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洪:但是我保留了一部分……(《肘后》“大方、大药”考)

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方”这个词,如“凡犀角、射罔、五注丸,并是好药,别在大方中”,“又有华佗狸骨散、龙牙散、羊脂丸诸大药等,并在大方中”等等。而通过葛洪在自序中提到的“余既穷览坟索,以着述余暇,兼综术数……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凡为百卷,名曰玉函”可知,《肘后》中所谓的“大方”,实际上应该就是指葛洪的另一部巨著——《玉函方》。虽然葛洪在编写《肘后》时,去除了大部分的“大方”的用药,但是也保留了一部分,只有保留了一部分“大方”的用药,才知道我们看的是葛洪的著作。

遗憾的是《玉函方》早已失传,这些《肘后》中所提到的“别在大方中”的方剂也随之石沉大海。然而幸运的是,《千金》《外台》等传世文献也为我们保留了一部分“大方”的味道(绵崽认为应该是故意的),也正是得益于此,我们才能将犀角丸、五注丸、龙牙散等这些“大药”的面貌大致还原出来。

例如:

一、《肘后方·治卒中五尸方第六》:“飞尸入腹刺痛死方。凡犀角、射罔、五注丸,并是好药,别在大方中。”

1、犀角丸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丸,治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方。

犀角屑 羚羊角屑 鬼臼屑 桂心末各四钱匕 天雄 莽草 真朱 雄黄各一两 贝子五枚,烧 蜈蚣五节 射罔如鸡子黄大一枚 巴豆五十枚 麝香二分

右十三味,末之,合捣,蜜丸如小豆,服一丸,日二,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满蜚尸,服如大豆许二丸;若恶气肿,以苦酒和,涂之;缝袋子盛药,系左臂,辟不祥鬼疰蛊毒,可以备急。

2、射罔丸

不可考,应与犀角丸、五注丸相类。

3、五注丸

《删繁》华佗录帙五疰丸,疗中恶,五疰、五尸入腹,胸胁急痛,鬼击客忤,停尸垂死者,入喉即愈。若已噤,将物强发开。若不可发,扣齿折以灌下药汤,酒随进之,即效方。

丹砂研  雄黄研  附子炮,各一两  甘遂半两,熬  豉六十粒,熬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令变色

右六味,捣下筛,巴豆别研令如脂,乃更合捣取调,白蜜和之,藏以密器。若有急疾,服胡豆二丸,不觉更益,以饮投之。此药多有所疗,杀鬼解毒,破积去水,良验。

二、《肘后方·治尸注鬼注方第七》:“又有华佗狸骨散、龙牙散、羊脂丸诸大药等,并在大方中。”

1、华佗狸骨散

绵崽:不可考,或与金牙散相类。 

2、龙牙散

《备急千金要方》龙牙散,治百疰邪气,飞尸万病方。

龙牙 茯苓各二两半 雄黄 枣膏 芍药各五分 干地黄 石斛 胡燕屎各三分 铜镜鼻 甘草 橘皮 芎藭 鬼督邮 远志 鳖甲各半两 狸阴二具 蜈蚣一枚 鬼箭羽 乌头 羌活 露蜂房 曾青 真珠 桂心 杏仁 防风 桃奴 鬼臼 鹳骨各一两 人参 大黄各一两半 苏子四合 白术二两

右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以知为度,当有虫从便出。

3、羊脂丸

《文仲》传尸病,亦名痎疟、遁疰、骨蒸、伏连、殗殜。此病多因临尸哭泣,尸气入腹,连绵或五年、三年,有能食不作肌肤,或二日、五日,若微劳即发,大都头额颈骨间,寻常微热翕翕然,死复家中更染一人,如此乃至灭门,疗之方。

獭肝一具,破,干炙  鳖甲一枚,炙  野狸头一枚,炙  紫菀四分  汉防己一两半  蜀漆洗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

右八味,捣筛,以成炼烊。羊肾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冷和,丸药如梧子大。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饮下之。其药合和讫,分一份头边著,一份悬门额上,一份系臂上。先服头边,次服臂上,次服门上者。大验。

三、《肘后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凡治伤寒方甚多,其有诸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青龙,白虎,四顺,四逆二十余方,并是至要者,而药难尽备,且诊候须明悉,别所在撰大方中。”

绵崽:这些都是《伤寒论》里的方子(“四顺”,即四逆加人参汤之别称),大家都十分熟悉,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肘后方·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又有镇心、定志诸丸,在大方中。”

