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驰骋台海的福建人




福建海商可以稳定的将荷兰人需要的货品送往台湾,再由荷兰人船队输往欧洲,台湾从这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东西方转口贸易的枢纽。

一谈起台湾开发史,估计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实际上,大陆移民真正开始大规模开发台湾,是从郑成功的伯父颜思齐开始的。以颜思齐为代表的一批福建人,在明末时期开发台湾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并让台湾逐渐成为东西方转口贸易的枢纽。

- 闯荡在海上 -

颜思齐,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清代文人江日昇在他的笔记小说《台湾外记》写道,颜思齐身体雄健,武艺精熟,因遭宦家欺凌,挥拳打死其仆人而出逃日本平户,在当地以裁缝为生。因为他仗义疏财,颇具豪侠性情,逐渐成为平户华人圈子里的一号人物。

他是何时来台湾的呢?根据清代的《台湾府志》记载,颜思齐等人早在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就屯聚于台湾。传说当时他和结拜兄弟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是从台湾的云林县北港(原名笨港)登陆的,所以今天这里还立有一块“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

 台湾省云林县“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

学者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写道,颜思齐“入北港,筑寨以居,镇抚上番,分汛所部耕猎”。今天台湾云林县水林乡的颜厝寮是颜思齐建的“北港十寨”的主寨之地。当年聚居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从福建漳州追随颜思齐前来开垦的颜姓乡亲,村子也因此得名。这里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汉人聚集区,那时被官方称为“海盗头子”的颜思齐和他的结拜兄弟郑芝龙,正是这里的统治者。

建立台湾大本营,还有一位幕后推手——李旦。李旦是福建同安人,很早就到马尼拉去闯荡,跟西班牙人做生意。他极具经商天赋,很快便成为当地超级富豪。但迅速积累的财富也给他招致了厄运。西班牙人眼红他的财富,借机吞并了他的财产。李旦虽然侥幸保住了一条命,却被扣留在船上服了9年的苦役,直到借机逃到日本长崎的平户岛。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平户已是日本的主要国际贸易港。在这里,有一批中国商人建立了贸易据点。李旦凭借自己的天赋,东山再起,最终成为平户地区最大的富商。当时的西洋文书中,称他为“安德瑞·狄提士”或中国甲必丹(注:甲必丹是葡萄牙及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所推行的侨领制度,即是任命前来经商、谋生或定居的华侨领袖为侨民的首领,以协助殖民政府处理侨民事务,“甲必丹”即是荷兰语“kapitein”的音译,本意为“首领”)。同一时期,颜思齐则是长崎平户的另一位华人领袖。他与李旦选择强强联手,结成商业同盟。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此时还叫郑一官。郑一官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村,少年时期就桀骜不驯,不喜读书,好拳棒。后带着两个弟弟前往澳门,投靠亲属学做生意。几经辗转,他也来到平户,在此结识了颜思齐,同时又投靠李旦门下,认李旦为义父。

平户英国商馆馆长考克斯在他1618年日记中,记载了当时中国人在台湾岛进行贸易的情况。其中写道:“安德瑞·狄提士(李旦)与他的弟弟甲必丹华(欧阳华宇),无疑是在当地(台湾)进行私自贸易中最大的冒险投机者。”(注:欧阳华宇是李旦的结义兄弟之一)从1614年至1625年间,李旦的18只商船中,有11只是前往台湾的。

从1615年开始,日本德川家康政府开始通过“朱印状”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商人只有拿到盖有政府红印的状纸,才可以出海贸易。李旦凭借强大的人脉关系,成为少数能够领有朱令状的人物之一。李旦台湾的贸易据点在台湾魍港(今嘉义市好美里),主要用于跟大陆做转口贸易。渐渐这里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李旦的合作伙伴颜思齐,成为派驻在此的一号人物。而年轻的郑一官还在学习如何经营好海上事业,频繁出入台湾,逐渐成为李旦、颜思齐的得力助手。

