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愧疚”教育好用,但对孩子而言并非如此,这就是一种情感支配

和朋友逛街聊天时,我们谈起了当下父母比较关注的话题:孩子的教育问题

她坦言告诉我:“愧疚式教育真好用,我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女儿特别懂事、也很听话”

还不了解情况的我,那时就特别积极地向朋友请教方法

有一次,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写作业到凌晨还没有结束

在迟迟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朋友狠狠地甩了自己两个耳光

看着妈妈生气抽打自己,懂事的女孩内疚地以为:“都怪我,惹妈妈生气了”

为了不让妈妈再做出“自我惩罚”的伤害行为,女孩加快书写速度,很快就完成了之前一直完成不了的作业

听完朋友沾沾自喜的“愧疚式”教育介绍,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直到中午的一通电话把我拉回现实

当时,正处于烈日当头照的大中午,躲在肯德基里乘凉的朋友还不忘“查岗”

她先是用手机打开家里面的监控画面,然后又隔空传话:“写完作业记得把家里面收拾一下,你看爸爸妈妈每天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你要学着懂事听话一些”

女孩刚开始隔着屏幕不说话

可奈何朋友越说越激动,甚至还开始抱怨说:“你这什么态度呀,跟你说话怎么不理人”

大概是情急之下吧,女孩脱口而出:“你总是说那么多,道德绑架有意思吗”

一句反质问让朋友尴尬地僵在当场,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新看法

原来,“愧疚式”教育好用是好用,但对孩子而言并非如此

我们也可以看看身边那些生活在愧疚状态下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有几个是快乐的,大多数都被道德绑架所束缚,甚至一点自我快乐感都没有

所以,愧疚压迫对孩子就是一种心灵伤害,更是家长教育上的不理智想法,也希望大家都不要把愧疚教育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01

愧疚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感支配

有位爸爸,趁着月色写了一篇小短文

开文的一句“女儿今天又跟她妈妈吵架,她以前不是这样的…”,算是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爸爸介绍说:

“我有一个特别勤快的妻子,每天起一大早给女儿煮饭,可妻子却不吃早饭,每次非要等女儿吃完饭后才吃”

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这本来是大爱无私的温馨画面呀,爸爸又为什么焦虑烦躁呢

原来,妈妈非要等女儿吃完饭才肯吃早餐的原因

不仅仅是把好的早餐留给孩子,而是用“我饿着肚子等你吃早餐”来强调当妈的有多辛苦

而这种过度强调的“好”,也并不是孩子需要的那种“爱”

在女儿看来,妈妈这种单方面“施加”的好,就像是一种变相“控制”的爱

特别是在特意强调“对你有多好”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被迫承受这样的“爱”

比如,女儿挑食不好好吃饭时,妈妈就开始强调自己有多么辛苦

·“我天还没亮就起床到菜市场买新鲜活鸡,光是炖汤就用了3、4个小时”

·“还有这些青菜,为了让你尝到不一样的味道,我特意剁碎做成蔬菜饼”

·“晚上这顿饭我足足花了一下午时间,你现在就随便吃那么几口,你对得起我忙活的一下午吗”

听完妈妈的一顿诉苦委屈,女儿每次都强迫自己多吃一些,就连平时不太喜欢的鸡汤,也硬生生逼自己多喝了一碗

本来以为这种特意强调的“爱”,可以让孩子一直意识到妈妈的“好”

殊不知,愧疚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感支配

正如爸爸那句“她以前不是这样的…”,尽显当父母的无奈,也或许是不能理解的疑惑

可为什么宁愿强迫自己喝鸡汤也不想让妈妈失望的女儿,到了后来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跟妈妈吵得不可开交

