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爱大熊猫的,都应该知道胡锦矗”

胡锦矗(中)与同事们讨论问题

胡锦矗(左)测量大熊猫产崽洞

青年学子敬送大熊猫玩偶

胡锦矗(左)用无线电给大熊猫定位

胡锦矗(中)给学生上课

胡锦矗与夫人在一起

在“竹厅”与先生告别

黄乘明(胡锦矗先生第二届八五级硕士研究生)

谁是胡锦矗?

胡锦矗,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并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

胡锦矗先生大半生研究大熊猫,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荣获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72项,其他荣誉100多项。因他对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贡献,他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被国内外同行称为“熊猫大学”,他被誉为中国的“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直接培养了100多名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已成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栋梁,他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又已经开始培养学生。他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和各大熊猫保护区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送别先生

2023年2月16日晚上10:08,“胡家军”的微信群炸群了,弟子们发出了一条条悲痛的信息,公告我们最最敬爱的恩师、94岁高龄的“熊猫爷爷”胡锦矗先生因病离开了我们。

随后网络、媒体纷纷报道胡老师逝世的消息,其中一份媒体刊发题为《谁是胡锦矗?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他?》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简单的道理阐述了胡先生在大熊猫研究和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告诉人们在喜爱大熊猫的同时,应该知道它背后还有一位叫胡锦矗的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发布的讣告获得3000多网友的浏览关注,成为浏览量最多的消息之一。

著名作家、早期跟踪报道胡老师的谭凯用精辟的语言表述了胡老师与大熊猫的关系,“如果大熊猫要在人类中选择朋友,胡老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

19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大熊猫管理机构和保护区的代表、恩师亲人和家乡代表500多人,怀着对先生无比崇敬和悲哀的心情,自发前来送先生最后一程。

吊唁的人群挤满了容纳100人左右的大厅,一直排到室外。全国相关学会、协会,大学和科研院所、大熊猫主管机构和保护区等50多家单位给先生家属和治丧委员会发来唁电表示哀悼,150多个花篮摆满了吊唁大厅,一直延伸到门外的道路两侧。殡仪馆储存的鲜花连续卖断了几天,家属和治丧委员会不得不向参加追悼会的代表发出“心意已到,不需要再送花圈”的友情提示。

先生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里,法学院的青年学子自发在先生的楼下摆放大熊猫玩偶和留言,表达对“熊猫爷爷”逝去的哀思。

竹子是大熊猫唯一的主食,在“竹”厅告别先生,送先生最后一程,具有特别的意义;给来宾准备的小吃中,弟子们专门准备了一道甘蔗甜点,与“竹子”有异曲同工之义,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追忆先生。

先生的遗体安放在竹厅中央的鲜花丛中,先生的遗像挂在房间正中,慈祥地望着众人。

告别仪式,哀乐响起,竹厅沉浸在悲伤之中,而一直是阴霾笼罩的天空,突然露出了一缕阳光照进吊唁大厅,仿佛上天来给先生送别。仪式的最后,家属播放了一段先生的留言。那是先生尚还清醒时,在病榻上给弟子和年轻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期望。

“今天与大家在视频上共聚一堂,为大熊猫保护事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共同努力,希望年轻人走出家门,多在野外跑一跑,看一看,多做一些观察,了解大熊猫的栖息地如何?大熊猫的发展状况如何?为大熊猫的保护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弟子们默默发誓,一定继承先生的遗愿,为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后备力量。

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先生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永远鼓励着弟子们前进,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席科普专家,中国科协脊椎动物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如果有来生,还让我做您的学生好吗?”

李春(胡锦矗先生九八级硕士研究生)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胡锦矗先生。他出生在风软花香的阳春三月,是中国动物学领域声名显赫的大家,尤其在大熊猫保护研究领域贡献卓越,名贯中西,是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大熊猫之父”。

为了照顾外省市的学生,他都坚持使用夹杂着一半四川话的“川普”

我与先生初识在1994年的夏天,但深究起来,我们之间的缘分早在我的少年或儿童时期就开始了。先生与我是老乡(后来才知道)。先生的儿子胡叔叔与我父亲是同事,两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先生的儿媳曾阿姨与我母亲关系甚好,经常来我家串门。

我家旁边的楼梯转角处,墙上有镂空,与外界相通。胡叔叔喜欢养蜜蜂,他在那里安放了一个木头蜂箱,蜜蜂从墙上的镂空处飞出飞进,但并不会打扰到楼里居民的生活。每年夏初,他会戴着白纱头罩,在我家门口割蜂蜜。我会趴在窗台上,看着蜜蜂嗡嗡地围着他转,乳白色的蜂蜜十分黏稠,经他的手缓慢流入盆中,让我感到紧张、刺激又新奇……

1994年夏天,我保送上了大学。其实,我志不在生物,但保送生的专业是不能自选的。于是,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换专业。系主任专注地看着我,耐心地听,最后面无表情地断然拒绝。没有了退路,便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由于理科知识结构欠缺,我的大学读得很辛苦,所幸最后几个学年的年总评成绩年级第一,有了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并有幸成为先生门下的学子。

