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丨临床验案丨中医药治疗甲流发热经验总结
userphoto

2023.04.07 黑龙江

关注
一、甲流的中西医认识
甲流属于流行性感冒的一种,是由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引发的一种具有季节性的传染性疾病。近期在我国大面积流行的主要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本病多起病较急,一般具有1-4天的潜伏期,临床多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发病,诸多症状中发热表现最为突出,通常体温多可达39-40℃,并为患者所苦。本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虽有一定自限性,但对于儿童、孕妇、65岁以上老人及有基础病者多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增加住院率及死亡率,因此临床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等方面存在优势。
甲流中医属于“疫病、时行感冒”的范畴,关于其论述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本病病位在肺卫,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低下感受时行疫毒之邪侵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而发病。本病初期多以表热实证为主,随着病情变化多由表入里,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气营两燔,内闭外脱之证;后期邪退正虚,主要表现为气阴两伤之证。

笔者对医院自2月19日—3月23日16时成人发热门诊甲流阳性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一个月来共接诊甲流阳性病例843例,其中以学生及青壮年占多数,占近90%左右,临床以轻症及恢复期患者居多,其中风热犯卫证者最多,约占80%左右,以下仅对甲流发热轻症及恢复期发热患者诊治经验进行总结,不足之处望同道批评指正。

二、甲流发热辨证论治
1
轻症

(1)风热犯卫证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或不发热,咽干咽红,或鼻塞、轻咳少痰,乏力,舌边尖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连翘15,金银花15g,薄荷9g,荆芥6g,淡豆豉8g,牛蒡子9g,桔梗9g,淡竹叶6g,甘草6g等)

中成药:银翘解热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热炎宁合剂、桑菊感冒片疏风解毒胶囊等。

(2)风寒束表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或纳差、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前胡10、淡豆豉9g,白芷12 g,川芎9g,羌活9g,独活10g,桔梗9g,柴胡10 g,枳壳9g,茯苓15,甘草6g等)

中成药:荆防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胶囊等。

(3)表寒里热证

辨证要点:恶寒,高热,头痛,肢体乏力、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解表清里,表里双解

方剂:大青龙汤加减(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0g,知母10g,金银花15g,大黄5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9g等)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连花清瘟胶囊等。

(4)热毒蕴肺证

辨证要点:发热、咳嗽频剧、痰黄粘稠、或夹血丝、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剂: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加减(炙麻黄 5g,杏仁 9g,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 10g,浙贝母 10g, 桔梗9g,黄芩15g,柴胡10g,甘草6g ,白僵蚕6g 蝉蜕3g,姜黄9g,生大黄5g等)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宣肺败毒颗粒等。

2
恢复期

气阴两虚证

辨证要点:倦怠乏力,口干,咳嗽少痰,心烦,多汗,纳差,舌红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润肺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5 g,麦冬15 g,玉竹15g,陈皮12g,柴胡10g,升麻6g,淡竹叶10g,黄芪15g,五味子9g,甘草6g等)

中成药:生脉饮、补中益气汤等。

三、中医外治法

关于发热的外治法的论述早在先秦时代的《五十二病方》详细载有敷贴、熏蒸、熨、药浴、涂敷、烟熏等多种方法,开创了中医外治法的先河; 搜索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发热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常用的有针刺(少商、鱼际、大椎等)、刮痧(膀胱经)、穴位贴敷(以脐贴常用)、熏蒸、药浴等,以上方法均可驱邪外出,使邪去热退,具有良好的疗效。

四、小结

甲流为流行性感冒的一种,人群普遍易感,具有一定自限性,大部人即使确诊甲流买不到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时亦不必惊慌,临床可通过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使热退症减,防止传变,达到痊愈。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病期间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稀饭、面汤、水果、蔬菜等水分较多之品,如橙子、苹果、梨等,蔬菜则主要以是青菜、果茎类为主。尽量避免大鱼大肉,或者过于油腻等食物。再者,忌食辛辣刺激性或者油炸类的食品。当然,补足水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饮水主要是以开水为主,可以适当加点食盐,切忌不要以饮料、矿泉水等来代替白开水,更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忌病情初愈剧烈活动引起爆发性心肌炎等危及生命。若用药数天后体温仍持续在40℃左右,伴有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者,可就近就诊于周边医院排除并发症可能,小儿尤要注意高热惊厥的可能,必要时配合物理降温及外治法。

END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李小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乡市发布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中医药预防方案(2022版)
江西发布今年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
小儿流感早防早治
名中医来把脉:收好几副小妙方,流感来袭也不慌!
甲流来势凶猛,别慌!应对它中医有办法!
甘肃省甲型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2017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