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实践技能·中基答辩50条
中医基础理论的50条答辩
来过过招吧
看看这些问答题
你能答的出来不
这些知识点是技能和笔试都要考的哈~~
1.什么是整体观念?体现在哪几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所谓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4分)
▪这一认识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主要体现在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6分)
【考点提示】
整体观念注意分三方面答题,答出加粗部分即有6-8分,本章知识点总结参考下列表格:
特点
具体内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辨证诊治
病、证、症
①病——疾病。②证——证候。③症——症状和体征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
①分析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②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③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出现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
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2.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有哪些主要内容?(10分)
【考官评分】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博,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5分)
▪阴阳失调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的偏盛和互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寒热性疾病的病理总纲。(5分)
【考点提示】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生理状态,病理则围绕阴阳失调作答。
3.什么五行相生?它的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10分)
【考官评分】
▪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资助的作用。(2分)
▪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5分)
▪其关系称为母子关系,也叫“生我”和“我生”的关系。(1分)
▪如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2分)
4.什么五行相克?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10分)
【考官评分】
▪所谓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拮抗的作用。(2分)
▪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5分)
▪其关系称为“克我”与“我克”关系,也叫做“所不胜”与“所胜”关系。(1分)
▪例如水克火,水是火的“克我”(即“所不胜”),火是水的“我克”(即“所胜”).(2分)
5.什么是五行相侮[wǔ]?产生相侮的条件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所谓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反向相克,故又叫反克或反侮。(2分)
▪其形成条件有三:
一是“所胜”(即“我克”)一方太过;(2分)
二是“所不胜”(即“克我”)一方不足;(2分)
三是既有“所胜”太过,又有“所不胜”不足。(2分)
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产生五行相侮。(2分)
6.试论五行相生理论在指导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0分)
【考官评分】
▪用五行相生理论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3分)
▪“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适应于母子两脏关系的虚证。“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适用于母子两脏关系的实证。(3分)
▪根据相生关系来确定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4分)
7.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实”。(5分)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5分)
【考点提示】
本题主要考察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区别,答出加粗部分即可得满分。
8.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五脏与奇恒之腑有何异同?(10分)
【考官评分】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一是功能不同;二是五脏藏神,而六腑除胆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三是形态有别;四是六腑从属于五脏。(5分)
▪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共同之处在于其生理功能均是贮藏精气;区别在于五脏多为实体性器官,而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性器官;五脏统领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从属于五脏。(5分)
9.心的生理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1)心主血脉
▪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2分)
▪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2分)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2分)
(2)心藏神
▪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4分)
10.心的生理特性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脏、火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使生机不息。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6分)
▪心气下降。心火下行以温肾,维持上下协调。(4分)
11.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1)主气、司呼吸。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3分)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3分)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4分)
12.何谓肺主行水?其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10分)
【考官评分】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2分)
▪肺主行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气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以濡养之,并在卫气的作用下化为汗液排出体外。(3分)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水液及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至各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和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3分)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肺为华盖,故说“肺为水之上源”.(2分)
13.何谓“肺主一身之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分)
【考官评分】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2分)
▪体现在两个方面:
宗气的生成。肺在主呼吸之气的基础上,将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气气化生成了宗气,宗气贯注心肺之脉,又进一步促进了气血的运行和肺的呼吸功能。(4分)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运动,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分)
14.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10分)
【考官评分】
▪脾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同时进行的。饮食物的消化和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5分)
▪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5分)
15.何为五液?其与五脏有何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五液指汗、泪、涎、涕、唾五者,为体表孔窍所分泌的正常液体,乃五脏精气所化.(5分)
▪与五脏的联系,即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5分)
16.何为肝藏血?其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4分)
▪其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六个方面:①涵养肝气。②调节血量。③濡养肝及筋目。④化生和儒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⑤为经血之源。⑥防止出血。(6分)
17.如何理解心与肺的关系?
