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前,他才是实力最强的一个,一把好牌却被他打烂

晋国是周武王夺取天下之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王,晋国的国君也是和周武王属于同宗,姬姓。但是到了公元前349年,随着晋国最后一任国君晋静公被杀,晋国宣布灭亡。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公元前453年,晋国就早已名存实亡了,之所以到现在才宣布被灭,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那么在公元前453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晋国已经名义上灭亡了呢?其实晋国的衰落和灭亡比这还早。

晋献公当政的时候,由于晋献公是小宗夺了大宗的位置,自己成为大宗,随即成为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也怕历史重演,害怕其他小宗的势力将来强大取代自己的位置,因此对晋国的公族大肆屠杀,虽然对于晋献公来说,小宗取代大宗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国家总是要靠人来治理的,因此异性宗族的势力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各个卿大夫之间也开始为了权利、土地和人口明争暗斗,战争也是时有发生。而到此时,晋国最有实力的六个卿大夫分别是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和魏氏。

在这六个卿大夫势力连续不断的作战和吞并之后,最终范氏和中行氏被知氏所灭,此时的六个卿大夫势力就只剩下了知氏、韩氏、赵氏和魏氏。由于知氏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此时在剩下的四大卿大夫中,又以知氏的实力最强,可以说知氏现在的实力氏如日中天。

按理说,如果现在有谁能取代晋国的位置,那么知氏是最有可能的,可是在接下来,知氏的宗主知伯却接二连三犯了很多错误,活生生的把一手好牌给打烂,让自己失去了对晋国取而代之的机会。

1、威胁韩氏,明目张胆的索要土地

土地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春秋末年那个时代,土地就是人口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想要在天下诸侯中立足,土地氏必不可少的。

此时的知伯或许是因为已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已经有点飘飘然了,公开向韩氏索要土地。此时韩氏的宗主韩康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非常的为难。答应知伯无理的要求,自己将损失大量的土地,随即损失的也将是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这样会使自己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但是不给的话,知伯又是当下实力最强的,如果不答应知伯的要求,知伯很有可能对自己动武,自己就很有可能步范氏和中行氏的后尘,成为第三个被灭的对象。

此时的韩康子犯了难,给不是,不给也不是,就算这一次答应了知伯的要求,给了知伯土地,那么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下去,自己没有进行任何反抗,就被灭掉了。想到这里,韩康子决定拒绝知伯的请求。

但是此时韩康子的一个家臣段规却出来劝说,知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您都知道,如果现在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必然会对韩氏下手,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就要步范氏和中行氏的后尘,相反如果此时答应了知伯的要求,给了他土地,首先知伯就不会对我们动武,我们得以保全,另外,知伯眼见着向我们要土地这么容易,那么知伯肯定也会向赵氏和魏氏索要土地,如果他们选择拒绝,知伯肯定要打他们,我们一来免除了战争的威胁,如果他们打起来,我们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韩康子听完段规的分析,立刻就选择了一个万户之邑给了知伯。

2、初尝韩氏甜头,如法炮制,向魏氏索要土地

其实知伯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俗话说的好,柿子要挑软的捏,在韩赵魏中,韩氏的实力是最弱的,因此韩氏也成为了第一个被知伯敲诈勒索的对象,而韩氏实力不如人,只能选择割地求饶,当韩氏乖乖的把土地献上来之后,知伯当然非常高兴,不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一个万户之邑。

知伯眼看着土地来的如此容易,紧接着向魏氏下手,手法如出一辙,魏宣子起初也不容易,但是魏氏的家臣赵葭和段规一样,给了魏宣子同样的分析,魏宣子听完之后也选择了一个万户之邑给了知伯。

3、飘飘然的知伯索要成魔,终于向赵氏下手

知伯轻轻松松的就得到了韩氏和魏氏两个万户之邑,非常的开心,于是飘飘然的知伯还是向赵氏下手了,得了前两个的好处,这次知伯更加飘了,现在不是您给什么我要什么,而是我要什么你给什么,已经指名道姓的说自己想要哪里。

之前也说过,韩氏最弱,魏氏次之,赵氏最强。当前两个要土地顺风顺水,知伯本以为赵襄子能够乖乖就范,却不想赵襄子直接拒绝。赵襄子的拒绝让知伯气急败坏,并且随即准备对赵氏动武。

赵襄子也知道自己得罪了知氏,知伯肯定要来攻打自己,于是便和自己的家臣张孟谈商量对策,准备开始御敌。选择退守到晋阳,准备作战。

而知伯知道了赵襄子拒绝的消息,立刻叫来韩康熙和魏宣子,商量着对赵襄子动武。

知伯带领着本家、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攻打晋阳,打了三个月没有任何收获,只能围住晋阳,想困死赵襄子。在晋阳城外有一条河,名曰晋水,就是现在的汾河,知伯也变的十分聪明,和关羽一样,来了一招水淹七军,把晋水的水引到了晋阳城,大水淹没了晋阳城,赵襄子眼看着要全军覆没。

