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治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发病机理仍不能明确,目前尚无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现代医学认为,心理、情绪、社会及环境因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在治疗IBS方面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病机特点

1、基本病机

IBS 的临床表现特点是腹泻或便秘,与受寒、饮食不当、情绪不良等刺激有关,多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可减轻,并可反复发作。国内临床常将此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3 型。然而3 型之间有何联系少有讨论。多是腹泻型辨腹泻的病机,便秘型辨便秘的证,分立而治;混合型相对较少,更是乏人论及。笔者认为,各型IBS的总病机相同,脾虚为根本,肝气郁结是标实。“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所”,脾虚与肝郁合而为患,由此区别于单纯的慢性腹泻、便秘。结合临床表现认为,腹泻型,如常见之“痛泻”,病机特点以脾虚为主,肝气郁结的证候较轻。便秘型,病机特点是在脾虚的基础上,以气虚气滞为突出证候,如患者兼有肝郁气滞的证候,即常见之“气秘”,以标实为主;若气郁日久,化热伤津,致使肠津不足,则便秘会更加严重。此类便秘情况如果妄用泻药,久则损伤脾气,使脾愈虚,易导致秘泻交替出现。临床上也能见到腹泻型患者自诉腹泻几日后又转为便秘,服用泻药后又出现腹泻,反复交替出现,这也是秘泻交替的混合型,究其本质,脾虚是根本内因。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脾强者滞去即愈,脾虚者,因虚易泻,因泻愈虚”。反复的泄泻使脾气更虚,肠燥津亏,加之肝郁气滞,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服用泻药后,再伤脾气,“因虚易泻”,致恶性循环。

2、病证转化,兼加多样

肝郁脾虚是IBS最常见证型,但病症可以转换。如患者平素性情多急躁易怒或时常情绪不畅,则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证型表现;如患者体质以虚寒为主,或加之后天疾病损伤脾胃,恢复不利,则患者在发病时多表现为脾胃虚弱证;如患者体质偏于湿热型,或平素饮食喜肥甘厚味、嗜好烟酒,则患者在发病时可转化为脾胃湿热证,湿热与肝火合而为患,易使病情反复,恢复较慢。由于脾虚久泄,必然累及肾阳,而见脾肾阳虚证;或气郁日久,化热伤津,导致肠津不足而出现肠燥津伤证。

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又可兼夹其它证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易聚湿成痰;或情志刺激,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郁滞为痰。并且IBS患者常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久病不愈,要考虑有入络成瘀的存在。因此,IBS随着病情发展及病理变化,多兼痰湿、血瘀之证候。

二、辨治体会

1、健脾是治疗的关键,并贯穿始终根据IBS的病因病机,治疗时应重视健脾益气。因就诊患者多见体虚体瘦之人,鲜有身强体壮之士,结合该病患者的病史,常常具有以下3方面特点:(1)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不当,致使脾胃受损。李定国等对我国51956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符合Manning标准和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病率分别为53.5%及20.2%;另外临床上约30%的IBS患者诉青少年时期已有类似IBS的症状。(2)曾有感受外邪致胃肠损伤病史。据研究报道,约1/3的IBS病人在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如患过“痢疾”或“急性腹泻”,疾病恢复不利,致使脾胃正气受损。(3)生活工作紧张、过度劳累是目前脑力工作IBS患者的主要发病病因。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会更加突出,所以在IBS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健脾应贯穿始终,因此汤药处方中常常运用如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药,或燥湿健脾的苍术。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用药的剂量常需加大。笔者认为健脾药非量大不足以益气升提,如白术常需20g 以上;燥湿药非重剂不足以祛湿,如苍术要用到30g。

2、行气祛湿,有助化解痼疾

肝气郁结是IBS发病的标实之证,故疏肝解郁、疏理肝气为常用法则。肝气条达,脾胃的气机升降才能正常;同时脾虚生湿,湿邪性质黏腻重浊,湿阻则气滞,以行气药为要,气行则湿易化,妄用苦寒燥湿法效必差。对于久病患者,湿邪郁久易化热,或是多年的痼疾,已形成了一种湿热体质,导致泄泻缠绵难愈。对于久泄,治疗时可能会误用收涩,或者重视健脾燥湿,却忽视了行气。对此,笔者的体会是治疗上宜通不宜涩,宜散不宜清,重视行气药的应用,且选择适宜的行气药使脾气升,胃气降,肝气疏,治疗上顺应肝、脾、胃的生理特性,自然可助病体趋向康复。

3、久病需脾肾同补,活血化瘀

脾虚久泄,日久必然累及肾阳,使脾肾阳虚;或气郁日久,化热伤津,肠津不足,可致肝肾阴虚,而肝旺乘脾之象已渐弱,所以对于久病患者,调肝脾的同时要重视脾肾同补。肾精充足,可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使气血生化充足,体质逐渐增强,病情就会逐渐好转。同时要考虑到“久病入络”,所以应配伍活血化瘀之品。

三、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

久病患者如存在久病入络化瘀的证候,不可急于大量给予活血化瘀,否则会在久病体虚的基础上伤及正气,反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小量持续地活血化瘀,方能缓缓收功,使量变达到质变。若患者病情时有反复,要考虑2种可能的情况:(1)患者病情较重、虚象明显者,健脾的力度是否不够大;辨证以标实为主的,要考虑余邪未清,尤其是湿邪仍存,则宜参照前述原则给予行气化湿等治疗。(2)如无治疗上的不足,需再次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目前是否自行应用某种药物或保健品。临诊中,如遇自身原因引起,如工作应酬,过食肥甘厚腻;或精神压力大而情绪不畅、焦急;或自觉体虚,自行服用某种补品,导致湿热难却而病情反复者,务必告知患者须自身调整生活起居,遵从医嘱,并坚持治疗,疾病才不易复发。

另外,心理治疗亦不容忽视。针对IBS这一功能性疾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告知患者应正确认识该病,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绪不良的患者,宜与其多沟通思想,开导患者,心身同治,此为临床治疗时不容忽视的环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姚乃礼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及健脾和肝汤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配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最佳秘方
【肠易激综合征:泄泻、便秘、腹痛】
张小萍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