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优秀的家庭教育,本质都是爱的教育。
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永远都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打孩子,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打孩子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体伤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被打的孩子,身心都受伤

有父母觉得,打孩子、骂孩子是一种教育方法,可很多时候,这都是父母的一种情绪宣泄。

而被打的画面将会成为孩子幼小的人生中最恐怖的过往,由内向外地打碎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父母的拳头下,他们无力反抗,只能内耗,甚至放弃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不管以什么名义打孩子,最后为此买单的永远只有孩子自己。”
父母的拳脚相向,日积月累下来,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让孩子不断受到伤害。
而孩子终其一生,都难以治愈心里巨大的创伤。

父母的暴力,也会遗传给孩子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除了会让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悲观厌世,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具有暴力倾向。
那些看了别人安安静静在一边玩的孩子,再顽皮也不会有攻击行为。
而那些看了别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孩子,很多都出现了攻击行为,就连女孩也不例外。
其实父母打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父母打孩子,等于给孩子做了一个不良示范,让孩子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合理的。
正因为有样学样,生活在暴力之下的孩子,渐渐的,也会把暴力当成解决问题的方式。
正如纪录片《镜子》里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

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暴力的家庭就会有暴力的孩子。
它就像一场无止境的轮回,不断在孩子身上复制。
当孩子学会举起拳头的时候,就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一生,这三种妈妈最“可怕”

孩子的优秀,不是打出来的

真正持久有效的教育,都源于父母的爱和智慧。
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医生拉希勒·布里格斯曾经说过: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级的认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的管教,而是错误的管教方法。
如果方法正确,孩子不仅不会受伤,反而会因此得到成长。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他教育儿子和女儿,从来没有打过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他只会耐心沟通和引导。
世界上最丑恶的武力行为就是大人打孩子,这是恃强凌弱。”
没有打骂,他的孩子比很多同龄人都优秀。
儿子郑亚旗18岁开始自己养活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企业家。
女儿郑亚飞,名副其实的学霸,被美国6所知名大学录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孩子的优秀,从来都不是打出来的。
就如英国的一句谚语所说的: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
父母的循循善诱,以身作则,才是孩子变好最需要的养分。

李玫瑾说: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有怎样的'观念’,接受过怎样的教育。”

决定孩子将来变成什么人的要素,都在渗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希望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拳头落在孩子的身上,别亲手把孩子推向悲剧的人生。

希望所有的孩子,在回忆起自己父母时,内心充满的是温暖和勇气,而不是心酸和失望。

你认同的话,记得点个“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会过上两种人生吗?
善用鼓励教育,不做三等父母
管教孩子有方法,“暴力”教育最没用,教育孩子这3个方法很实用
孩子的“性格养成期”,性格教育对孩子尤为重要,家长不可小瞧
管教孩子的8大忌讳,每一条都关乎孩子的未来!
治孩子作业拖拉、磨蹭,这个妈妈的做法绝了!值得每个家庭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