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物野趣| 勺嘴之谜

野趣上海:iyeqush

自然 | 野趣 | 欣赏 | 保护

全文字数:1061

阅读时间:4分钟

全文字数:2714

阅读时间:6分钟

上海与江苏、浙江沿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鸻鹬类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

每年的8月和9月,大批鸻鹬水鸟从北极圈冻原地带、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以及我国东北、华北繁殖地,飞往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印度、非洲、澳洲等地越冬。

世界级稀罕之鸟——勺嘴鹬


在迁徙的数十种鸻鹬类候鸟中,最令各地观鸟爱好者痴迷的鸟儿就数勺嘴鹬了。

勺嘴鹬体长14—16厘米,只有麻雀般大小,秋冬季节羽色也灰白单调、朴素无华,鸣叫更没有百灵鸟动听,唯有19—24毫米长的嘴巴(喙),模样极其怪异——前端突然宽大,宽度达10—13毫米,就像把勺子或铲子,也有点像乐器琵琶,因而被起名叫“勺嘴鹬”。

国外也有人称它为“铲子”、“琵鹬”等。

嘴形奇特的勺嘴鹬。袁晓 摄 图片源自上海野生动植物数字博物馆

然而现在,这种嘴形怪异的鸟儿,真容却是难得一见——目前全世界仅剩几百只,其中参与繁殖的成熟鸟仅100多对。

2008年,“IUCN红色名录”已经将其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为此,当勺嘴鹬们春季、秋季登上8,000公里迁徙路程,途径上海和江苏、浙江沿海等地,尤其是江苏盐城、东台、如东等黄海湿地暂息、补充能量时,总是吸引了无数观鸟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前往“一睹芳容”。

然而,在广袤的滩涂上,要找到混在成百上千、同样麻雀般大小的小型鹬鸟群中的勺嘴鹬,可谓极其艰难。如果爱鸟者拍到一张像样的勺嘴鹬图片,往往像中了万元大奖般欣喜若狂。

在鸟群中寻找勺嘴鹬如同大海捞针。 (图片源于网络)

勺嘴鹬怪异的“勺子”嘴型



话说回来,那勺嘴鹬的嘴为何长得这样特别?
 
大家知道,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各种鸟的嘴形经过长期演化,变得丰富多样,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有弯,但是这种如同勺子样的嘴形,确实极其奇特且令人费解,好端端的尖嘴,为何变成一只“勺子”?
 
常识告诉我们,鸟嘴除了偶尔用来理毛、挠痒、打斗、示爱、喂雏,最主要的功能还是用来取食,这种勺子嘴形,对于取食又有何帮助呢?难不成用来喝汤?


在鸟类的世界里,嘴部前端不是尖的而是扁、宽形的,有中大型鸟类鹮科的琵鹭一属,如上海地区可见到的白琵鹭、黑脸琵鹭等,这一属里6种鸟,嘴形基本如此。

可是,同样在滩涂生境里觅食,同样以小鱼虾、昆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别的鹬科鸟儿怎么就没长出这样一副怪嘴呢?
 
不要说普通人难以理解,就是专家,也莫衷一是。还是先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勺嘴鹬的嘴。下图是一张手绘图。
上图为头部俯视图,下图为头部侧视图。  (图片源于网络)

图中可看出,上颌和下颌都显得非常粗壮;

上颌的顶端向上弯曲,形成一个(加固)脊梁;

上下颌相当紧密地咬合在一起。

从勺嘴鹬的嘴巴下方往上方看。 (图片源于网络)

若把“勺嘴”反过来仔细看,有一些细节更显奇怪:上颌和下颌的“勺子”形状不完全匹配——下颌明显短于上颌,下颌的“勺子”似乎偏移了,稍微靠近嘴的根部;下颌在到顶端变平之前向上弯曲,使“勺子”显得稍微向上倾斜。

这些细节在手绘图中无法观察到。若非抓在手中,用一般近距离拍摄的“数毛版、高清版”图片中也都看不到。

这样的推测您认同吗?


