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项指标都正常,但我难受得要死!
在临床上不止一次听到患者诉苦:他真的哪哪特别不舒服,但医院检查什么问题没有,家里人还不理解他,说是心理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首先需要讨论一下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很容易养成根据医院生化影像指标的检查结果来作为判断健康的标准,这既是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也是我们选择相信专业意见的理性选择,事实上确实大部分的检查数据和我们的健康情况是有对应关系的,只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绝对。

现代医学的通常做法是通过现代化检测手段来关联各种疾病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但受限于科技的发展,关联方式只是基于解剖或者生化影像检测等相对微观、局部的手段,而对人类生命存活时的诸多生命现象还认知不够,例如人体经络是否存在,不少医学专家仍持否定态度。

既然这种关联性是在受限于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推论总结出来的,那么其必然存在准确率的问题,更不用说其检测目标是基于人体的局部而不是生命之整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无异是盲人摸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诊断结论存在偏差是完全可能的。

当出现偏差后怎么办呢,往往被现代医学认为是个例,但现在所谓个例越来越多,这就尴尬了——同样的标准,是否生病了结果完全不一样。在某项生化指标数据值之上的统一认为是病人,因此冤屈了一大批健康人群,在这条标准线之下的又统一认为是健康人,又因此耽误了不少病人的治疗,真是非常遗憾。


人是个性化极强的生命,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同样的检测指标对应的身体机能状态,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完全不算事,对另一些来说却已经可能严重不适了,例如呼吸频次、心率、血压这些指标。

我就接触过一个极端的例子:某患者平时身体无任何不适感,某次体检发现血压远远高于正常值,吓坏了,赶紧上降压药,但自从服药后头晕伴随身体极其不适,停药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那他到底算不算高血压?

又比如,临床上我遇见了不止一位心脏常有不适的患者,或是心脏部位常有刺痛感,或是常伴有心悸症状,或是胸闷加呼吸困难,但在医院各类心脏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他们身体健康么?至少我们中医认为他们是需要接受治疗的。

对我们个体来说,健康状态只有“是”和“否”两种结果,群体样本的或然率对我们来说意义可能只在于参考而已。所以只能说现代医学的标准还有待完善,或者是伴随科技进步,或者是伴随思维方式的优化。


那么对我们没有医疗专业能力的人群来说,怎样更好的判断身体是否出了问题?通过直观感知是一个好方法。

人体是非常智能的,当内部出现异常的时候,它会通过各种形式给我们提示,酸、麻、胀痛、昏沉、无力、困倦、燥热、寒冷……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这种感受。当某种感受经常出现,可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有的人会问,很多人平时没有感受到什么症状,结果突然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这是为什么?大病是小病的积累,任何疾病都不会跨越这个规律,只要是病,就会存在阴阳失调,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不适感。如果我们感知不到,那可能是我们的感知能力出了问题。


我们是否对自己身体——哪怕微小的变化,都能有一定的感知?这确实是一种能力。

感知能力变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观上的我们长期无视它的反馈,导致细小的不适合成为了一种“习惯”,慢慢这种不适反而成了正常感受;另一种是身体已经堵到一定程度,导致“麻木”了,相关信号无法传递到我们的神明之官(心)来处理相关信息,这和我们的健康程度(既包括身体,也包括心性上的健康)相关。

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感知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锻炼,方法也很简单:经常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当我们吃下每一口食物时,呼吸每一口空气时,吹到每一股风时,都可以去感受身体的反应——是寒热还是温凉?身体里对外部信息是正面还是负面反馈?进入体内的外来物到哪了?诸如此类。

如果能经常静坐或站桩则更好。另外关注呼吸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感受深呼吸时气流在体内的流动以及肚脐的起伏状态等等。

久而久之,我们的感知力会变得越来越敏锐,可谓妙用无穷,大家有机会可自行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中医11:窥见精确而完美的生命医学(中)
治未病是最好的健康管理
关于体检的23条箴言
不要迷信那些医学检测指标——杨泽华作品
为什么讲中医是哲学医学,西医是统计医学和概念医学?
功能医学真的可以有效阻止疾病进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