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卑与超越》02丨身体与心灵的共舞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主播的领读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探寻了个体的意义所在所表,初步、理性地将目光转向了自我。今天,我们将探究人的身体与心灵这对不可分割的伴侣。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阅读目标是本书的第二章。



 

01

心理和身体的联系与冲突

 

精神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支配精神?不同于一直难以达成一致的唯心或唯物观点,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是身心的动态关系。我们认为精神和身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一个人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将二者视为整体,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

 

生命在于运动,而精神的精髓则在于通过预知来指导行动的方向。植物即便有感觉——“有人来了,他就要踩到我身上了!”也于事无补,因为它们无法动弹。精神设定目标,依靠身体完成,精神主导身体,身体反过来也会影响精神。

 

人尤擅活动,精神的目标性也越来越明确。由生至死,肉体与精神都相互合作,不可分割。身体一举一动,都深含精神的意义。精神之谬误将导致行动之歧途。我们看到某种表现或病症,若无法判断意义,最好将其视为简单的动作。如,窃者,非法占据他人财物。其目的在于偷窃者因自己的贫乏而想要获得安全感。其目的是正确的,只是精神替他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02

情感影响发展

 

我们称人类对环境所做的改变为文化,它是精神指导肉体的结果。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身心都投入。

 

身心之间,我们更为关注心理上的目标,当然,它必须以生理学为基础。譬如研究焦虑或愤怒,我们关注其目的和结果而非神经的影响。焦虑可能是孩子为了引起母亲注意的方式,愤怒或许是控制一个人或一个局势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些感知、表现源自生理遗传,但是个体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来达到人生目标——感知与生活方式不是互相对立的,当目标确立后,感知会配合目标自动调整。而人类的活动主要就取决于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

 

感知配合生活目标,迎合生活方式。首先,感知是按需调动的,如果一个人是通过极大的痛苦获得优越感,那么,他并不会因为其目标的达到而感到快乐。而如果让广场焦虑症患者好好呆在家中,他的焦虑感就会消失。


其次,情绪的心智模式如同生活方式一样固定。胆怯的人永远胆怯,尽管他们有时会用弱小面前的盛气凌人、外物保护下的勇敢无畏来伪装,他的内心仍然是恐惧的。

 

性和爱情也是如此。一个人有了性的目标,就会有相应之感情。如若无法排除阻碍产生相应之感情,便会生出诸如性冷淡等症状。

 

人的感知迎合生活目标。精神指定了方向,但朝着这个方向却未必不会走错。我有一个病人,是家中次子。他的人生中,撒谎、陋习等常常存在,都会给他带来负罪感,向人坦诚之后他又会充满自责。


究其根本,兄长的优秀让他自卑,家中又看重诚实本质,因而他自己身上的负罪感可以让他觉得自己比他人更诚实,从而带来优秀感的补偿。最终发展到了排斥考试工作、甚至到了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的程度。尽管如此,他的感知与他的目的仍是吻合的。




 

人从出生便建立身心之联系,而后不断修正,以适应个人追求优越感的目标。五六岁,人格便可成形,此后他的心智模式便有了高度的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观察个人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其人——因为行为永远受到人生意义制约。

 

身体的不便会带来精神的负担,可能会导致个体成年后冷漠且缺乏合作能力。但这种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如果思想积极、主动克服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也未可知。反之,如果引导方式错误,比如向有尿遗症的孩子过份强调尿的问题,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受重视,反而潜意识中不愿改正。


同理,很多时候,教师的孩子学习不优秀,罪犯常常来自抑制犯罪的警察家庭——因为这是一种表现自己,使自己受到关注的方法。而用这种方法的孩子往往是缺少关爱的孩子。不同缺陷的孩子的表达方式或许各不相同:哭闹、梦游、噩梦等等,但其动机是相同的。

 

精神还会影响身体的发育。长期来看,譬如,胆小的孩子往往不敢想象自己的强大,因而也不会去锻炼强健的体魄。人的体格往往就反映他的性格。短期来看,人的情绪是会表现在身体的神态动作上的。害怕时发抖,生气时谩骂乃至胃疼脸红头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都表明了心灵是如何应对它所评判的情境的。精神还能够影响大脑,大脑的某些受损部分是可以通过其他部分的训练来补偿的,中风者常有这种情况。

 

个体心理学的目标中,我们要发现精神定位错误的不善合作的孩子,推断其心智、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



03

身型、性格与心智

 

很多学者认为精神和身体之间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但关系如何还未可知。克雷奇默认为人的体型与性格相关,但亦没有指出其具体关系。从经验来看,胖人符合我们对身体的看法,勇敢、自信、强壮但又不会对生活充满敌意。而神经质的人一般瘦瘦高高,长鼻子、尖脑袋——这样的人可能因为身体缺陷带来的压力变得自卑、内向,进而变得多疑。

 

除体型外,如果我们富有经验,我们亦可从个体的表现推算其合作能力。但现实中这种推测常有失误。人们本能地认为长相丑陋、身体缺陷的人具有不好的性格,难以合作。而这种偏见目前尚无法可解。

 

结语:一个人五岁左右,精神和身体便会形成一个固定的联系,心智模式和人生态度基本成形。因此我们可以从行为特征中了解一个人,这样便有助于个体心理学来了解一个人合作能力的缺失程度。人的精神思想与人生态度相一致,若是发现某种情绪明显出现问题,与自身利益不一致,只摆脱情绪是不够的,必须从人生态度上进行改变,因为问题情绪也是某种人生态度的表现。

 

小伙伴们,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了,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讨了精神与身体间不可分割的关联。精神指导身体,感知配合目标。大家可以反省自身,我们的喜怒哀乐、焦虑、愤怒等情绪的呈现是为了什么目的呢?这些目的与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否一致呢?自省发现自己有不当的情绪时,要勇敢改正!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点赞、留言。我们明天见,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有5种,做到2个就是赢家
滋养儿童的敏感精神
自信可以让你成为任何人
真正幸福的人,都拥有强大的反脆弱性!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功夫在诗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