1、镇心丸

《备急千金要方》镇心丸,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皆悉主之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苁蓉 远志 大黄 大豆卷 麦门冬 当归 细辛 卷柏 干姜各三分 防风 人参 泽泻 秦艽 丹参各六分 石膏 芍药 柏子仁各三分 乌头 桂心 桔梗 甘草 署预各七分 白敛 铁精 银屑 前胡 牛黄各二分 白术 半夏各八分䗪虫十二枚 大枣五十枚

右三十五味,末之,蜜枣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本无大豆卷、大枣。  

2、定志丸

《备急千金要方》定志小丸,主心气不定,五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方。

菖蒲 远志各二两 茯苓 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亦佳。   

《古今录验》定志紫葳丸,疗五惊喜怒不安方。

紫葳六分  远志十五分,去心  白龙骨七分  牛黄一两  甘草十分,炙  虎头皮十二分,炙令焦  人参  桂心  白术各八分  防风七分  麦门冬去心,熬  雷丸各五分  柴胡六分

右十三味,各别捣下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甚良。

五、《肘后方·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十一》:“其有风引、白鸡、竹沥、独活诸汤,及八风、石斛、狗脊诸散,并别在大方中。”

1、风引汤

《备急千金要方》风引汤,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二两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藭 防己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半 白术三两 杏仁六十枚 附子一两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佳。   

2、白鸡汤

绵崽:不可考,疑是越婢汤。白色和鸡放在一起,总是让人联想起些什么。

3、竹沥汤

《备急千金要方》第一竹沥汤,治两脚痹弱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沥五升 甘草 秦艽 葛根 黄芩 麻黄 防己 细辛 桂心 干姜各一两 防风 升麻各一两半 茯苓二两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合竹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4、独活汤

《备急千金要方》治脚痹,独活汤方

独活四两 当归 防风 茯苓 芍药 黄耆 葛根 人参 甘草各二两 大豆一升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5、八风散

《备急千金要方》大八风散 治诸缓风湿痹,脚弱方。

巴戟天 黄耆 桂心 细辛 天雄 萆薢 苁蓉 牡荆子 署预 菊花 萎蕤 山茱萸 秦艽 黄芩 石斛 白术 礜石(一作矾石) 厚朴 龙胆 人参 蜀椒各半两 附子 五味子各十八铢 菖蒲 茯苓 牛膝 乌喙 远志各一两 桔梗三十铢 芎藭 白敛 芍药各六铢

右三十二味,治下筛,酒服半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令微觉。

6、石斛散

《备急千金要方》内补石斛秦艽散 治风虚脚弱,手足拘挛,疼痹不能行。脚趺肿上膝,小腹坚如绳约,气息常如忧恚,不能食饮者,皆由五劳七伤,肾气不足,受风湿故也,悉主之方。

石斛 附子 天雄 桂心 独活 天门冬各一两 秦艽 乌头 人参 干姜 当归 防风 杜仲各三十铢 山茱萸 莽草 桔梗 细辛 麻黄 前胡 五味子各十八铢 蜀椒 白芷 白术各半两

右二十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不知,稍增至二匕。虚人,三建皆炮,实人亦可生用。风气者,本因肾虚,既得病后,毒气外满则灸,泄其气,内满则药驰之,当其救急,理必如是。至于风消退,四肢虚弱,余毒未除,不可便止,宜服此散,推陈致新,极为良妙。此既人情可解,无可疑焉。

7、狗脊散

绵崽:不可考。

六、《肘后方·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其十水丸诸大方在别卷。”

1、十水丸

《古今录验》十水丸,疗十种水肿方。

肿从头诸书云脚起,名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

肿从面起,名为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

肿从胸起,名为黄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肿从腹起,名为气水,乍实乍虚,其根在大肠,芫花主之

肿从股起,名为黑水,其根在肾,玄参主之

肿从头面起至足,名为悬水,其根在胆,赤小豆主之

肿从内起,坚块,四肢肿,名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肿从四肢起,腹大,名为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

肿从腹起,名为里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

肿从胸中气起,名为赤水,其根在心,葶苈子主之

右十味,分等,随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药,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捣末,合下筛,蜜和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为度,不下,日三。亦可散,未食服半钱匕,便利。明朝复服如法,再服病愈。禁饮,但得食干物耳。

七、《肘后方·治卒心腹癥坚方第二十六》:“腹中癥有结积,便害饮食,转羸瘦,治之多用陷冰、玉壶、八毒诸大药,今止取小易得者”,“其有陷冰、赭鬼诸丸方,别在大方中。”

