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实际上杨家将真正有本事的就传了三代,其他的后人都是名不见经传,正史中根本都没有记载,完全符合“富不过三代”这句谚语。
第一代杨家将——杨业
杨家将就是歌颂了北宋初年的名将杨业一家满门忠烈,保家卫国的事迹。而历史上杨业是确有其人的。
杨业少年时就武艺高强,喜欢打猎,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打的猎物也比别人多。杨业自幼就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刘崇也很重用他,多次立下战功,国人给他起个绰号“无敌”,刘崇还赐给杨业刘姓以显示荣耀。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宋史》
公元968年,当时正是宋朝在进行统一战争,北汉当然是宋朝攻击的对象。北汉继位皇帝刘继元让杨业(刘继业)与冯进珂领兵镇守团栢谷,抵御宋军。第二年,宋太祖赵广胤御驾亲征,杨业因为寡不敌众,于是逃回太原。刘继元气的罢免了杨业的兵权。宋军包围太原,杨业等人数次出击,都没有打败宋军,后来因为辽国出兵帮助,北宋才撤军。
等到了979年,北宋太宗征讨北汉,大军压境,北汉刘继元投降。但是杨业却还据城坚守,太宗一直听说杨业是位名将,就想招到麾下,太宗就让刘继元劝降。于是杨业投降,因为杨业熟悉边关情况,受到了太宗的重用,抵抗辽军。
太平兴国五年,辽景宗发兵十万攻雁门关,杨业亲自率兵绕到辽兵后面,和潘美(也就是小说中的潘仁美)前后夹击辽军,大获全胜。因为这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自从这次战役后,辽军很忌惮杨业的威名,为了除掉杨业,还派奸细上书暗中诋毁杨业,但是宋太宗很信任他,一点都不相信这些谗言。
雍熙三年,宋太宗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派两路大军出兵收复,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王侁和刘文裕为护军。各路大军接连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个州,但是后来东路军战败,各路大军不得不撤退。
宋太宗想要把这四个州的百姓撤回来,于是就让西路军潘美等人完成。然而此时辽国已经攻克了寰州,杨业提了一个好的建议,就是让云州百姓先出来,杨业亲自到应州抵抗辽军。再让朔州百姓出来入石碣谷,然后在石碣谷布置伏兵,这样三洲百姓都可以撤回,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
王侁这个家伙可能觉得西路军打的不错,就觉得不用这么麻烦,我们有几万精兵,还怕辽军吗?直接派兵去接百姓就行。也就是说王侁觉得自己很厉害,不怕辽军,那是因为他没见过真正的辽国精锐。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观点,潘美没有说话,可能也不反对。
王侁还笑话杨业“无敌”的称号,气的杨业说我虽然是降将,但是皇帝待我很好,我应该冲最前面。杨业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但是你们都觉得我怕辽军,所以我当先锋,并指着陈家谷口说,你们在这里布阵,接应我。
于是杨业出发,结果就是王侁看杨业老长时间没回来,就觉得杨业打了胜仗,打跑了辽军,王侁怕杨业抢了功劳,就直接离开了谷口,潘美想制止,但是没成功,于是潘美也离开了谷口。后来听说杨业败了,就直接跑了。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宋史》
而杨业与辽军大战完,回到陈家谷口,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就想着完了。最后杨业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杀了数百名辽军,被俘。杨业感念太宗知遇之恩,绝食三日而死。太宗知道了一切,为杨业精忠报国的事迹感动。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像潘美等人都受到了处分。
第二代杨家将——杨延昭
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杨六郎的原型,因为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又因为杨延昭很厉害,数次打击辽军,辽国人把他看成六郎星君下凡,所以叫杨六郎。
杨延昭从小沉默寡言,但是很喜欢行军打仗的东西,父亲杨业说这孩子像我。每次杨业打仗都带着杨延昭。慢慢的杨延昭成长为真正的战将。
杨业死后,杨延昭继承了杨业的事业继续保卫大宋江山。杨延昭在军中威望很高,每次获得了赏赐他都分给士兵,并且也很关心士兵的生活,于是部下都很爱戴他,也肯为他卖命。
公元999年,杨延昭当时在遂城,辽军攻打过来,包围数日,因为城小没有过多的准备。辽国萧太后亲自指挥作战,杨延昭组织城内的一切力量守城,夜里泼水到城墙上结冰抵抗辽军。最后因为结冰城墙太滑,辽军退兵。宋真宗很高兴,杨延昭升任刺史。
有一次,宋真宗在大名,召杨延昭前往皇上的行营处询问边境情况,杨延昭都能对答如流。于是宋真宗很高兴,对人们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边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很值得嘉奖。”
杨延昭时期,宋朝正处于防御辽国时期,很少主动出击,但是杨延昭守卫边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宋真宗一直很信任他。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杨业儿子除了延昭和延玉,还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但是剩下的正史中都不出名。
第三代杨家将——杨文广
杨文广在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是杨延昭的孙子,而实际上他是杨延昭的儿子。
杨文广曾经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跟着出征。
后来宋英宗以杨文广是名将之后,于是派去抵抗西夏兵,并且还立了一些战功,被皇帝任命他为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杨文广七十多的时候,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这时候献上很好的策略,可是没等到朝廷有信,杨文广就去世了。
杨文广的功绩和父亲、祖父相比差的不少,因为这时候北宋和辽议和,基本上没有大的战役,和西夏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争。所以杨文广虽然想报效国家,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北宋也重文轻武,慢慢的武将退化。以至于后来发生了“靖康之耻”,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正史中,以后的杨家基本上再也没有出现能征善战的将军。
综上所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它又高于生活,所以历史上的杨家将根本没有小说或者评书中的杨家将那样厉害。并且杨家将是北宋初年的事情,而北宋灭亡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按照富不过三代的情况,杨家将不可能世世代代都是千古名将,所以等到北宋灭亡时,杨家后人早就销声匿迹了,怎么出来救国。至于七郎八虎闯幽州,穆桂英挂帅,这样的故事只能在小说中看到了,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 潘仁美不是凶手
北宋杨家将很威风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真实历史:佘太君和穆桂英根本不存在
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后人碌碌无为,搬出了天波杨府!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