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讲义(第18讲)

教学内容:解读《道德经》第4143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领诵、朗读;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义理阐发。

教学重点:上善若水,以水喻人、教人;功成而不居,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用自已的精神和意志来思考和判断事物,从而来理解世界。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

①建言:古语,立言。  ②夷:平坦。纇:不平。 ③辱:黑。  ④建:通“健”,刚健。偷:怠惰。 ⑤质:定。真:正。渝:变。成语有“坚贞不渝”。  ⑥隅:棱角。  ⑦贷:施与。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
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
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
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评析】

本章讲述依道修德,道隐无名为世人所不知不容,学道修道之人需志同道合,身体力行。

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施;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放声大笑。要是他们不笑,那也就不叫道了。所以常听人说:明摆着的道却好像找不到,上坡的道却好像下坡的道,平坦的道却好像崎岖的道。崇高的德好像低矮的谷,太过显赫反而如同被埋没,广布天下的德却好像很不充足,已然确立的德倒像是权宜之计,质朴纯真却像是假冒的赝品,大的方形就没有角落,大的器具总要晚些造成,大的声响却反而听不见,大的形象就说不上个形状。“道”让人感觉不到而没有任何名分,但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并且成就万物。

道德一经,旨在推行道德理论,欲天下从归大道的正途。道很难用语言去讲解,道很难被世上人所理解。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的人超越地活着,不闻道的人本能地活着。闻道是缘分,是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一种超越,所谓超越,是内在精神层面的,观念意识层面的,看不见、摸不着,在感官的狭小空间里,非但不能表现出精神升华,让人骄傲,还会从内到外散发出谦卑,所以上士闻“道”,心领神会,立即行动;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认为有违他所见的世俗法则,不禁大加嘲笑 。“上士”是天性全纯有智慧的人;“中士”指平庸的人;“下士”指知识浅薄的人。在老子看来,“道”是如此地玄妙深邃,的确不能轻易地就被“下士”所领会,“下士闻道”而“大笑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若其闻道不“大笑之”,反而不正常了。所以说,不被嘲笑,就不足以彰显大道的奥妙了。

大道简单,易行,平常,在生活之间无处不在。但真正能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离“道”却是件不易做到的事。道是德的体,德是道之用。有道才有德,无道就无德。具有上品德性的人,行为几与道,所以谦逊向下与世无争。道生养天下而无不辞。彻底明白了德是道在人身的体现,就对自己的德行感到羞愧,感觉自己德的渺小与不足。建德的行为,是无为自然的,无为自然就是要无声、无相、无目的而做。所以自身有建德的欲望要以‘偷’的概念去做,不为人知,不为人见,不图有报,情真意切,无有瑕疵,虽有为,仍属无为,久而久之自然而成上德。

道大方供养万物而无害,道大器生育天地万物而晚成,道大音教化万物而无声,道大象包罗天地万物而无形。真正的“大”且“方”是没有棱和角的,真正大爱天下的人大方无边,真正的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成功总是较晚,最大最美的声音是无声,最大最美的形象是无像。

这一章里,老子交待人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指出事物的实质与表面现象不同,告诉人们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之所在。

【学习札记】

闻道积德传道音,得道之士欣而勤。大音希声心相印,立德修身善贷成。

迷途之人不懂经,浅见薄识笑别人。依道修德悟真谛,道隐无名需践行。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①生:化生、显现、展现。  ②二:在此指“阴”与“阳”,即后面所讲“负阴而抱阳”。  ③三:在此指“和”,即后面所讲“冲气以为和”。  ④负:背负。抱:怀抱。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指阴、阳就蕴含于万物之中。  ⑤冲:交荡、涌摇。和:阴阳耦合。

【译文】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
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
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
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
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不谷),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
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评析】

本章讲述道的衍生规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交和而生生不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背向阴而面向阳,气流使阴阳达到平衡。这一章重点说明大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证明“弱者道之用”的观点。

万物阴阳相抱,阴阳两气互相激荡,此消彼长,互相制约。求‘一’而为生,道无极为一,生太极有阴阳为二,阴阳变化万物生。人们对孤、寡、绝户这些称呼最为厌恶,但王公大臣却以这些为自称。所以说有些事物受到伤害反能受益,有些事物过度受益反而会受到伤害。

万物阴阳循环,其阴阳的和谐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是相互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阴阳此消彼长是绝对的,但阴阳不和谐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求中抱一以为生。‘冲气”,就是道对万物阴阳重的要调控功能。“和”,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无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细微的具体事物,都在运用着道的冲气调和自身阴阳的平衡,维持事物的生长。

“不谷”的本意是不结果实。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是一种不雅的称呼。古代王侯王公贵族以此谦下卑微的字面而自称,一是为了使自己的高贵的身份被卑贱的名称有所冲淡以应天;二是以此自警、自谦以应世。是符合事物外因、内因关系的原理的。因此有些事物损之而益。有些事物益之而损,就像一颗小树能够在生长期合理及时去出多余的树杈,有利于其成长为参天大树;同样一颗小树,不断的给予它养分、影响了其自身的成长,这其实是对小树的一种损害,就是益之又损。在儿童的教育方面也是一样,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其实是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对孩子严格的管理,表面上有对孩子有伤害的嫌疑,但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世上万物不可强横于世,柔弱胜刚强是事物生存的法则。强中自有强中手,强强相遇,好胜者必遇其敌。

【学习札记】

宇宙起源道生一,太初元气育天地。负阴抱阳两相合,和气生化万物齐。

自谦自损多受益,自私自利实损己。以和为贵万事兴,强梁恶霸陷险地。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注释】

①驰聘:奔驰、纵横自如。  ②有:专执、执著。入:达到。间:阻隔。③希:少。

【译文】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
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
无有(无形有质的),
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
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
天下希及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评析】

本章阐述修身治国之道,无为之益,不言之教。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自由地穿过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和“有”可以进入没有缝隙的地方。我因此就懂得了“无为”的益处。“不言”的好处,“无为”的益处,是什么都比不上的。这一章用人心的难以控制说明不言之教、自然无为的好处。

道之初期,鸿濛一气,此气包含天地万物。天地辟,万物生。道生天地万物,道气含在其中,这个气先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说这个气成就了万物也不为过。天地得此气,气气贯通,天地为道,道含天地而贯通。天地能抱此气,故运转无穷。一切有生命的种类无不如此,都是得到道的一元真气得以生。

 气至柔,天地万物内部无处不在,现代科学粒子、暗物质、暗能量等的学说,无疑已印证了老子2000多年前的这个说法,这再次体现了道德经的博大精深。现代科学叙述了粒子、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有相互连接而形成物的可能,而彼此的连接都是有间隙的,有间隙就有气,就有无的存在。相信以后的科学还能把粒子、暗物质、暗能量再次的分解。这些充分印证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

道无为,为天下无所不为;道无言,道教人恭己垂裳。孜孜不倦跟随道的轨迹,是悟道成人的关键。天地万物的生成,都是道无为自然而生成,生成万物而不主宰,养育万物而不具功。万物的生长、存在都离不开道。这就是无为对天下的贡献和好处呀。道无言的教诲,无为对世间的博大精深,希望全天下人都能领会。

【学习札记】

水滴石穿透至坚,气贯长虹入无间。柔能克刚弱胜强,心静如水效先贤。

无为之益民为天,不言之教身在先。强作妄为不可取,道法自然柔性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40-42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四)——有生于无
《道德经》演绎(41~45)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