先生学识渊博,文理皆通,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每次授课,为了照顾外省市的学生,他都坚持使用夹杂着一半四川话的“川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即使在六七十岁高龄,也都全程站立讲解,手写板书,密密麻麻地写了一板又一板。从上课到下课,整个半天,中途从不间断,仿佛生怕漏讲了一个知识点。学生都是熬不过他的,经常从后门偷偷溜出去。

通常情况下,授课结束,趁学生们在忙着誊写板书、整理笔记的时刻,先生会倚靠在窗前,稍作休息。他会微笑着看着大家,偶尔还会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窗外的光从他的头上逆照进来,形成一圈光影晕开,让我看不清楚他的脸,但能感觉得到他的开心和满足。

先生的古文功底很深,文笔极好。他有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的习惯,那是他打腹稿的时间。先生的文章、书稿几乎都是一气呵成,无需做过多改动。但他对学生论文的修改却极其严格、仔细、考究,精确到每一个字、词的用法。第一次拿到被修改过的论文,通篇密集的标注痕迹,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但先生却只说了一句话:“任何实验结果都尽量不要使用绝对的用语,因为科学发现是不断变化的、是相对的。”这句话对我影响深远,既是对我懵懂科学认知的点拨和指引,也在后来的人生中,不断循正我的言行的偏差。

直到我把一头长发剪成板寸站在他面前,他才允许我出野外

先生是个极有修为和涵养的性情中人,年轻时酷爱饮酒,既爱以酒会友,也喜欢自斟自饮,这一点与我父亲极为相似。每年重要的节假日,中秋或元旦,先生都要在家中款待学生。亲自备食材,亲自下厨。通常请客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准备,等我们到他家中,他会一脸轻松地表示,全搞定了,不让我们进厨房帮忙。先生的厨艺很好,在餐桌上会力劝学生喝酒,男女学生都一样。我最喜欢吃他做的豆豉蒸小黄鱼,骨头都是酥软的。先生的生活极其自律,早上6点起床打太极(他80大寿时,我送了他一套大红的太极服,讨个吉利),还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中午聚餐,有时他会悄悄走进卧室休息,任由大家在外面餐桌上继续打闹,我们经常会在张狂之中突然发现,老师不见了……

先生很宽厚、豁达、淡泊名利,对学生极其仁爱、宽容并竭力帮助。野外工作环境恶劣,很是辛苦,有些地方人迹罕至,甚至有人身安全的危险,师姐师妹们基本都不出野外。但我想去。开始先生很干脆地拒绝,想来也是,一群男人堆里夹杂一个女的,实在不方便。但我喜欢跑野外,不甘心放弃,每天跟在先生后面哼哼唧唧地请愿,连续好几天,直到我把一头长发剪成板寸站在他面前,他才气恼地把我领到带队老师面前,算是应允了。

年轻的时候,每次出野外,先生都要坚持亲自带队。后来年纪实在大了,弟子们不放心,让他留在营地,他就到处转悠,找寻可口的食物,等傍晚收工回营再带大家一起去结结实实饱餐一顿。先生给学生的野外补贴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少师兄在毕业时还能有一笔不菲的存款。

先生总喜欢背后夸人,却从未见他批评过学生,最生气的时候也仅仅是沉默不语。记得刚上研究生时,他约我在办公室谈事情,我迟到了几分钟,他很生气,脸都涨红了,却也是一句话不说,把我晾在一边就是了。其实,我宁肯他批评我几句,因为这样让我太难堪、太难受了,但却从此再也不敢迟到了……

为了培养我对野生动物的兴趣,先生把养在办公室外面的两只草鸮交给我喂养,让我每天早上去农贸市场买猪肝,然后切成小块,装在不锈钢的托盘里,再放进铁笼。由于从小就十分厌恶生肉的气味,不要说触摸,即使让我闻一下,都会让我几顿饭没有食欲,所以,虽然草鸮很可爱,但这个简单的工作对我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高温酷暑下,每天清洗那个粘满肝脏残渣的托盘,其中的滋味就“不摆了”……我想先生早就看出了端倪,隔壁的鱼类专家邓其祥教授也应该是看出来了。所以,每天下午当我从冰箱里拿出猪肝时,邓老师就会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坐在我旁边,一边抽烟,一边看我切猪肝,大多数时候他都沉默不语,偶尔叮嘱一句,“慢点儿切”。

我想胡先生对我是有期待的,所以,当推免研究生的录取工作一结束,他就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拿上一大串钥匙,领着我,打开一扇标本室的大门。昏暗的光线下,阴冷的空气中,是一排排高高的木头柜子,一屉屉地拉开,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全是老鼠标本。不同种类,不同地域,不同性别……至少几千例!一对一地讲解,手把手地教我测量、分类、制作标本的方法。他交给我两个任务:整理鼠类标本室;寒假回家抓老鼠,练习做标本。他告诉我,对鼠类的科学研究是哺乳动物研究的基础。