这就是愧疚式教育的负面作用,你在不停地支配孩子的情感、也消耗他们的情感能量

而一直生活在“不喜欢”、“太痛苦”环境下的孩子,早晚也会因为承受太多心理压力而爆发

所以,愧疚感教育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持久性、也是伤人于心的

如果孩子反过来抵抗和你争吵了,这说明他的情感能量已经被消耗得所剩无几,没有之前那么重视、自然就是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了

02

孩子太内疚,亲子关系也会疏远

对孩子内疚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你以为的“为你好”,或许根本就不是孩子需要的“好”

·你以为“强调牺牲”就是爱,这也许就是用“以爱之名”的绑架

·你以为向孩子诉苦就能理解当父母的不容易,实际只不过是内疚中的让步

我认识一位妈妈

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丈夫因工作调动到非洲已经好几年了

特别是在那几年的带娃辛苦、独自付出里,她就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委屈与牺牲

两个儿子不听话了,她会哭诉:

“我每天那么辛苦都是为了谁,你们怎么都不知好歹”

“你俩看看我这身衣服穿了多久,我都多少年没买过新衣服了,一门心思全都放在你们身上,你看看你们干的什么事,太让人伤心了”

“你爸一年到头在外边回不来家,你们作为家里的小男子汉,为什么就不能多替妈妈想想呢?是不是非要把我逼走了,你们才甘心呀”

这些直戳心窝的话呢,无非是让两个孩子都背上沉重的枷锁

而妈妈的这些哭诉、与牺牲强调,也彷佛是在告诉孩子:“我身上的所有不幸都是来自你们”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妈妈也袒露说,她的两个儿子学习能力并不差,只不过是一到考试时就发挥失常

一直以来,妈妈也认为儿子就是粗心大意、平时对学习太不上心了

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多上点心、负点责,她才故意说那些激人的话

可这种“激将法”真的管用吗?并不会

从人性角度来说,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带着内疚感去生活,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总是过度强调你的“牺牲”,这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还会让孩子产生极重的心理负担

就像案例中的妈妈,她一个人照顾一大家子,确实很辛苦,身上的大度与牺牲精神也的确值得大家去尊重、珍惜

可主动牺牲是一回事,主动强调牺牲又是另一回事

这就像是你让给孩子一颗糖,然后又道德绑架孩子要给你更多糖一样

因为前期的甜也不足已弥补后期的苦

所以,愧疚感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特别伤人、沉重的,它深深地禁锢了孩子的自由,也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

03

愧疚感好用,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愧疚感好用,但也是在加剧孩子的自卑

因为,愧疚下产生的爱是没有灵魂,也是没有自主性快乐的

有一位妈妈,每次吃鱼的时候都只吃鱼头

她觉得“鱼肉有营养”,所以把鱼肉都让给儿子,自己默默地吃着鱼头

这种为孩子默默付出一切的行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默默无闻的爱

可妈妈却一直告诉儿子:“什么好东西都让给你,你可不能不知道好歹,把这些鱼肉都吃光了,以后可要对你老妈更好一些”

可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男孩一直特别讨厌吃鱼肉,但他又一直强迫自己接受

像某次家庭聚会时,有个亲戚不停地给他夹鱼,碍于情谊只能默默接受

本打算最后把鱼肉打包给家猫吃,可奈何亲戚太热情了,不一会就堆满了一大碗鱼肉

当时,还有人起哄说:“今个这碗鱼肉不吃完,就不能走出这个门,大伙盯紧了呀”

听到这样的话,男孩当时只能强忍着恶心把一整碗鱼肉全部吃掉

明明是开玩笑的话,也明明可以拒绝这种玩笑话,可男孩并没有,他反而选择被迫接受

这种自吞委屈,其实就是属于愧疚感所带来的后遗症

像过去的数十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男孩根本就不懂得拒绝

被欺负了忍气吞声,被指挥了还要笑着帮别人把事情做好…

因为,男孩从小到大都认为:“如果不照做,就是有违道德”

