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学真题】考点01 化学常用计量——2013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   化学常用计量
(加我为特别关心吧,更多好题不会再错过)
1.(2013·上海化学·15)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该混合物
A.所含公用电子对书目为(a/7+1)NA     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A/7
C.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a/14L     D.所含原子总数为aNA/14
【答案】B
【解析】1个C2H4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对,碳氢键数目为4个,1个C3H6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对,碳氢键数目为6个,则A错误(应该为3aNA/14);B正确;C项没有给氧气的状态,D项含原子总数为3aNA/14,因此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
2. (2013·新课标卷Ⅱ·9)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 N0
D. 1mol的羟基与1 mot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0
解析: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A项,溶质NaAlO2和溶剂H2O中都含有O原子;B项,12g石墨烯含有No个C原子,每一个C原子为三个六边形共用,每一个六边形含有2个C原子,共有1No×1/2=0.5No,B正确。C项,缺乏体积;D项,1mol的羟基含有9No个电子,但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o。选择B。
3.(2013·广东理综·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
解析:1个O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6个,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8gO2含有的电子数为0.25 mol×16=4 mol,A正确;一水合氨为部分电离的弱电解质,所以1L1 mol/L的氨水中NH4+的数目会小于nA个,B错误;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态混合物,无法换算(或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盐酸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错误;1 mol Na完全氧化为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1 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nA个,D错误。答案:A
命题意图:阿伏伽德罗常数
4.(2013·江苏化学·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ClO-水解,ClO-数目小于NA。
B.苯中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C.相对分子质量皆为28的CO和N2混合气体,因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一样为二个,故为NA。
D.6.72L即0.3mol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5、(2013·广西理综·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结合阿伏伽德罗定律,比较同温同压下的1mol两种气体:
项目
质量
体积
分子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12C18O
30g
相同
1mol
2mol
14mol
16mol
14mol
14N2
28g
相同
1mol
2mol
14mol
14mol
14mol
可知体积相同时,密度不同、中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质量相同时质子数不同。
6. (2013·安徽理综·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  催化剂  CO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    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二氧化碳结构为
,为极性键,错误;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
键又含有π键,正确;D、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错误。
【考点定位】以除甲醛气体为新的情境,考查了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涉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气体的体积等相关知识。
7.(2013·江苏化学·18)(12分)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3350g样品,配制成100.00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 mL 溶液A,用0.04000 mol·L-1 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31.25mL;③另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56.00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          (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                       检验,现象是                               。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2分)
(1)偏高    (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颜色由红变蓝
(3)n(Ni2+)=0.04000mol·L-1×31.25 mL×10-3L·mL-1=1.250×10-3mol
n(NH4+)==2.500×10-3mol
n(SO42-)= ==2.500×10-3mol
m(Ni2+)=59g·mol-1×1.250×10-3mol=0.07375g
m(NH4+)=18g·mol-1×2.500×10-3mol=0.04500g
m(SO42-)=96g·mol-1×2.500×10-3mol=0.2400g
n(H2O)==1.250×10-2mol
x:y:m:n=n(NH4+):n(Ni2+):n(SO42-):n(H2O)=2:1:2:10
硫酸镍铵的化学式为(NH4)2Ni(SO4)2·10H2O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利用电符守恒计算n(SO42-),利用质量守恒计算n(H2O)。
8、(2013·浙江理综·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催化剂
【解析】“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丙为N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H2和N2,化合物乙为NH4H,NH4H有NH4+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6.00 g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0.3 molH2,而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5.4 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进而可判定化合物甲为AlH3。涉及的反应为: a
NH4H电子式:
第(4)题的实验设计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的再现: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是Cu2O溶解而Cu不溶解:①Cu2O为碱性氧化物;②不能选用具有强氧化性的试剂,否则Cu被氧化为Cu2+。
实验方案设计的表述:简述操作步骤,复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答案】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产物Cu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色,证明产物Cu中不含Cu2O。
【点评】本题要求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考查了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题给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本题完全依据2013年《考试说明》样卷对应试题的模式进行命题。
9.(2013·海南化学·17)(9分)
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可通过重量法来确定:
①称取1.222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溶解,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到沉淀完全,静置;
②过滤并洗涤沉淀;
③将盛有沉淀的滤纸包烘干并中温灼烧;转入高温炉中,反复灼烧到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1.165g。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②中,需要先后用稀硫酸和             洗涤沉淀;检验沉淀中氯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2)计算BaCl2·xH2O中的x=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操作③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可能会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BaS,这使x的测定结果           (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答案] (1)蒸馏水   取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表明Cl-已经冼净。
(2)样品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
质量
(3)偏高
[解析]:(1)若沉淀洗涤后洗涤液中不含Cl-则已经洗净,这是沉淀洗涤的常用方法;(2)计算氯化钡和水的物质的量比,即求出x;(3)题中已经表明硫酸钡被还原为BaS,则沉淀质量减小,相对水的质量比提高,x数据将偏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理论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大一上学期化学考试试题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化学习题解析 // 期末考试之计算题1的两种解法
化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