2010年冬季,观鸟达人大卫·西布利(David Sibley)在泰国勺嘴鹬越冬地的滩涂,仔细记录了数量有限的几只勺嘴鹬的觅食情况,并写下了勺嘴鹬的“勺子嘴”在取食中究竟有何特殊作用的观察笔记。

他写到:“在看到这些鸟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用嘴在水中横扫,就像真正的琵鹭属鸟儿“琵鹭”一样——当猎物从它们那扁平的嘴下颚尖端之间经过时,它们会感觉到并夹住猎物”。

琵鹭觅食时张开嘴在水中左右来回搜寻、夹取猎物。 (图片源于网络)

“但实际上,勺嘴鹬在觅食时使用喙作(左右)侧向运动并不多。” 大卫·西布利说,“当然,勺嘴鹬与红颈滨鹬等其他小型鹬鸟相比,喙的侧向运动似乎多了一些,但这些都是微妙的、不规则的、微小幅度的运动,与琵鹭在水中有节奏的向两侧划水完全不同。”

“对‘勺嘴’的作用提出一个新的假设不太容易。”大卫·西布利说,“一开始,我没发现这些勺嘴鹬的进食方式和其它鹬鸟的进食方式有什么不同。”

“但把它们与一起觅食的红颈滨鹬仔细比较后,发现它俩都似乎是低着头,嘴在泥水里取食,而红颈滨鹬有更快速的啄食行为,将嘴短暂地浸入水中和泥中,然后如缝纫机针一般一次又一次地抬起。而勺嘴鹬的‘勺嘴'虽然也常会东啄啄、西啄啄,但是入水探寻的时间明显比红颈滨鹬要长。”

与勺嘴鹬体型相仿的红颈滨鹬,秋季迁徙中常常与勺嘴鹬一起在滩涂上觅食。

“而且,勺嘴鹬似乎只在水里或泥浆地里进食——在越冬地几乎没见到它们在开阔的硬质光滩上吃东西……”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注意到当它们的嘴在水里的时候,正把一块块的泥和藻类推到它们前面,——它们正使用坚硬的‘勺嘴'作为铲子工具来移动泥。”

勺嘴鹬在水里“铲土觅食”。 袁晓 摄  图片源自上海野生动植物数字博物馆

“它们给人的印象有点像强壮的粗脖子哈士奇犬,这印象一部分来源是它们的这种动作——在泥泞中用力向前推动‘铲子',由于它们使用腿部作为身体杠杆的支点,导致有时在用力向前推时,一只脚(因泥泞)突然向后滑。”

“这似乎为我们解释勺嘴鹬那不同寻常的嘴形,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假设:宽大的嘴尖可以用作工具‘铲子',把泥水下部松散的泥土、藻类等物质往前方铲、掀起来,同时让周边夹带着小型无脊椎动物等食物的泥水,流入铲后形成的空穴。这时,它就可以轻松觅食到泥水中裹挟的、它需要的食物。”

“上下颌之所以错位,即是当较长的上颌往前上方推、掀起并顶住被铲起的泥土等物质时,较短的下颌可以轻松、方便地在水中取食被水流带进来的食物。”

这个观察与结论,得到了不少勺嘴鹬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认可。当然这一猜测如果成立还得有个前提:勺嘴鹬在泥水中进食时,眼睛是看不清食物的,它不能依靠视力筛选食物。

“勺嘴”的秘密有待人们进一步揭示。(图为早春,繁殖羽开始转黄。源于网络)

“应该指出的是,我的观察只涉及到这个越冬地点的少数鸟类,而且只在涨潮时栖息,所以这未必是典型的觅食栖息地,也未必是勺嘴鹬的典型行为。可能在其他一些地方,特别是在迁徙中或繁殖地取食其他食物时,‘勺嘴'或许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功能。”大卫·西布利有所保留地说。

大卫·西布利指的是用“勺子”来夹飞虫吗?据观察记录,勺嘴鹬在繁殖地会捕食飞得不快的飞虫,或许宽大的嘴尖还能增加捉虫的命中率,这是又一个猜测。人们期待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解开这个自然之迷。

撰稿:俞远明
未说明来源图片均由作者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脸上像是安了一对长柄勺子,鸟类中随身自带厨具的吃货——琵鹭
动物一一黑脸琵鹭(摄于北京动物园)
(16887)你未见过的扁嘴琵鹭,好美!
扁嘴琵鹭
你未见过的扁嘴琵鹭,好美!
观鸟:琵鹭3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