他们正是荷兰人到达之前,早期开发台湾的重要人物。

- 调停人 -

1619年,荷兰人击败了英国人,夺取了印尼雅加达,更名为巴达维亚,作为他们的殖民总部。新任总督科恩,积极谋求所谓“亚洲发展战略”。在他看来,“中国人如果不给我们方便,又不愿与我们通商,我们就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在各地攻击他们。”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带着7艘军舰和近千名士兵侵占澎湖。舰队司令雷尔生下令在澎湖筑城,试图把澎湖作为他们今后与中国大陆地区通商贸易的永久性据点。当荷兰人提出的据有澎湖与中国直接通商等要求被福建巡抚周祚拒绝之后,雷尔生当即下令对明朝开战。10月,荷兰舰队开始在福建沿海袭击明军,抢劫烧杀,大肆掳掠沿海居民。一位参与行动的荷兰船长威廉·庞德古,在后来的著作中写道:当时被俘获的中国人约1400人,后来全部被送往澎湖做苦力,为荷兰人运土筑城,筑好后又被运到巴达维亚卖掉。

荷兰人在澎湖建造的第一座城堡在今天的柜尾蛇头山。这座西洋式城堡上,架有29门大炮。据史料记载,在澎湖集中的一千多名中国俘虏,在建造城堡的过程中,有一半死于病痛,剩下的一半被运往巴达维亚,然而到达后幸存者仅余33人。

 澎湖蛇头山纪念公园

荷兰人的行为激怒了明朝。新到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上奏,强烈要求出兵澎湖,驱逐“红夷”。 从1622年10月开始,明荷战争在厦门、漳州等沿海地区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1624年正月,福建水师两千将士进兵澎湖。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这时,李旦站了出来。

李旦觉得,明荷双方一直僵持下去并不是办法,于是派遣郑芝龙到澎湖去为荷兰人当通事(翻译),希望能协调明军和荷兰人之间的关系。不久,李旦自己也前往澎湖展开斡旋行动。面对明朝派出水师,不断大兵压境的情况,荷兰人在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在1624年8月撤到台湾岛。

荷兰人抵达的大员,其实是一个向外延伸的沙洲。因为沙洲在海边时隐时现,像游动的鱼,因此这块区域又叫七鲲身。沙洲由北向南延伸,连接起现在台南市的陆地。荷兰人一来到这边,就开始在安平盖热兰遮城;第二年,再从这里往东大约五公里左右的赤崁,盖了一个普罗民遮城。

抵达台湾岛的荷兰人欣喜异常。他们发现这里比预想要好的多:在这里,他们每年可获得鹿皮20万张,拥有数量可观的鹿肉干,还可以雇佣台江湾中的大陆帆船,从事渔业捕捞,最终将所有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地区。

荷兰人占领大员后,吕宋的西班牙人大为恐慌。如此重要的位置被荷兰人控制,对西班牙人北上贸易将造成巨大威胁。1626年5月,西班牙舰队300士兵在台湾东北部海面三貂角登陆,占领了鸡笼(今基隆)。上岸后,他们立即在社寮岛上筑城,名曰圣救主城。此后占据淡水,控制北台湾长达16年。

在新航路开辟的全球背景下,台湾海峡开始弥漫起西方列强争霸的硝烟。一个原本不起眼的福建人由此被推上了台海争霸的历史舞台,他就是郑芝龙。

- 海上称霸 -

1624年夏天,郑芝龙跟着荷兰人从澎湖撤退到了台湾西南部的大员。荷兰人派他建立一支武装船队,配合英荷联合舰队,巡逻台湾海峡,阻止西班牙和葡萄牙船只北上去日本贸易,同时也阻止福建商船南下到马尼拉跟西班牙人做生意。不过仅仅一年之后,郑芝龙就选择自己组建船队单干了。郑之所以自立门户,与当时台海形势变化有很大关系。

1625年秋天,颜思齐率部到台湾诸罗山(今嘉义)捕猎,中途不幸染病身亡。李旦回到日本后,同年10月也在平户去世。台湾魍港基地顿时群龙无首。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魍港群雄推举郑芝龙为新盟主。三十而立的郑芝龙继承了义父李旦在台湾留下的雄厚资产和强劲人马,随即竖旗招兵,与17个闽南海上豪强,结拜为“十八芝”(即十八支武装船队的先锋首领)。他的名字正是这个时候从“郑一官”改为“郑芝龙”。

郑芝龙屯兵台湾,经营海上,纵横闽粤,亦盗亦商,福建沿海地区大批民众不断投奔而来。他的势力不断壮大,乃至达到“聚艇数百,聚徒数万”的规模,出现了一个已见雏形的汉人政权。在海禁严格时期,商、盗有时合而一体,难以区分。在大陆政府看来,郑芝龙不过是当时东海最大的“海贼头”。郑芝龙他们则认为自己是商人,最多算从事走私活动的非法商人。

