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卑与超越》01丨生而追寻的自我意义

12:35 《自卑与超越》第1天 来自十点读书会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主播的领读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们,今天就要开启本月的第三本书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撰写的心理学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的共读了。阿德勒从小患有佝偻病,却克服自卑、不断超越自我。曾加入弗洛伊德的讨论会,因学术观点相左而离开,后开辟个体心理学研究。

 

本书聚焦于个体,帮助读者去审视自我、包容他人进而了解“人”。作者用智慧为读者铺陈出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因果,认为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优越感正是自卑感的补偿。今天的领读目标是本书第一章。




01

生活于你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事物是联系的。同时,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的,事物是主观的。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种追本寻源的问题常令人矛盾语塞,但即便我们避而不谈,它仍然存在。当人们遭遇挫折,这种在一帆风顺之时显得庸人自扰的问题就常常会横亘心间。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意义的解读,难以言表,但每个人的答案其实在生活行为中都已经有所映射。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在回答着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人各不同,“意义”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它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之分。生命的意义正是在这绝对正误之间。但哪些更为正确却有着共识,这也组成了生命的普遍标准。何为真实,真实是对人类、对人类目的的真实。除此之外,毫无真实可言。





02

生命的三大问题

 

升华于个体差异之上,有三大问题涉及了人生的主要内容。

 

“我与地球”:此乃第一问。我们依附在地球之上。我们必须要善待地球,延续自己的生命。我们心中所认为的重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希望的事情都是什么?而这些所有的解答都受限于“我们是人类”、“我们生存于地球”的事实。

 

“我和他们/种族”:此乃第二问。人类个体的局限决定了每个人都无法单独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关系。如果我们选择了孤独,就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和他”:此乃第三问。爱情与婚姻,男与女。就像命运无法回避。

      

具体来说,这三个问题可以具象为:在地球有限资源限制下,为了生存,我们该如何工作?为了与人合作,我们应该获得怎样的定位和身份?面对爱与婚姻的事实,我们怎么调整自我?





03

真正的生命意义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人们对于这些问题,对于人生的意义,往往有着共同的认知——一个人没有爱情,朋友甚少,工作平平,他的生活一定是痛苦的,而如果一个人事业有成,交友广泛,爱情甜蜜,他的生活是丰富的。失败者,往往不愿寻求他人帮助,对于社会缺乏兴趣和安全感,将个人意义独立于相互联系的社会。而事实上,意义是存在交互中的,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宗教领袖向教徒宣告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教徒信以为真,抛弃一切。而末日却没有如期而至。此时,领袖却狡辩说“我之周三非彼之周三”,这便是用个人意义脱逃谴责,并非真正的“意义”。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交互,在于与他人合作。

 

而这种关注他人与发展自我并不矛盾。当一个人的理想与他人、与社会同向,他的人生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所存在的职业、交际、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奉献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祖先对我们的奉献。而那些只想着“我该如何逃避生活”的人,最终都将消散。因而,但凡伟大历史运动的发动,大都源自人们对社会利益的争取,宗教便是旗帜之一,而个体心理学亦致力于此。

 

心理学可以利用人们对于意义本身的理解,来影响自身的行为和发展方向,进而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祉。





0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人生而不断追寻意义。人发展到五岁便开始形成固定行为模式,随后,感知慢慢深化成观念。经验会为人所接纳,进而依据已存在的意义认知进行诠释。意义可能存在谬误,所以诠释可能会带来痛苦、甚至会带来危险后果。

 

儿童时期所经历的不幸可以被赋予完全相反的意义,有时它是摧毁一切的罪恶之源,有时它是攀登高峰的痛苦之梯。因此,这些生活经历并没有太大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其的认知和意义。

 

先天残缺的孩子往往经历坎坷苦痛,所以极度需要有相似经历的人为其引导,形成正确认知。他们容易因为比他人不幸而自暴自弃,此时施以同情,反而会加重其自卑感。

 

倍受溺爱的孩子也容易出现错误认知——唯我独尊。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并非独一无二,并非世界的中心,痛苦便会袭来。他们容易倾向于索取,不懂合作,认为他人如果不与其同阵线,便是“背叛者”。这样的孩子也不会得到完善的发展。

 

被忽视的孩子是第三种容易出现错误认知的人群。他们不懂得求助,认为世界是冷漠的,他们不相信别人,因为连自己都不可信。而一个人对外在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些被忽视的孩子便很难得到培养和展现。





05

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人的人格在梦中与清醒时是一致的,在梦中由于外界束缚减弱,反而更为真实。而记忆,哪怕只是零星,都有助于了解个体赋予生命的意义。每段记忆,都记录着“这是你期待的事情”、“这是你想要逃避的事情”、“生命就是这样的”……


童年的记忆是个体对自己和环境的初印象,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起点,是人生的起点。


有个35岁的妇女描述她的记忆:“3岁时我走在黑漆漆的楼道中,突然,比我大点的堂兄朝我走来,我被吓了一跳。”由此可以看出,此女幼时不喜与人玩耍,尤其不喜与异性独处。果然对方35岁了依旧单身。

 

更高层次的社会感来说:“我妈妈让我推着妹妹的婴儿车,陪她玩。”显示出她喜欢与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相处,对母亲存有依赖。同时,以大带小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良好教育方式。记忆与人的生命意义紧紧联系,一一对应。





06

合作的重要性

 

常有人说人性无法改变。我却认为,如果找到了人性曲解的初始,并配以有效疗法,人性是可变的。这里的有效疗法指的便是个体与人合作的勇气和精神。

 

合作是防止神经症的唯一保障。妨碍任何形式的合作,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如果太过娇宠孩子,孩子在社交中可能会自私、独我。愈大愈难以合作,所谓责任感、独立性、合作重要性统统无力回天。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重新学会与人合作。生活离不开合作,而合作都要以人类利益为前提。

 

唯有如此对症,缺失社会感的孩子才能终有一天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的机遇。从“生活给不了我什么”转向“我需要过好我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乐于合作,面对生活,人类文明进步才会生生不息。


结语: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着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意义。而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都暗含着我们对意义的诠释与解读。何妨将目光转向自己:我的幼时记忆是什么?我对待某件物、某个人的态度如何?我对待发生的事情是如何应对的?我又是为何记住了这些事、为何有这样的态度、为何做此反应而不是那样反应?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独立于自我之外观照万物,祝有所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究竟是什么?通过这组文章获得启示,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8分钟读完《自卑与超越》,带你超越自我
优秀人生:《自卑与超越》精华版
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读完后可能会消除你80%的迷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