【考官评分】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4分)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3分)
▪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3分)
18.试述心主血脉的机理及生理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即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心主脉指血脉与心连通,心脏具有保持血脉通利,与脉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3分)
▪心主血脉的机理,从结构而言,心、血、脉三者以心为主导,共同构成了循行全身的密闭系统,其中心与脉构成闭合通路,血充养于脉,脉约束血行,心气是血行的动力。(2分)
▪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心脏的正常搏动,是心气、心阳与心血、心阴矛盾运动的体现.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以心气充足、主血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2分)
▪心与脉二者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胸部感觉舒畅。(3分)
19.试述“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为“津血同源”。(2分)
▪津液和血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津液入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血液出于脉外则为津液,故而血与津液同源而相互化生,相互交会。(4分)
▪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液耗伤则血少。临床上大汗的患者,其血必虚,大出血的患者,其津液必少,不可再行发汗或使用破血逐瘀的峻剂,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和“亡血家”、“衄家”、“疮家”不可发汗之诫。(4分)
20.为什么中医说肺为娇脏?(10分)
【考官评分】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1分)
▪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3分)
▪简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3分)
▪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3分)
21.试论脾主统血的含义、机理以及临床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循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2分)
▪脾统血的实质,是脾气的固摄作用。(2分)
▪脾气的充足与否,取决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脾气的固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血液统摄有力。(3分)
▪脾气虚则统摄失职,可见多种出血病症,称之为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常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下部出血,治疗常采用补脾摄血之法。(3分)
22.试述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影响。(10分)
【考官评分】
▪肾具有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2分)
▪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状况呈正相关性,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2分)
▪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逐渐充盛,齿更发长;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的阶段,即青年期,机体便产生了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即天癸,此时便有了生殖能力;进入青壮年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真牙生长,筋骨健壮;随着人体逐渐地进入衰老期,肾中精气逐渐衰减,则发堕齿槁,身体沉重,天癸渐竭,生殖机能也渐衰。(4分)
▪可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2分)
23.试述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10分)
【考官评分】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2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肾阴、肾阳对于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肺、脾、三焦、膀胱、肝等脏器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原动力,尤其是肾阳,对津液的气化、布散、排泄具有促进作用.(4分)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肾气的蒸化和推动作用是尿的生成和排泄的重要因素。(4分)
24.试述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的异同。(10分)
【考官评分】
▪大肠主津和小肠主液主要是由于津与液在性状上的不同,津质地清稀,液质地稠厚。(2分)
▪小肠在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中的大量的水液吸收,其吸收的水液为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质地稠厚,故云:“小肠主液”。(3分)
▪大肠在传化糟粕的过程中,同时也吸收了饮食残渣中多余的水液,但多为清稀的水分,故称“大肠主津”。(3分)
▪虽然津与液有别,但说明大肠、小肠在功能上都具有吸收水液的功能,二者都与水液生成有一定的关系。(2分)
25.简述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各自的功能特点。(10分)
【考官评分】
▪上焦,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故其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3分)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脘部,包括了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故概括为“中焦如沤”。(3分)
▪下焦,指脐以下腹部,包括了小肠、大肠、肾、膀胱,以及女子胞、精室等脏腑和两下肢。下焦的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其生理特点,概括为“下焦如渎”。(4分)
26.以脾与胃关系为例,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10分)
【考官评分】
▪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的转输,但性能上各有不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5分)
▪脾与胃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转输,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5分)
27.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10分)
【考官评分】
▪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之元气,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二者又称为后天之气(宗气)。由三者结合而成为一身之气。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4分)
▪人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即元气,成为人体生气之根本。先天之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2分)
▪饮食物的水谷精微化生水谷之气即谷气,源源不断地补充一身之气。(2分)
▪谷气结合自然界的清气,生成宗气,上走息道行呼吸,贯注心脉行气血,下蓄丹田资元气。故称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2分)
28.何谓元气?其生成、分布与功能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分)
▪元气由肾精化生,根于命门。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出生以后,又赖后天水谷之气的培育,以保持元气的充足。“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4分)
