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东湾斑海豹 | 海上大熊猫

斑海豹(Phocalargha),是生活在温带、寒温带沿海和海岸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斑海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北部,而渤海的辽东湾是世界上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辽东湾斑海豹与世界上其他繁殖区的斑海豹存在生殖隔离,属于独立的类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被称为我国的“海上大熊猫”。

早在北宋时期,古人就对海豹有所记载和了解。据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嘉佑中,海州渔人获一物,鱼身而首如虎,亦做虎文,有两短足在肩,指抓皆虎也,长八、九尺,谓之海蛮狮。”根据描述我们提取几个关键词“海州、鱼身、虎首、两短足在肩、长8-9尺”、“鱼身、虎首、两短足在肩”,很明显的是对鳍脚类动物的描述。再结合其分布地点,宋代的海州和现今的海州位置大体一致,在中国连云港地区,正是斑海豹的分布区域。另外,成年斑海豹体长可达180厘米,和“长8-9”尺的描述吻合。因此,《梦溪笔谈》中的海蛮狮很有可能就是斑海豹。其后,明朝《本草纲目》记载,“今出登、莱州,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而尾即鱼,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亦淡。腹胁下全白色……”现实中斑海豹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这和李时珍的描述基本吻合。

▲ 辽东湾斑海豹:偷我嘎哈?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斑海豹的身体肥壮而浑圆,呈纺锤型,体长约1.2~2米,体重约100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头圆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感觉灵敏,是它觅食的武器之一。没有外耳廓,也没有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形成鳍足,指、趾端部具有尖锐的爪。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其趾外侧长而内侧短,尾短小,仅有7~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中游泳。

00:00
看看别的视频
广告被拦截插件误伤了,45秒后播放
关闭拦截插件恢复正常
当前环境无法观看,请打开腾讯视频APP
打开腾讯视频看完整版
10 进入广告 你可以在5秒后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应版权方要求,VIP无法免该片广告
为了给腾讯视频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影片,应版权方要求,VIP用户在观看该版影片时无法免广告。我们会为VIP用户继续争取免广告权益,请您谅解,谢谢!
广告 广告
00:00 / 01:20 直播 下载
斑海豹的食性较广,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在黄、渤海,春夏季捕食鲱、玉筋鱼、小黄鱼等,秋冬季节则多以梭鱼为食。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的近海等地还捕食鳕、鲑等鱼类。其他食物包括各种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性动物。 
斑海豹在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履艰难,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动的范围也不大。在海岸上群栖时,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就是在睡觉时也经常醒来观查四周的动静,如果发现敌情则迅速从岸边高地或礁石上滚入水中,逃之夭夭。强壮的北极熊是它最大的天敌。

▲ 肥香蕉在此  摄/初雯雯

斑海豹游泳时主要依靠后肢和身体的后部左右摆动前进,能以每小时27公里的速度在水面附近游动。它潜水的本领更为高强,一般可以潜至100~300米左右的深水处,每天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令鲸类、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眼睛对水下及陆地都适应得极好,晶状体大而圆,水的折射率与其角膜折射率几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过它的角膜时不会发生弯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能使水下影像聚焦后形成在视网膜上,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测到400多米深处的运动物体,从而捕捉猎物。它在水中的听力也很好,能准确地定位声源。在潜水时,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动瓣膜关闭,还可以阻止海水进入耳、鼻。

▲ 不想理人   摄/初雯雯

每年1-2月斑海豹会洄游至辽东湾进行繁殖。产仔在浮冰上,孕期约10个月,繁殖期多成对,多为1仔。亲兽与幼仔组成家族群,哺乳期雌海豹凶暴,护幼性极强。斑海豹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幼仔初生时体重约为5~6公斤,全身披着白色的胎毛。辽东湾浮冰区是我国斑海豹的唯一繁殖区,也是世界上八个繁殖区最南端的一个,厚厚的浮冰可以为斑海豹产崽和育幼提供天然的“产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的不断缩小,辽东湾斑海豹繁殖区不断缩减与北迁,斑海豹的生存也正日益受到威胁,传统的繁殖区被迫发生改变。

▲ 人多力量大。  摄/初雯雯

20世纪80年代前,渤海沿岸渔民有捕杀斑海豹的传统,捕捞量每年多达500余头,少则100余头。该海区的种群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捕捞幼兽,致补充世代逐年减少,危及种群延续的能力。中国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斑海豹在世界上的8个繁殖区中最南的一个,资源量曾经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长期过度猎捕,特别是对幼仔的猎捕,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飞速发展,如渤海油田开发的地震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噪音,以及航运量迅速增加等,造成了海水的污染,使宁静的海滩面积急剧减少,河流入海量被拦截,河口、浅海地区的食物减少或者受到污染,这些因素破坏了其繁殖地的栖息环境,对它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自1980年代后,中国国家和地方相继立法禁止捕杀斑海豹,该种群数量有所恢复。

▲ 好玩儿好玩儿!  摄/初雯雯

有关资料记载了这样一组数字:辽东湾斑海豹1930年前后约有7100只,1979年只剩下约2269只。由于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到1993年,辽东湾斑海豹增加到4500只。但是随着偷猎者的增多和栖息环境的恶化,辽东湾斑海豹的数量急剧下降。据丁先生调查,每年来盘锦栖息和繁殖的辽东湾斑海豹数量仅1000只左右。斑海豹的保护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时期!

▲ 看我跳的咋样……  图源/soogif

▲ 好酥服~  图源/soogif

1992年9月,大连市在渤海沿岸建立了中国唯一的以保护西太平洋斑海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70多个岛屿,总面积为909000公顷,栖息在该地区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大约有1000只左右。这里环境清静,气温、水温和水质都适合于西太平洋斑海豹的生活,沿岸海底地势陡峻,坡度较大,水深多在20~40米。该地区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形成比较寒冷的天气,常有由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和寒潮天气,使海湾冬季的结冰期长达3~4个月,即从每年的11月中下旬一直到翌年3月中旬。

▲ 盯。  摄/初雯雯

每年12月份,斑海豹便进入保护区。这时雄兽和雌兽常一起在冰块上缠绵、休息。翌年1~2月份,雌兽开始在冰上产仔,此后便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群体,每个小群体通常占据着一块浮冰。一个月以后,幼仔的胎毛已经脱换完毕,可以独立生活了,小群体也就随之解体。到了3月份,冰块融化之后,西太平洋斑海豹就分散在沿岸附近觅食、活动,有一部分成年个体甚至会通过河口进入双台子河(即辽河口)等河流中,常在河岸的泥滩上以及僻静的海岛礁石滩上休息、换毛。5月份以后,它们才逐渐离开保护区,游离渤海。 


来源:北海监测中心、观沧海、中科院之声、百度百科
视频: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院
图片:中国国家地理、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斑海豹
​你多逛几次水族馆 他们两年就能让中国海豹绝种
圆滚滚的小海豹,为什么要去吃石油?
辽东湾斑海豹盗猎大案10名犯罪嫌疑人已落网
冰排上的来客——辽东湾斑海豹
地理中国 | 冰凌奇观与神奇动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