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目睹家人忽视老人的抑郁症,你会怎么做

抑郁症,已经不是一个陌生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抑郁症人口将近1亿。有一个群体鲜为人知,那就是占比0.5%的老年抑郁症群体。而他们,恰恰最需要被关注。

但现实中,患抑郁症的老人,可能遭遇这样的处境:老人向子女倾诉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却不被家人重视和理解。当目睹家人忽视老人的抑郁症,你会怎么做?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广东卫视每周四晚21:10《你会怎么做》!

正确认识抑郁症,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

“老年人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家里吃的穿的都不用你担心,什么也不要你做”“我们都伺候着你,你哪里会得什么病呢”,面对老人对自我的一个消极态度,子女没有重视却认为老人在“矫情”。

店内嘈杂,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场关于抑郁症的求助。但当老人的女儿离开后,后桌的女士行动了。她为老人端来了一杯水,没有言语,却用行动传递了一份温暖。

老人向女儿抱怨道:“我现在整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女儿却不以为然:“老年人睡不着觉很正常,你没有抑郁,会把我搞抑郁你知道吗。”女儿认为老人生活上没有压力和负担,只是瞎担心罢了。“精神类疾病你千万不要得,人家会笑'死’我们的”,听到这里,坐在远处的粉衣女孩摇头表示听不下去了。

老人的求助,被女儿当成了嫌弃。粉衣女孩儿表示自己听不下去了,径直走向店外“透口气”。女生的爱莫能助,是善良者的无奈。而困在抑郁症中的老人,则在无奈自己纷乱的心绪。

沟通是应对抑郁症最好的开始

“抑郁症?你一不上班,二呢我也不要你给我带孩子,家里吃的穿的我都给你备好,你抑郁什么?”面对老人的求助,女儿却认为大题小做。几乎从一开始,后桌的女生就察觉到了异常。“抑郁症它是精神病啊,你得了精神病啊,那我送你到精神病院去了!”对抑郁症的污名化,让老人更不敢向家人倾诉。

面对老人的病情,女儿不仅不理解,反而还指责老人就是心态不好,不够阳光。后桌的女生轻轻皱眉,仿佛触动到了什么。当女儿离开后,女生主动上前询问:“您没事吧?”身边的男同伴也关心道:“怎么了爷爷,你可以跟我们说。”

不被家人理解的苦闷,终于有了倾诉的对象。听着老人对自我负面的评价,两人不断安慰:“生病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生病,这不是什么说不出来的问题。”

他们从精神上开导老人,鼓励老人跟家人好好地沟通。或许,沟通也是应对抑郁症的开始。为此,女生走出了小店和女演员沟通了起来;另一边,男生也没闲着,一直开导着老人。

女生说出关于自己爷爷的遗憾,同时向女演员建议在老人病情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随后,女生带着女演员走回店内。

疾病和老人之间,需要子女的坚定守望

在最后一组观察中,剧情刚一展开,就引起了店内几位顾客的关注。“抑郁症是精神病,你这样讲出去,我们怎么做人?做不好做人了。”因为种种原因,老人的抑郁症常不被看见。

当女儿对老人的指责愈发激烈,旁桌的一位女士起身上前:“打扰一下,慢慢聊,不要跟他那样讲。”面对老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女士却鼓舞道:“不能这样想,家里有一个老人,那个家都是温暖的,至少有个人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家。”女士不断鼓舞老人,让老人感觉到在家庭的被需要感。

随后,女士转身对女演员传授应对措施,并且再三嘱咐,一定要重视起来。疾病和老人之间,需要子女的坚定守望。

在今天的几场观察中,善良的每一个路人里,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一份遗憾,有一份“如果当年老人在世的时候,我可以做得更好”的遗憾,不要让自己有这样的遗憾。同时,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对于老人的关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年焦虑症
全国每天有1370多位老人“迷路”,怎样帮他们安然回家?
老来不自在怎么解?
人生最后终将“一个人”
老人认捐慈善基金后不幸辞世 子女继续完成其未了心愿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