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复原!扭转危机,人类做对了什么

世界气象组织(WMO)年初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指出,经过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在逐步淘汰了近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后,不仅大气臭氧洞的持续恶化已得到遏制,而且臭氧层还在显著恢复。

尽管两极臭氧洞的完全恢复还需几十年、上百年,但这说明通过人类的努力,减缓甚至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并非不可能。然而,要让臭氧层完全复原,甚至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人类还需要对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2023年初,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关于臭氧损耗状况的最新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经过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近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被逐步淘汰。这不仅遏制住了臭氧洞的持续恶化,而且使臭氧层显著恢复,减少了有害紫外线对于地球生命的辐射伤害。目前,臭氧层修复已走上正轨,有望在40年内复原。具体而言,南极和北极上空臭氧层有望于2066年左右和2045年恢复,全球其他地区则有望于2040年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不过,情况真的这么乐观吗?

南北极上空相继出现臭氧洞

1985年,英国南极科考队约瑟夫·法曼等在著名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南极哈雷湾观察站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严重臭氧损耗,从而使南极臭氧洞这一严重的环境危机走入全球视野。

臭氧洞的发现引发了全球的极大震动和担忧,围绕臭氧层保护的各项工作被迅速推进。为了制定具有实质性控制措施的新协议,1987年9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织的“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氟氯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在加拿大东部城市蒙特利尔召开,出席会议的有36个国家和地区、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当年9月16日,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五项氟氯碳化物、三项哈龙的生产、使用控制基准、淘汰时间表和贸易做了严格的管制规定。这些物质主要用于制作发泡剂、制冷剂、喷射剂、清洗溶剂、灭火剂等溶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南极臭氧洞几乎每年都会季节性地发生,且面积越来越大。1992年和1993年10月,臭氧损耗非常严重,平流层部分区域臭氧浓度下降了99%。1998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观测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连续近100天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同年9月的空洞最大面积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790万平方千米。

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出现在2000年9月9日,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990万平方千米(图1)。如此大规模的臭氧洞已经能危及到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和阿根廷圣克鲁斯的南部地区。

不仅是在南极上空,臭氧洞事件也出现在北极,只是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大约每10年一次。历史上,北极在1997年和2011年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臭氧洞。2020年3月,北极地区再次形成了更大的臭氧洞,此次臭氧低值区域面积约600万平方公里,几乎达到3个格陵兰岛的大小(图2)。其中,符合臭氧洞标准(臭氧总量数值低于220DU)的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千米。这说明臭氧总浓度的减少是全球性的。

“治愈”路上的第一缕曙光

《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之后,为了加快进程、纳入更多发展中国家,并扩大禁止化合物种类等目的,《伦敦修正案》《哥本哈根修正案》《维也纳调整案》《蒙特利尔修正案》《北京修正案》等先后获得通过,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真正落地。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这一协议。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盛赞《蒙特利尔议定书》是“迄今为止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引起恐慌的臭氧层空洞,为何如今却不再被提及?本身就是谎言?
人类努力起效了?南极上空的大洞正在“愈合”
由北极“史上最强” 臭氧洞说起
臭氧层出现恢复迹象
南极巨洞尚未填平,人口密集地区臭氧层又开始瓦解,或是非常短命物质作祟
1979年以来最长!臭氧层空洞持续时间破记录,面积竟达2480万平方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