于是,成年后再陷鱼肉风波时,即便是看到鱼肉恶心得想吐,即便是再怎么难以下咽,他也强迫自己吃得一点不剩

而这种自吞委屈、和强迫接受,也是一种精神压迫

妈妈把鱼肉让给孩子吃,这是爱孩子的行为,可“爱”孩子这件事一定不能沾染任何目的

男孩的妈妈就是这样

她一边为孩子牺牲、把好东西都让给孩子,另一边又特意强调:“你以后要对妈妈好一些”

这种“你要知道报恩”的教育,看起来似乎是在告诉孩子感恩之理

实际错就错在不该刻意强调

要知道,你那“以爱为名”的强调,也只不过是愧疚感当下的短时效应罢了

正如,我们希望孩子懂得感恩、知道体谅父母这件事

你现在对他们强调再多牺牲、说再多的委屈,或者以再多的“以爱为名”去感化,孩子都不能真正理解、感受

毕竟,无法切身体会的感觉,只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特别是当背负的心理压力、矛盾痛苦多了起来时,等待孩子的就是情绪爆发的不受控制

他们会把过去的委屈、和不甘通通发泄出来,以前有多么在乎、现在就有多么无所谓

04

孩子好不好,跟愧疚没多大关系

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优秀的尖子生,可孩子成绩好不好跟愧疚没多大关系

像有些家长就认为,吼孩子几声、不如跟他们诉诉苦,效果也更能立竿见影

这就是处于视觉上的错误认知

8岁半女孩豆豆,再次开学后就是一名三年级小朋友了

前几天看到豆豆时,我发现她真的一下子成熟不少

就像以前,豆豆每次放学回家都直奔小区滑滑梯

每次不管妈妈如何商量“先写作业”都无动于衷,每次也是最晚回家的那个小朋友

但现在却不同了

前几天,下雨过后的天气格外凉爽,女儿想起已经好几天不见豆豆找她玩了

于是,晚饭过后她专门到豆豆家邀请一起下楼玩

没想到,一向贪玩的豆豆这次态度大变,她回头看了看妈妈,然后又特别懂事地说:“不了,我还有作业没写完,你们去玩吧”

听到这样的话,当时感到特别诧异

也特别好奇豆豆妈妈究竟是用了什么妙招,才让孩子乖乖听话的

可当听完她的方法我再次沉默了

豆豆妈告诉我,这次期末成绩太差了,直接从上期末的“A”全部掉到“B”

老师也因为豆豆的学习问题专门沟通过,大家都认为:孩子身上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个学习态度

也就是那一次,刚好又赶上豆豆妈跟爸爸在吵架

一气之下,妈妈更是图个嘴快地说:“大不了不过了,我要永远离开你们”

豆豆听到这句话连忙抱着妈妈大哭:“妈妈不要生气,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

第一次尝到被豆豆抱大腿的服软滋味,妈妈也似乎找到了教育上的捷径

于是,接下来但凡是遇上豆豆不听话了

她都自顾委屈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都离开了,何必在这里受那个委屈”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对孩子愧疚式的教育例子

可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跟他们有没有产生愧疚感又有什么关系呢

愧疚感的本身是伤人与无形中,可孩子的学习却是实打实的知识与积累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那可能是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难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那也是日常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认为“都怪我,让妈妈委屈了”,那愧疚状态下就无法自信学习

所以,愧疚感教育从来都不是对孩子有利的方式,每个人也有自己决定“要不要”这样做的权利

而我们在遇到教育上的问题时也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要尝试用愧疚教育让孩子妥协,掌控孩子也不如了解孩子更有意义”

毕竟,任何好的关系建立都是从了解开始,你不多低头看看孩子,又怎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次吼完孩子,都很后悔”,无法控制自己的妈妈,其实同样无助
今天哈哈生日加小年,双喜临门
冲突过后,和女儿一起成长!
角色
孩子被人欺负怎么办?
《 好妈妈不妨“懒”一点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