,赶紧学
主食常吃它,'三高'都降了!最理想的吃法,在家就能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