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加减法分药味的加减 方剂的合并
方不在多,贵乎加减得法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他的著作中就非常明确地强调这种思想。古代医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良效的方剂,我们要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这些宝贵经验。但是临床上运用古人的方剂时,还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因证进行加减变化,才能效如桴鼓。所以说对于方剂的运用,贵乎加减变化得法。如《外科正宗》有“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的说法。《易简方论》有“方取简练,不求繁多。盖简练熟历,则一茎草可化丈六金身。繁多散漫,则头绪杂,而莫知所以”之论。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指出:“与其方多而不效,莫若方少而意深。”清代医家陈修园也有“方不在多,贵乎加减得法”的论述。
可见运用前人的药方,绝不可生搬硬套,要注意加减。正如《成方切用》序言中说:“设起仲景于今日,将必有审机察变,损益无已者。”又说:“苟执一定之方,以应无穷之证,未免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所致杀人者多矣。”
方剂加减法分药味的加减、方剂的合并、药量的增减不同
再从疾病来看,人体的疾病很多,且其传变兼杂,转化不停,实不可胜数,若想每一疾病制订一方,是不可能的,故前人在方剂运用方面,又创加减之法。例如《伤寒论》的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若兼见项背强几几者,则加葛根;兼喘者则加厚朴、杏仁;误汗,遂漏汗不止者,则加附子;误下后,脉促胸满者,则用桂枝芍药汤;更加有微恶寒者,则去芍药附子;若病已七八日,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有热色,身痒者,则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则用桂枝麻黄一汤。
再如桂枝芍药汤,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属太阴者。本方与小建中汤药味、药量均相同,后者只多一味饴糖则名为小建中汤,治伤寒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或脾虚腹痛,虚劳等病,治病与桂枝芍药汤大不相同。
再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药味完全相同,只是用量不同,则方名不同且治证亦不同,这是药同而意不同的加减变化。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功用:行气除满,治痛而闭者。小承气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大黄四两,功用:治阳明潮热,大便难,腹实痛。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功用:治支饮胸(腹)满。
明代许宏曾说:“伤寒之方一百十有三,其中用桂枝麻黄者大半,非曰繁杂,在乎分两之增减也……在乎智者能精减也。”日本丹波元坚氏说:“盖用方之妙,莫如加减,用方之难,亦莫如加减。苟不精仲景之旨,药性不谙,配合不讲,见头治头,滥为增损,不徒失古方之趣,亦使互相牵制,坐愆事机者,往往有之,加减岂易言乎。”
临床治疗时对药方进行加减是必要的不易的
曾治一韩姓女中学生,因精神刺激而患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失眠、多疑、幻听,经常听到腹内有人和自己说话,喜独处,少言语,表情痴呆,饮食少,大便秘结,月经后错,舌苔薄白脉沉。
诊断:(气郁不舒、痰气迷心型)癫证。
治则:舒郁开窍、坠痰安神
方药:生香附12g,郁金12g,青礞石20g(先煎),炒黄芩10g,生大黄6g,全瓜蒌30g,生白芍12g,生牡蛎30g(先煎),灵磁石25g(先煎),菖蒲10g,远志12g,吴茱萸2g,乌药10g,炒神曲12g,生赭石25g(先煎),生铁落50g(煎汤代水)。
本方取《内经》生铁落饮之“下气疾”;取《医学心悟》生铁落饮之菖蒲远志以开心窍;取礞石滚痰丸之青礞石、大黄黄芩坠痰清火;又加郁金瓜蒌(白金丸变法)、生香附、乌药、吴茱萸以理气化痰;生牡蛎、灵磁石定魂志、安心神;神曲助金石药品之吸收运化。
此方服后诸证减轻,以后本此方稍事加减(后来去乌药、郁金,加钩藤、生地、川连。第三次改方去磁石、礞石、菖蒲、牡蛎、吴茱萸,加珍珠母、天竺黄),共进百余剂而痊愈。
此例即古方、时方、经验方相结合进行加减而成,但加减变化要心中有数,药与药之间,药与法之间,药与方之间等等,均要有机地内在联系,不是散乱无章的拼凑。如《汤液本草》序中所说:“或以伤寒之剂,改治杂病;或以权宜之料,更疗常疾;以汤为散,以散为圆,变异百端,增一二味,别作他名,减一二味,另有殊法。”丹波元坚氏评此曰:“此乃变通之极致,非粗工所企知也。”李梴在《医学入门》论方剂变化时说:“外感内伤,当依各门类加、减、穿、合、摘,变而通之……千方、万方,凡药皆然,知此则处方有骨,正东垣所谓'善用方者不执方,而未尝不本于方’也。”
学习方剂要多,使用方药要约,方不在多,贵在加减精当。正如《灵枢·禁服》篇曰:“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
临床中加减变化的七个方法
一加:即在原方上加一二味药,或是加重原方中一二味药的用量。
二减:即在原方中减去一二味药,或减轻原方中某药的用量。
三裁:如裁衣那样,即在原方上裁去目前不需要的一部分药物。
四采:即在保留原方主要药物的基础上,再把其他方剂中功效最突出的,或配伍最巧妙的二三味药采摘过来。
五穿:即把所需要的二三个或三四个药方的主要部分,有主次轻重地穿插起来成为一方。笔者自拟的麻杏二三汤,就是把麻黄汤中的麻杏二味采过来,再加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穿起来而成。
六合: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有方剂合并,结合起来使用。笔者在治疗久久不愈的胃脘痛时,常用自订名的“三合汤”,即是把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合起来用。如痛处固定或有时大便发黑、疼痛较重者,可再合入失笑散方,则又名“四合汤”。
七化:即是把经过变化的药方,除再次与症状、治法、人、地、时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核对无误外,还要仔细分析药方中各药的组织配伍和药力比重、用量大小、先煎后下、炙炮研炒等是否合适,各药之间以及与证候、治法之间是否有着有机的联系,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治疗特长并纠正其原药的所短等等,使药方达到比原方更符合治疗要求的效果。
有些有效的新方,往往是在这“化”中所出。实际上,“化”也就是要求把方剂的药物组织、配伍变化与证情、治法达到“化合”的水平,而不是一些药物彼此孤立地“混合”在一起。所以“化”既是方法,亦是要求。
(本文源自《焦树德方药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讲 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4
教你如何开处方
适合自学中医的:处方用药技巧!(实战运用)
名医孟景春:如何把握方剂的药量、配伍和用药比例
中医的用药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