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临江仙》:一首极有意境的词,人到中年才会懂

转眼间,80后们也都进入了中年。人到中年,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开始习惯沉默,越来越喜欢回忆往事,但常常会发现,那些天真无邪的欢声笑语,再也找不到了。翻开发黄的老相册,看看曾经的自己,想想缱绻的往事,不觉泪湿衣衫。

临江仙

陈与义(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

午桥:桥名,在洛阳之南。

还记得吗?当年在午桥上畅饮,座中尽是英雄豪杰。皎洁的月光倒映在长长的河水中,无声又无息。在杏花的稀疏倩影中,人们吹着笛子一直到天亮。

回想起来,二十多年就像一场梦一样过去了。我虽然保住了这个身子,但是一路走来步步心惊。闲来无事时,登上小楼看雨过天晴的美景。古今多少历史沧桑,都已随风而逝,只有渔夫们三更时的歌唱,才让人想起它们。

陈与义(1090-1139)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巨大变迁,这首《临江仙》作于他的晚年,当时故国已沦于敌寇之手,他追忆起曾经的往事,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上阕,词人回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那时,在洛阳的午桥上,常常高朋满座,大家畅饮欢谈,好不快活。这首词,最美的一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在纷纷飘落的杏花下,人们吹着长笛,悠扬的乐声此起彼伏,意境美不胜收,可见北宋时洛阳之繁华。

下阕,词人抚今追昔,不禁悲从心中起。国破家亡的痛苦、亲朋好友的离散、仕途的失意,让他觉得20多年就像一场梦一样。词人只能强忍悲愤,独自登楼远眺。最后一句,词人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杨慎的《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显然化用了陈与义的词。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走过的那条路,不管多么艰辛,没有同样经历的人,永远也不会懂。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曾经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圈子。你和他们之间,如同隔了一堵高墙,曾经在一起的欢笑再也找不到。

于是,中年的人,慢慢学会了将心事埋藏在心底,越来越习惯于一个人独处。

静谧的夜晚,独自漫步在小径上,那些甜蜜的往事,都像电影片段一样,在月影下迷离恍惚。那些沧桑的岁月,也都溶化在一杯苦涩的咖啡中,只漾起浅浅的泡沫,浮现在梦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雅课堂•陈与义】吹笛天明,渔唱三更——《临江仙》
陈与义很经典的一首词,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沉醉千年的9首最美词作,第一首一出世便封神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临江仙》
二十馀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南宋 陈与义《临江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