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新论 | 朱小黄:逻辑与数据

作者简介:朱小黄,经济学博士,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

导 言

数据是一般逻辑与具体客观事物之间的认识媒介,能够使逻辑的运用与事物的真相之间达到高度相关的连接。人类通过将关系到我们今天和未来生存的相关数据记录和保留下来,用以了解昨天,观测明天。逻辑的说服力来自于它所表达的事物的规律性,但其前提的可能偏差则需要数据进行校正。用数据去证明逻辑的正确,运用逻辑的认知去连接碎片化的数据,使这些数据变得有价值。把数据和逻辑结合起来,运用逻辑,相信数据,进而获得真实。

本文写于2015年7月10日

人们认识世界判断事物总是首先要建立起某种逻辑思维的方式。逻辑规律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总结,亦是人的一种主观提炼、思维规律。但客观事物是变化的,人的主观认识是有弹性的,人们运用逻辑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逻辑判断常常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不是逻辑的问题,更不是客观事物的偏差,而是在一般逻辑与具体客观事物之间还缺乏一种认识媒介,使逻辑的运用与事物的真相之间能够高度相关的连接,这个媒介只能是数据。


数据是事物客观性的抽象表现。由于时间一维,所有的瞬间都成为过去而不复存在,除非你进入时间隧道,否则你了解过去的真相只能通过各种数据。但数据不是一本书,可以返回去重读,数据是碎片,是零落,是局部,是偶然,需要有逻辑的人认知,才能找到方向,把碎片链接,把零落整理,把局部整合,使偶然成为必然。


但人都是经验主义者,愿意凭主观认知认识和判断事物,每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被注入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在头脑中,无形中下意识地运用既定的逻辑去认识和判断事物,这就会使人的认识与实际的真相之间、逻辑判断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偏差。有时候,我们会怀疑地问:到底该相信逻辑还是该相信数据?

数据是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完整的过去,但人类采集数据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不可能把整个昨天都用数据完整地记录并保存下来。一些事情一旦过去,便永不复见,我们只是把关系到我们今天和未来生存的相关数据记录和保留下来,用以了解昨天,观测明天。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比数据更能说明未来情景的依据。


逻辑的说服力来自于它所表达的事物的规律性。我们可以用逻辑的力量去辨识未来,说明未来,征服未来,但逻辑的前提有可能发生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数据去证明逻辑的正确,或者运用逻辑的认知去连接碎片化的、零落的数据,使这些数据变得有价值。例如风险管理正是这样一种人类有效的社会管理技术。


运用风险管理的认知观念,就能正确地运用数据将数学模型、概率计量、置信区间计算、风险成本计量等科学方法同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兼容并济,就能在数据与真实情况和未来之间搭上一座通达的桥梁,使我们对未来的认识更趋于真实。


因此,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和经济数学的运用,我们就能获得未来经济状况的预判,按照风险管理的逻辑和风险数据的积累结果,我们就能逼近未来发生风险的真实,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余此可以类推。


如果逻辑与数据之间进行选择,我倒宁愿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逻辑,相信数据,获得真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小黄丨如何运用逻辑与数据管理风险
朱小黄: 蒙格斯拐点及其学理
朱小黄:不确定性与数据重构
辩证法与形式逻辑读书思考:逻辑是思想的持枪证,这里的逻辑仅指形式
<FANUC小黄机>:卡刀,定位主轴角度偏差。
朱小黄: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实现六大转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