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橐龠”

说“橐龠”


陇菲

(摘自1985年《古乐发隐》

《龠、龢与竽、笙》)

在吹口众多之龢笙,发展成为吹口统一之巢笙的过程中,在中国先秦即已出现了一种变体乐器——“橐龠”。

老子《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李白《于十八应四子举落弟还嵩山》诗“吾祖吹橐龠”一句,即用其典。

这所谓的橐龠,是在北狄游牧民族中,改造巢笙,将其匏斗换作皮橐而产生的变化乐器,亦即今日之风笛(Bagpipe)的前身。这种皮囊,比之匏斗,更多了一种功能,那便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可作为风箱使用,此所谓“橐”。

老子《道德经》所谓的“橐龠”,见之于形象资料的有山东武班祠汉石刻像之鼓吹乐伎图。

其器在匏斗与两支乐管之间接有一个皮囊。有了这个皮囊,便可避免在奏者换气时破坏乐曲连续性的弊病。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又见之于汉石刻像的“橐龠”,虽在中原早已失传,但在中国西北的哈萨克族中却可见其踪影。

哈萨克族萨满所用的法器“Jelbuaz 哈萨克风笛”,即是橐龠。

这种皮囊,后来又发展成为风笛之腋下风箱(Bellows),及风琴(Organ)之风箱(Bellows)。

田边尚雄先生说:“今日印度称为蛇踊时所用之笛,名曰poongi,又有名tourmrie者,亦有名magoudi者。其所谓匏,又取cuddosnut之实中之空者,插入二簧管,为一种风笛。”

这所谓“tourmrie”,正是“橐龠”之音译。其器与山东嘉祥武班祠汉石刻像鼓吹乐伎所用之橐龠,正相仿佛。

二〇一七年十月廿二日增补于京东燕郊独弹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 |05章| 天地之间像个风箱,是万众误解
(元)赵孟頫书安素轩石刻老子《道德经》
赵孟頫书安素轩石刻老子《道德经》
赵孟頫小楷安素轩石刻老子《道德经》
元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安素轩石刻
赵孟頫小楷 石刻版本——老子《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