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孩子不爱上的兴趣班,家长该逼着小孩上吗

电影《阿甘正传》

孩子的教育问题向来都是新生爸妈们常常讨论的话题。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都是“逼”出来的,如果不对他们严厉一点,将来孩子会埋怨父母,网上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不逼孩子,以后社会就逼他”。

但也有很多家长提倡“快乐教育”,让孩子自由成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尽量不“逼”孩子去做事。

果果妈妈:

事实上,“逼”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只是看被“逼”的程度。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逼”可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外界压力,这种外界压力从本质上来说,跟父母承受的家庭压力、职业压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在外界压力下,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去缓解,让自己向前;

同样地,这种外界压力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动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只是,压力要适度,“逼”的力度也要适当。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

孩子一开始兴致冲冲地说要学某样东西,家长也支持,于是各种道具都花钱给备好了。

结果孩子没上几节课,就说自己不学了,不喜欢了。这时候,家长要是该逼孩子继续上呢?还是说就听孩子的,不上就不上了?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家长需要去搞清楚,孩子为何说不上了。

这时候,其实便需要有大人的适度逼迫了。

01)对于前一种的孩子,如果家长放任,听之任之,那么很可能在今后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难以有始有终,长期过于随心所欲,会让孩子形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家长适度的逼迫,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有利于去塑造孩子的品格,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02)而对于后一种情况的孩子,则是一种对困难的回避表现。一次两次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长期这样应对困难,却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回避困难的模式。

而在长大后,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生活人际关系中,更多地也会带着避免失败趋向的动机去应对挑战,而不会想要追求成功。

相反,这时候父母能够适当的鼓励孩子再去尝试,适度的逼迫从外部动机让孩子能坚持下去,挑战困难,或许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当孩子坚持过了,体验到了成就感和喜悦,内心对于这样的活动可能不再是之前仅仅感兴趣,而是有了特殊的意义,真正的喜欢上,这时候就不需要父母的逼迫,孩子也会自发地去继续学下去。

有些原则性的、重要的事情、常识性的事情,必须从小培养好,适当逼。

比如基本的吃饮食习惯、不打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等。权威式的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有明确的要求,可以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与孩子能平等交流。在与孩子的互动交往中,父母是有原则的,也可以让孩子养成原则意识。

此外,对于父母来说,难的可能是知道哪些该逼,哪些不该逼。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逼迫多点体验,但不逼孩子“热爱”:

孩子在初期时,可能难以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这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去体验,体验一段时间后,真的不喜欢父母也不必逼了。

2)逼迫孩子在困难中坚持

无论是谁,遇到困难会想逃避是自然不过的。但如前所述,如果让孩子总在困难中逃避,终究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时候,父母恰当的逼迫,或许可以让孩子坚持下去,至少解决了眼前的困难,有成功的体验后在放弃。

3)一些试错成本高的,比如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孩子明显难以承担试错后果的,便需要父母的逼迫。

弗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和控制。

父母的逼迫,把握好度,便是在教育、塑造孩子;而超过了度,便可能走向教育的对立面,成为使用父母权威来操纵和控制孩子的父母。

而给孩子自由,也要让孩子知道有限度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END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成绩好,真是“盯”出来的吗?家长不如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新型教育: 让孩子开心、自由、随性? 北大教授指责: “毒鸡汤”!
挫折教育越早越好,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孩子,成长过程会更“畅快”
倾听和陪伴胜过千万次的说教
家长们,少壮不关心孩子,老大徒伤悲 | 孩子五个最关键的成长期4
《让孩子学会思考》:独立思考能力,是家长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