后来,先生送我到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习,再后来,由于项目的需要,我又辗转斧头山、雅安、北京动物所……每一站先生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直至论文答辩结束。

研究生毕业后,由于个人原因,原定留校的我离开了母校。临别先生之前,我流泪了,我是真心难过、真心舍不得,先生总是能够虚怀若谷、洞察秋毫,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趁着年轻,去把博士读了吧。”

老师能支撑这么多天已经是奇迹

想起先生,自然会想念师母。师母是四川医学院(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非常优秀的外科医生。由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原因,她的一生吃尽了苦头,让她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即便如此,师母还是善良慈爱的,尤其对学生,往往慈母之心溢于言表。 初识师母是刚入大学第一周。那天早起,我发现自己的眼睛红肿得像兔子眼,布满血丝,我吓坏了,下意识里,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去校医院,而是一路狂奔到她家求救。当时师母正穿着一身白色睡衣忙着抓跳蚤。她养了两只波斯猫,不知在哪里惹了一身的跳蚤,传得家里到处都是,让她十分气恼。但她一见我那惨样儿,立刻拿出眼药水帮我治疗,并交待我护理方法。

离开先生和师母后的时光忙碌又慌乱,等到回首来时路,匆匆已过20多年了。2018年暑假,我返回母校,在半山腰的养老院见到了师母,她已经不认识我了,可怕的阿尔茨海默症夺走了她的记忆,除了先生,她谁都不认识了。先生每周带着鲜花去看望她一次,躺在病床上,她仍会在先生面前撒娇,仍会告诉先生她发现了哪里的点心好吃,让他去买回来分给学生们品尝……那样的场景,与二十几年前的回忆整合在一起,让我当场怆然涕下,但师母的思想却已停留在另外的世界,连我的难过也感受不到了。

去年春天,匆匆回四川公办,顺便探望先生。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听力减退厉害,与我交流困难,但思维仍然敏捷,为了不冷落我,他在我面前滔滔不绝地说话,讲科研项目、讲师兄们的近况……足足说了半个多小时。其实,他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不想打断他,我只想那样近距离地看着他,看着我亲爱的老师,心中百感交集。我知道那是他的午休时间,也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便匆忙与他作别。先生坚持站起来,送我到电梯口,依然是一句话也不说,他都没有看我一眼,只是挥手告别。我的心里堵满了惜别的泪水,却也是难开口。

暑假来了,我带着两个孩子坐上了返回母校的航班。第二天,我在宾馆里得到师母突然深度昏迷的坏消息。两天以后,师母永远地离开了……我想这也是缘分吧,师母给了我机会,让我送她一程……

先生是个不擅用言语表达情感的人。在等待师母醒来的时光里,他只是静静地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动也不动。我拿了一张小板凳,紧凑在他旁边陪坐着。师母的葬礼,先生没有参加,但从殡仪馆回来,我看到坐在书房里的他,红肿的眼眶里闪着泪光……

2022年的冬季是对老人极不友好的一个冬季。刚刚立春,我就接到了先生进ICU的消息。过两天,又收到了先生在ICU的视频。经历了三个不眠之夜后,我终于拖着行李箱在去机场的路上订了机票。

母校的新校区很大很漂亮,修建了联排别墅,但我还是喜欢又旧又小的老校区,我也选择了学校的宾馆,虽然陈旧,但很亲切,连气味和放在楼梯间整理衣冠的镜子都是当年的。推开窗户就可以看见校园的小树林,掩映在小树林中的一排黑砖白缝小楼是生化实验楼。我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记忆深刻的生化实验,还记得每一次刷试管刷到水滴倒挂不住的得意、第一次成功跑胶后的兴奋、因为偷懒没有戴手套导致指尖失去知觉的恐慌……

生化实验楼的背后是理科大楼,胡老师的办公室在六楼……

回到学校的第二天,天气阴冷潮湿,下着小雨,这是四川冬季常见的天气。下午四点钟是医院的探视时间。我在ICU的探视视频中见到了老师。我们得知,就在我们坐在ICU外的长椅上等待探视的时间里,老师刚刚经历了一次心脏复苏,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通过医生严谨的措词,我知道,老师能支撑这么多天已经是奇迹,一切都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2月16日晚上10:08,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4岁。

躺在灵柩中的先生,依然眉宇蔚然,慈祥安定。跪在先生的灵柩前,胸中的悲伤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瞬间将我淹没。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心中有那么多的话想对先生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每一次都以为下次还有机会。我也才发现,这么多年,我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当面对先生说过。现在的我,却只能问一声:

“老师,如果有来生,还让我做您的学生好吗?”

胡锦矗先生九八级硕士研究生 李春

供图/黄乘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追忆形意拳大师韩辅桐先生
程千帆: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
握别
杜桂萍:张锦池师晚年生活素描
1集纪录片《大熊猫回家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