1、陷冰丸

《备急千金要方》太一神明陷冰丸,治诸疾,破积聚,心下支满,寒热鬼注,长病咳逆唾噫,辟除众恶,杀鬼,逐邪气鬼击,客忤中恶,胸中结气,咽中闭塞,有进有退,绕脐恻恻,随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愠愠,如有虫状,毒注相染灭门方。

雄黄油煮一日 丹砂 礜石 当归 大黄各二两 巴豆一两 芫青五枚 桂心三两 真珠 附子各一两半 蜈蚣一枚 乌头八枚 犀角 鬼臼 射罔 黎芦各一两 麝香 牛黄 人参各半两 杏仁四十枚 蜥蜴一枚 斑猫七枚 樗鸡三七枚 地胆三七枚

右二十四味,末之,蜜和,捣三万杵,丸如小豆,先食饮服二丸,日二。不知,稍加之。以药二丸安门户上,令众恶不近。伤寒服之,无不即差。若至病家及视病人,夜行独宿,服二丸,众恶不敢近。

2、玉壶丸

《必效》玉壶丸,主万病,与麝香丸同效方。

雄黄研  朱砂研  巴豆去心皮,熬  附子炮去皮  特生礜石烧半日,研  藜芦各三两,炙

右六味,捣筛,蜜和,丸如小豆,以饮服二丸,得利病差。小儿黍粟一丸,以意量之。

3、八毒丸

《古今录验》八毒赤丸,疗五尸癥积,及恶心痛、蛊疰、鬼气,无所不疗。即是李子豫赤丸方。

雄黄研  真珠研  礜石泥裹烧半日  牡丹皮  巴豆去皮心,熬  附子炮  藜芦炙,各一两  蜈蚣一枚,炙,去足

右八味,捣筛,蜜和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一,极得吐下。欲长将服者,可减一丸。

4、赭鬼丸

绵崽:“赭鬼”,义不通。考《千金》《外台》有诸“殺鬼丸”方,“赭”与“殺”形近,“赭鬼丸”恐为“殺鬼丸”之误。

八、《肘后方·治胸膈上痰诸方第二十八》:“又有旋覆、五饮,在诸大方中”,“此疾有十许方,率皆相类,此丸最胜,用药虽多,不合五膈之名,谓忧膈,气膈,恚膈,寒膈,其病各有诊别,在大方中,又有七气方,大约与此大同小别耳。”

1、旋覆花丸

《备急千金要方》旋复花丸,治停痰澼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小便或涩或利,腹中动摇作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方。

旋复花 桂心 枳实 人参各五分 干姜 芍药 白术各六分 茯苓 狼毒 乌头 礜石各八分 细辛 大黄 黄芩 葶苈 厚朴 吴茱萸 芫花 橘皮各四分 甘遂三分

右二十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二,加之,以知为度。

2、五饮丸

《备急千金要方》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水停在心下;二曰澼饮,水澼在两胁下;三曰淡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由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方。

远志 苦参 乌贼骨 藜芦 白术 甘遂 五味子 大黄 石膏 桔梗 半夏 紫菀 前胡 芒消 栝楼根 桂心 芫花 当归 人参 贝母 茯苓 芍药 大戟 葶苈 黄芩各一两 恒山 署预 厚朴 细辛 附子各三分 巴豆三十枚 苁蓉一两 甘草三分

右三十三味,末之,蜜和,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之,以知为度。

3、七气丸

《备急千金要方》七气丸,主七气。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此之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凡寒气状,吐逆心满;热气状,恍惚眩冒,失精;怒气状,上气不可当,热痛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恚气状,积聚心满,

不得食饮;喜气状,不可疾行久立;忧气状,不可苦作,卧不安席;愁气状,平故如怒,喜忘,四肢胕肿,不得举止。亦治产后中风余疾方。

大黄二两半 人参 半夏 吴茱萸 柴胡 干姜 细辛 桔梗 菖蒲各二分 茯苓 芎藭 甘草 石膏 桃仁 蜀椒各三分(一方用桂心)

右十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酒下三丸,日进三服,渐加至十丸。

总结:

由上可见,《肘后》中的这些“大方”在《删繁》《备急千金要方》和《古今录验方》这些初唐以前的方书中多有所载录,唐中期的《外台秘要》在收录这些方的时候也是转引《千金》和《古今录验》的内容,而并未直接从《玉函方》中摘取。这提示我们《玉函方》很可能是在唐中期已经失传的,而生活在隋唐之际的孙思邈和甄氏兄弟则有可能窥视过《玉函方》原书或部分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备急千金要方》 > 卷十七 肺脏方(凡八类)飞尸鬼疰第八
千方百剂:大金牙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中恶门--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六
《张氏医通》香港脚门
小儿喜啼惊啼躯啼夜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