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日,不妨读些钱币书籍

楔子: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民族文化复兴的理念下,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更应该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苏轼曾经写过一副对联:“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此时,就让我们摒弃一切干扰,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浸润书香,尽享读书之乐。

真正的收藏家应该是文化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地理知识、文字知识、考古知识等等,收藏的水平越高,对知识的要求越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收藏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古代钱币收藏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群众规模和文化素质也在不断壮大和提高,广大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对我国古代钱币的鉴赏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他们迫切地希望看到、读到一些对自己收藏和研究古钱有帮助的钱币学论著或书籍。

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出版社亦纷纷抓住契机大量出版发行许多关于钱币收藏鉴赏方面的书籍,造成钱币书籍市场管理不规范,学风浮躁,学术垃圾充斥出版领域,从某些方面来讲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积极的宣传氛围和收藏环境。

这些钱币书籍,可以说是良莠不齐,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广大钱币爱好者的收藏情感。故钱币学研究的书籍一方面必须为广大钱币爱好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另一方面更是要着力于引导他们逐步由鉴赏收藏、兴趣爱好走上研究的道路。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在钱币学界影响深远、并具备一定指导意义的钱币书籍。首先我们看一下钱币学、货币史理论方面的著作。

《中国货币史》

第一部,首推《中国货币史》。我国著名货币史大家彭信威先生著,1952年上海群联出版社第一版,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版。第三版重印后,不久即脱销。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成功再版发行。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货币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程的科学著作,是当代国内最高权威的货币史经典巨著。现在,在网上检索这部钱币学巨著时,就会发现人们对它的评价非常之高。在一些研究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的学者看来,《中国货币史》是中国货币发展和钱币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中国货币史》的英译本普遍入藏于英美和欧洲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彭信威先生在著作中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钱币学说的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中国钱币学”这一概念。

《中国货币史》以整个货币经济时期为研究对象,沿用通俗的办法大体上根据朝代来划分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来表述:第一是货币制度,第二是货币购买力,第三是货币研究,第四是信用的信用机关。

除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外,还附设有“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方便读者查阅,并在正文前面附许多古钱照片资料多幅供读者鉴赏。

本书重点论证了中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和货币购买力,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一方面,作者尽量利用了过去钱币学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参考了当时关于钱币出土的新资料,用钱币学的知识来充实货币制度方面的内容。

彭信威先生对于钱币实物的重视,和对于钱币的社会调查,是其他货币史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利用钱币学的知识,为货币史研究服务,先生做出了典范。这样的治学方法和求实精神,最终凝结成这部著作的特色。

《中国古代货币史》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近24万字。内容有绪论、中国货币的起源、战国时期货币经济的确立等八个章节。

该书吸收我国建国后30多年考古发掘的成果,运用大量出土文物和发掘报告为印证,对古代货币史上的诸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被硕学泰斗胡寄窗先生视为“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史”,为我国货币史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由人民出版社于1987 年出版,享誉中外。

该书共计八章,每个章节均收入有当时名人学者对钱币的认知、对货币理论的理解、对当时货币流通现象的考证等内容。中国古代货币思想,是灿烂的古代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本书对我国古代货币理论、货币思想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该书是探究中国货币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的基本读物。

该书共计十章节,根据全国各地出土的钱币实物和考古发掘报告,参考钱谱、历史文献,重点讨论刀,布币和圜钱的发展时间、通行区域,以及货币的单位,依据货币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先民生活情况。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齐鲁书社1982年版,共五篇。2006年,青岛出版社再版发行。

该书以中国古代货币为主题,以历史文化为视角,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讲解钱币材质类型的变化,造型形制的文化内涵。考证了周秦汉三代货币,引据了大量文献及文物资料,系统考证了我国古代货币的交流和制作,对于我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1900—1993)》

俞兆鹏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1900—1993)》,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该书为16开本,约百万字。

这部大型目录索引,收录了从1900年至1993年间国内外(主要是国内)发表的有关货币金融史的论文和专著,其内容涉及中国历代币制、货币史、古钱、金银、纸币、金融史、造币厂及货币铸造工艺、历代农民起义军货币、人民革命政权货币、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货币思想、钱币学家及其著述、钱币学与货币史研究的意义及学术活动等等方面。

该索引编纂体例严谨,所收目录分为论文索引、著作索引两部分,又分别依历史时序、内容大类和发表先后顺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编排。

《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共计三十万字。

该书对我国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两千多年的货币金融史做了系统而扼要的论述,这对广大金融工作者和科研教学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很有价值的参考用书。

《先秦货币文编》

商承祚、王贵忱、谭棣华合编的《先秦货币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1983年。

该书是一部反映先秦货币文字专集。它的出版,一方面给古文学者而且给货币研究和爱好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对先秦货币的研究,起到一个推进的作用。

该书体例编排得当,摹录精确,引用资料丰富,作为一部辞典性质的工具书,释文正确性,特别是将某些一般外人难以问津的拓片材料刊布于世,可谓是功德无量的。

《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汇集了档案馆藏1840-1911年间大量清代珍贵档案文献,对研究我国近代货币史极具参考价值。