▪元气的生理功能有二,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含有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为脏腑阴阳之本。(4分)
29.宗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2分)
▪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4分)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三个方面。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4分)
30.营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营气,是循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3分)
▪营气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化生,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3分)
▪营气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4分)
31.卫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卫气是循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2分)
▪卫气由水谷精微中的慓悍滑利部分化生,在脉外运行。卫气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2分)
▪卫气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6分)
32.气机失调有哪些表现?(10分)
【考官评分】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失调”。(2分)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通畅,称作“气机不畅”;(1分)
▪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作“气滞”;(1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2分)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作“气陷”;(2分)
▪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称作“气脱”;(1分)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作“气闭”。(1分)
33.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气为血之帅(6分)
①气能生血:一为营气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化生血液。二是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依赖于脏腑的气化作用。
②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气能行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肺气能辅心行血,并宣发布散至全身;肝气疏泄,能调控血液的运行。
③气能摄血:摄血,是气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血为气之母(4分)
包括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方面。血能养气,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血能载气,是指气盛载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并依赖血液之运载而循行于全身。大失血时,气亦随之丧失,为“气随血脱”。
34.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气能生津。指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2分)
▪气能行津。指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均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2分)
▪气能摄津。指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的有效控制,从而能维持其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2分)
▪津能生气。指津液在其输布过程中,受到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输布于脏腑组织和形体官窍,促进正常的生理活动。(2分)
▪津能载气.津液亦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而达于周身。故津液输布代谢正常,则气机调畅,称之为津行则气行.“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即是津气两伤.(2分)
35.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2分)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2分)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2分)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2分)
【考点提示】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全部得满分,仅答加粗部分也可满分.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考点总结如下:
起始经脉
走向
相交部位
交接经脉
手之三阴经
从胸走手
手指末端
交手三阳经
手之三阳经
从手走头
头面部
交足三阳经
足之三阳经
从头走足
足趾末端
交足三阴经
足之三阴经
从足走腹
胸腹腔
交手三阴经
36.何谓六淫?何谓七情?(10分)
【考官评分】
▪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称为“六淫”.(5分)
▪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称“内伤七情”。(5分)
37.试述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和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区别:主要为病因、病机的不同。外湿指病因而言,多由气候潮湿,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或涉水淋雨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指病机而言,由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变化。(5分)
▪联系:外湿入侵每易伤脾,湿邪困脾伤阳,则易脾失健运,滋生内湿;脾虚运化无力,内湿素盛者,又每易招致外湿入侵而致病。(5分)
38.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和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区别:外寒指病因而言,寒邪外袭,多见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空调致冷等,均为感受外寒的途径。内寒指病机而言,是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其形成多与脾、肾的阳气虚衰有关。(3分)
▪主要区别为病因与病理变化的不同:外寒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致病因素,内寒则是因机体阳气虚损而表现出寒象的病理变化。外寒是以寒为主,属实寒;内寒是以虚为主,属虚寒.(4分)
▪联系:外寒不解,必然会损伤阳气,病变发展可导致阳虚内寒;而阳虚之体,抗邪无力,又易感外寒而致病。(3分)
39.水湿痰饮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痰饮与水湿,皆为水液代谢失常所致,异名而同类。(2分)
▪四者皆为阴邪,性质有所不同: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则呈弥散状态.(4分)
▪又有密切联系: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2分)
▪因此有时水湿痰饮不予严格区分,例如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又可相提并论。(2分)
40.七情内伤是怎样影响脏腑气机的?(10分)
【考官评分】
▪七情内伤,可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4分)
▪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1分)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方面.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1分)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则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可见气虚乏力病症.(1分)