郑芝龙日益壮大的海上武装,在闽粤间呼风唤雨,明朝军队多次派兵追缴,均以失败告终。明政府对其无力剿灭,只得转而招安。1628年9月,郑芝龙接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率部众三万余人,船只千余艘,离开台湾,返回家乡。

郑芝龙返乡之时,正逢福建连续三年大旱,饥民无数。刚从台湾归来的郑芝龙给福建巡抚熊文灿出了一个办法,建议召集饥民赴台垦荒,而开垦的基本经费都由郑芝龙等人来提供。郑芝龙跟熊文灿在崇祯年间组织的这次移民,乃是第一次由中国政府来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

郑芝龙想要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绕不开荷兰人。荷兰人统治台湾和对外贸易的总枢纽在热兰遮城。他们在台湾据点主要是和西边的大明帝国做贸易——他们把中国生丝和瓷器带到欧洲市场,赚取巨额利润。荷兰占领台湾的38年中,运销到全世界瓷器约1500万件。

令荷兰人气恼的是,贸易主动权从来都没有真正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他们买卖商品往往需要依靠中介商郑氏家族的介入。郑芝龙的海商集团与荷兰人的碉堡隔海相望,彼此都想掌控台湾海峡的贸易主导权。荷兰人想以台湾为基地,直接在东南沿海贸易;郑芝龙方面则要求货物由他们来供应,便于操纵价格。郑芝龙他们把大陆和日本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荷兰人只能待在台湾。

荷兰人知道,协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最终决定,以海上劫掠的方式逼迫明朝政府答应其自由贸易的要求。荷兰海军派出几十艘最新炮舰,联合中国海盗刘香,组成一支庞大舰队开始对福建沿海进行攻击,明军被迫应战。1633年,金门料罗湾海战爆发。明军以郑芝龙为前锋,出动数万水师迎战。

面对荷兰军舰的强大炮火,“海贼王”郑芝龙自有一套应对打法:集结小船进攻大船,贴近后再行放火。“江湖大佬”郑芝龙用他的江湖义气和最高悬赏,将这种近乎拼命的打法发挥到了极致。二十多年后,他的儿子郑成功也用同样的办法在台海对付荷兰人。

这场大战郑芝龙获得了大胜,为他赢得了威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击败强大的欧洲舰队,郑从此成为真正的台湾海峡霸主。自此,福建海商可以稳定的将荷兰人需要的货品送往台湾,再由荷兰人船队输往欧洲,台湾从这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东西方转口贸易的枢纽。

- 反抗者 -

1642年,荷兰人北上攻陷鸡笼(基隆),结束了西班牙在北台湾的统治。西班牙人的天主堂被改建成荷兰的安东尼堡,台湾人称之为淡水红毛城。荷兰的势力延伸到北部,进入其统治台湾的全盛时期。

今天的基隆港

凡事往往盛极而衰。随着前往台湾的大陆百姓日益增多,荷兰人不断提升人头税,已到了横征暴敛的程度。荷兰人在台期间,汉人数量增加不到一倍,税收额度竟增加了15之多。除了赋税重,他们的征税方式往往也很粗暴,多是采取暴力方式。加上荷兰士兵歧视汉人,双方常常引发冲突。

1652年9月7日,台湾当地汉人由郭怀一领导发动起义,反抗荷兰人的压迫统治。郭怀一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人,曾是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招安后,他留在台湾,居住在赤崁一带,继续组织大陆移民开垦台湾,逐渐成为汉族移民的首领。这次起义中,他率领起义民众攻占赤崁,准备夜袭热兰遮城,把荷兰人彻底赶出台湾。但因实力悬殊,起义很快被镇压,郭怀一也中弹身亡。随后荷兰人大开杀戒,杀死汉人三四千人(当时台湾汉人总计约1.5到2万人)。

郭怀一起义是荷兰统治台湾的分水岭。起义虽然失败,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也自此进入末期。9年之后,荷兰人迎来了噩梦——郑成功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与福建商人对台湾海峡的争夺
简明快速了解台湾历史,从上古到清朝
明末台湾为什么会被荷兰人占据?
明朝时“割让”台湾给荷兰了吗?荷兰人为什么能占据台湾?
管窥郑成功
台湾自古以来——吕正理《东亚大历史》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