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门 结构独一无二 600年城砖竟完好如新

说起南京的老城门,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这个被形容为“门栓朝外插”的城门,指的就是位于中央门立交桥东南角的神策门,现名“和平门”,它也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神策门北临幕府山和长江,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明朝时期,城门由禁军神策卫驻守,故称神策门。根据明史记载,神策门由宰相刘伯温亲自勘察筹划建造,是南京十三座明代城门中,唯一设有左右两个门洞的城门。平时只开一扇门,只有在军情紧急时才打开另一扇门。

神策门还是南京唯一采用外瓮城结构的城门。由于城门规模较小,其外瓮城最大程度利用了险峻的山势,瓮城的大门也不正对城门,而是开在瓮城的东北角,它充分体现了明太祖朱元璋因地制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方法的筑城思想,堪称中国城垣建筑史之典范。

神策门主城门的拱券,由两扇内外对开的城门和上下启闭的闸门组成,这在南京明代城门中绝无仅有。在城门后面有一道宽约15厘米的石槽,曾经是放千斤闸的地方。战争时期,当攻城者攻入城门时,守城将士会迅速将闸门放下,使敌军困在瓮城,成为“瓮中之鳖”。

重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镝楼,因其木质结构可挡箭,也可用于眺望,故又称箭楼。有趣的是,为了压住金陵的明代王气,清代重修镝楼时,建筑规模比原先小了很多。如今,这座镝楼和城门的木门,已成为南京明代内城城门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

经过600多年的日晒雨淋,南京明城墙的城砖大多数已呈风化状,但在神策门却有一种白色城砖至今仍色泽亮丽、完好如初。这些白色城砖也惊动了南京城垣史专家,经考证,它们均为景德镇萍乡县、宜春县出品,并由当地士兵选用景德镇瓷泥烧制而成,极为珍贵。

明代对城墙建筑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块城砖都采用实名制,包括各级官吏,以及烧砖窑匠的姓名,均在城砖上清晰可辨,这也构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实名制管理责任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赘,因烧制出高质量的白色城砖而连升三级、飞黄腾达。

神策门在历史上虽是军事要塞,但由于地处荒僻,自清代以来基本闭而不用。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其改名“和平门”,并在此设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新中国成立后,神策门又被设为军队油库,直到2001年,被开辟为神策门公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伯温修建的南京城门 构造独特城砖完好 被誉为中国城垣建筑典范
南京老地名——光华门
南京城墙史(下)
南京的中华门明城墙有哪些不可让人知道的秘密?
南京明城墙人和事
南京城墙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