4、知伯再次口无遮拦,让韩氏和魏氏心存忌惮

眼看着大水冲了晋阳城,知伯驾着车查看,飘飘然的知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原来不知道大水就能灭亡一个国家,汾水可以淹没安邑,绛水可以淹没平阳。

此时的知伯真的是飘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韩康子和魏宣子也在车上,而安邑氏魏氏的都邑,平阳氏韩氏的都邑。这样的话说出来让韩康子和魏宣子作何感想,好家伙,一场大水灭了赵氏,那岂不是知伯还要用汾水和绛水灭掉魏氏和韩氏。此时的韩康子和魏宣在明白了知伯的野心,互相使了个眼色。他们深深地知道,今天的赵襄子的下场就是明天韩康子和魏宣子的下场,于是内心也开始偏向要反了知伯。

大水淹了晋阳城三年,赵襄子坚持不住了,于是找到自己的家臣张孟谈请教,张孟谈说此时只有自己去见韩康子和魏宣子,晓以利害,三家联手对付知伯。

5、知果发现韩赵魏密谋,报告知伯,知伯却不信

张孟谈找到了韩康子和魏宣子之后,晓以其中利害,韩康子、魏宣子焉能不知,但为之奈何?张孟谈说今天这件事,出你二人之口,入我一人之耳,于是三人密谋准备联合消灭知伯。

张孟谈将会谈的消息报告给赵襄子,赵襄子十分开心。于是让张孟谈假装到知伯的军营说情服软。出了军营的时候,张孟谈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被知果看见个正着,报告给知伯,说韩氏和魏氏马上就要联合赵氏,知伯不信,说他们三家已经约定好,灭了赵氏就瓜分了土地,三家平分,可是知伯不听。

出了军营的知果看见了韩康子和魏宣子神态也不对,继续向知伯说明,要求知伯赶紧杀了韩康子和魏宣子以绝后患,不杀的话就赶紧笼络韩康子和魏宣子的家臣,许以万户之邑,他们两家肯定就不敢造反了,知伯彻底怒了,本来打赵氏就花费了大量的代价,现在到好,还要给两个家臣分别一个万户之邑,赔本的买卖知伯当然不会做,果断了拒绝了知果。

知果已经知道知伯的失败在所难免,于是更名改姓,远走他方。

张孟谈听说知果改了姓名,知道这件事暴露了,要赶紧动手,否则夜长梦多,于是紧急告知韩康子和魏宣子连夜动手。

当知伯呼呼大睡的时候,赵襄子杀了守堤的士兵,让晋水改道,冲向知伯的大营,韩康子和魏宣子从两翼杀出,知伯被活捉并且杀死。

就这样,韩赵魏三家瓜分了知伯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家分晋”。五十年后,韩赵魏三家正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历史从此走向了战国时代。

我们来总结一下知伯的操作:

1、其实知伯有很多次都能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首先我觉得知伯分别向三家索要土地并没有任何的不对,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何乐而不为,因此知伯连续敲诈勒索韩赵魏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韩氏和魏氏乖乖就范,让知伯喜出望外,因此继续向赵氏下手,赵襄子虽然拒绝,但是实力依然不敌知伯,知伯依然可以用军事实力进行打击。

而且知伯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利用晋水淹没了晋阳城,让赵氏差点灭亡。

2、第二波操作或许就是知伯已经飘飘然了,不应该说出汾水可以淹没安邑、绛水可以淹没平阳的话,这让本来是坚定的同盟关系因为知伯的口不择言而生出裂痕,为最后知伯的失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当知果发现了张孟谈的异样,报告知伯,知伯却不信,知果建议杀掉韩康子和魏宣子,知伯依然不听。知果的第一次劝诫失败,当知果看见了韩康子和魏宣子的异常之后,再次劝诫知伯赶紧笼络他们的家臣,这样韩康子和魏宣子就不会有异心了,但是知伯却以自己打仗损失惨重,现在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反而要送出去两个万户之邑,又拒绝了知果。

知果更名改姓,远走他乡,这也宣告了知伯的彻底失败,果不其然,知伯最后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本该是拿着一手好牌的知伯,却因为自己的自大,得寸进尺,贪图小便宜,不听知果的劝告而一败涂地,一把好牌就这样被他打烂,自己原来才是那个最有可能统一晋国的人啊。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家分晋变奏曲》(上)
赵、魏、韩共灭智氏,豫让复仇行刺赵襄子
强知伯欲壑难填 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春秋战国分水岭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韩赵魏三家分晋,他因自大错过改变历史的机会
战役系列十二晋阳之战:晋分三国,春秋五霸落幕,战国七雄开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