▪恐则气下,指恐惧过度,导致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或恐惧不解而伤精.(1分)
▪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1分)
▪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1分)
41.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直接伤及内脏,包括①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②影响心神: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故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甚至精神失常。③数情交织,易伤心肝脾。④易损伤潜病之脏腑。(4分)
▪影响脏腑气机,包括:①怒则气上。②喜则气缓。③悲则气消。④恐则气下。⑤惊则气乱。⑥思则气结。(3分)
▪多发为情志病。情志病,系指其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1分)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2分)
【考点提示】
本题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可重点关注,现将重要知识点总结如下: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优,肾在志为恐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则气聚,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
42.过度安逸的致病特点变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其致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可致脾胃等脏腑机能活动呆滞不振,久则影响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4分)
▪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阳气失于振奋,以致脏腑经络机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抗病力下降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3分)
▪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3分)
43.痰饮是如何形成的?(10分)
【考官评分】
▪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痰饮。(4分)
▪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2分)
▪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2分)
▪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2分)
44.瘀血的形成机制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血出致瘀:各种外伤致血脉损伤而出血;脾不统血、肝不藏血、热灼脉络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其所出之血未能排出或既是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5分)
▪血行不畅致瘀:如气滞致瘀、因虚致瘀(即气虚或津亏致瘀)、血寒致瘀,以及血热致瘀等因素,因而导致瘀血停积。(5分)
45.何谓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病势出入的关系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所谓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所发生的盛衰变化。(3分)
▪邪正盛衰直接影响着病势出入。病势出入包括表邪入里、里邪出表。(2分)
▪表邪入里,多是由于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强,或正气较虚,抗邪无力等,以致邪气深入.(2分)
▪里邪出表,多是由于疾病过程中,正气渐复,抗邪有力,病邪由里透表.里邪出表多提示病趋向愈.(2分)
46.何谓风气内动?风气内动病机有哪几种类型?(10分)
【考官评分】
▪风气内动,是指脏腑精气阴阳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理变化,具有眩晕、麻木、抽搐、震颤特征的病理。(2分)
▪风气内动(内风)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4分)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属实性病变;肝阳化风乃阴虚阳亢所致,属虚实错杂病理;阴虚风动、血虚生风主要是阴血亏损、筋脉失养所致,属虚性病变。(4分)
【考点提示】
“内生五邪”是考生容易忽略的考点,且容易与“六淫”概念混淆,考生备考时要注意鉴别,现将相关知识点总结如下:
分类
病因病机
风气内动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
寒从中生
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阴邪弥漫
湿浊内生
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
津伤化燥
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出现干燥枯竭
火热内生
实火:阳盛有余,病邪郁结,气血郁滞
虚火:阴虚阳亢产生的火热内扰、功能亢奋的状态
47.疾病传变的形式包括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疾病传变的形式包括:病位传变;外感病传变;内伤病传变。(3分)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之间与内脏之间的传变。(1分)
▪外感病传变:包括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3分)
▪内伤病传变:包括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3分)
48.预防疾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预防疾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2分)
▪未病先防。①养生以增强正气:包括顺应自然、养性调神、护肾保精、体魄锻炼、调摄饮食,以及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面。②防止病邪侵害:包括避其邪气、药物预防等方面。(4分)
▪既病防变。①早期诊治。②防止传变: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4分)
49.何谓正治法和反治法?分别包括哪些内容?(10分)
【考官评分】
▪正治法: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符的病证。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5分)
▪反治法: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包括热因热用(以热治热)、寒因寒用(以寒治寒)、塞因塞用(以补开塞)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5分)
50.如何调理气与血的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气虚生血不足,而致血虚者,宜补气为主,辅以补血,或气血双补;气虚行血无力而致血瘀者,宜补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者,行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者,补气为主,辅以收涩止血。(6分)
▪血虚而致气虚者,宜补血为主,辅以益气。但气随血脱者,应先益气固脱止血,待病势缓和后再进补血之品。(4分)
中医确有专长考试时间为
第一站10分钟 4题
第二站20分钟 6题
一共是30分钟
对于复习比较到位的同学来说
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哈
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用哦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
咱们技能面授班的现场实图
白天早上8点到中午12点
下午2点到6点上课
晚上7点到10点模拟考试
每个学员每个项目
都和老师一对一练习
只有练到位了
才有视频中
熟悉流畅的考试效果
(助教老师给学员指出练习中的问题)
(学员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个人专长陈述)
(中医四诊的模拟考试)
(针灸操作的模拟考试)
2022 年就可以考全国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四(周仲瑛)
五脏六腑
肝虚则痿,肝足则硬,起于不起,成败皆在肝之疏泄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4.气血本原
《四圣心源》左升右降模型图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