《中国古钱币》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国家文物局主持,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发行。

本书为教学需要,在国家文物局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聘请各位专家、学者编写而成,承担本书的编写工作的均是钱币学领域的资深的专家学者。

本书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中国古钱发生发展概况、铸造情况以及重点钱币等。上起先秦,下迄清亡。所谓重点钱币,并非专指“孤品”、“无定价”钱币,而是综合考察其史料价值,以学术评价为主,不是以值钱多少,来确定是否重点。下编从不同角度,介绍相关知识,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相信本书是广大钱币研究者、收藏者与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此外,还有几部钱币书籍也是很不错的。如,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5年版,黄山书社1986年重印。杨端六女士所著《清代金融货币史稿》千家驹、郭彦岗著《中国货币史纲要》。张家骧著《中华币制史》等。

钱币学研究和其他学的研究有所不同,它需要依托大量的钱币实物资料,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钱币实物的基础上论证钱币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钱币的铸造、货币发行理论的探讨、社会经济的考量等。所以,以图谱为主的钱币书籍也是我们阅读的一大类。

《古钱大辞典》

《古钱大辞典》二册,丁福保编,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古钱大辞典》分总论、上编、下编三部分。

上编是古钱图谱,广收上自先秦刀布,下迄清末圆钱,以及压胜钱和马钱的原大拓本(部分据刻本收入)。下编是古钱辞典,包括刀布、圆钱、压胜钱及马钱三类,前两类按古钱名称的笔划为序,集录前人对该种古钱的考订文字,后一类因种类较少,只将有关资料稍以类别,不再按笔划排列。

丁福保是解放前一位著名的古钱收藏家,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古钱鉴赏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上海教育出版社,马飞海总主编,1986年起陆续出版。

全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据朝代的先后和历史货币情况,分为十二卷,分别为先秦卷、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隋唐五代十国货币、宋辽西夏金货币、元明货币、清钱币、清末民国银锭银元铜元、民国时期国家银行地方银行纸币、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纸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钱币学与货币文化。

各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总论,是对这一时期货币发行情况的总的论述;二是图录,是这一时期各种货币拓片(或照片)的汇总;三是专论,是对这一时期货币的重要方面或重要问题作专门论述;四是资料,收录了这一时期货币的研究资料。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的编纂力求紧密结合各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对历史货币制度、体系、币材、形制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货币分布、流通规律等进行了科学分析,是一部中国历代钱币集藏和研究的大型工具书。

《中国古钱谱》

《中国古钱谱》,国家文物局《中国古钱谱》编撰组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本书收录古钱拓本近4000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该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是一部为古钱保护、整理、研究及鉴赏提供参考的工具书。这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录了1949年以来田野考古、文物工作和古钱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其中有些古钱拓本尚属首次发表。

该书收录范围以流通钱为主,样钱、雕母、母钱等非正式流通钱币,或与流通有关,或有古钱断代之参考价值,亦酌量收入。拓本排列一般以朝代为序,但为照顾同类古钱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不绝对拘泥于铸期先后。

在书中,作者还对所列钱币的存世情况做了适当的评定,为读者提供参考。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实用书,《中国古钱谱》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新的考古资料,比较系统地反映钱币学的研究成果,较好地体现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统一。而这,也正是钱币爱好者所希望看到的。

《中国古钞图辑》

《中国古钞图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八开铜版纸精印。由内蒙古钱币研究会、《中国钱币》杂志编辑部合编。

该书是《四朝钞币图录》出版多年以来,第一本系统完整介绍宋、元、金、明、清时期印制和发行的纸钞,收录涉及到100多种,有些品种是首次面世,可谓是集中国古钞之大全。即可为历史学、考古学、金融学、钱币学等提供详实的实物资料,充当工具书,又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古钱的鉴定和保养》

《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市钱币学会主编,郭彦岗、孙仲汇、钱屿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85年出版,并曾经多次再版。

这本书以总结分析当时近些年来古钱鉴定和保养的经验为重点,适当介绍有关这些方面的认识、技能和基础知识。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扼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古钱鉴定和保养,第二部分专门介绍如何鉴定古钱,这是本书的主旨和核心部分。作者首先对大量假钱作了辨伪的全面概括,其次分类叙述造伪的方法、特点及鉴定的依据及方法,最后简述我国古代的铸钱工艺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三部分着重介绍整理、保养古钱的一些知识。第四部分简述鉴定钱币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

本书是钱币爱好者的基础参考书,建议初涉泉河的钱币爱好者要读一读。

本文作者:王纪洁(中国钱币博物馆展宣部主任、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艺藏文博教育钱币鉴定课程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币书籍目录
钱币系列研究之二一一一一对现鉴定学说的质疑
钱币这么多,你都了解他们的种类吗?
古钱币系列研究 :之二 作者:李松林(平地松林)
上海钱币文化概说
上海滩近代古钱风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