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衡》之率性篇(1)

【原文之一】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召公戒成曰:“今王初服厥命,於戏!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生子谓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诗》曰:“彼姝者子,何以与之?”传言: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犹蓝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青赤一成,真色无异。是故杨子哭歧道,墨子哭练丝也。盖伤离本,不可复变也。人之性,善可变为恶,犹此类也。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拙解】

论人之品性,一定有善有恶。品性善者,固然自生便善;品行恶者,可通过教化、忠告、引导、劝勉,使其转为良善。凡人之君主或父亲,都应仔细观察臣或子的品性,品行善则对其培养、劝诫、引导,不让其接令近丑恶;品行恶则对其教育、保护、禁止、防犯,使其逐渐转为良善。善逐渐转变为恶,恶逐渐转化为善,成为德性品行。召公曾告诫成王曰:“如今王开始执政而履行使命,呜呼!如同刚入社会的新人,无不在其初始便有基础。”“生子”是指十五岁的人,刚独立成人其志向心意向上,最终会得以好的发展;初始便心意向恶,最终不会有好的发展。《诗经》上说:“那美好的人,给他什么呢?”经注有言:“比如给白丝染色,用青色染料染之则得青色,用红色染实染之则得红色。”十五岁的人就像白丝一般,他们会逐渐转化为善或为恶,如同用青色或红色染料染白丝,使其成为青色或红色。青色或红色一旦染成,与本色并无差异。所以杨朱因担心误入歧道而哭泣,墨子为白丝染色而感慨,都是在感伤事物一旦离其本道,就不会再变回去。人的品性,良善可变为丑恶,丑恶可变为良善,就如同此类。蓬生长于麻间,不需扶持自会挺直;将白纱放入黑色染缸,不染自然黑。那些蓬的本性是不直,纱的本质是不黑,有麻扶持有黑色染缸,使蓬直立使白纱成黑。人的品性如同蓬与白纱,因逐渐的浸染而使其善恶生变。

【小议】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在人之初,本无善恶之分,婴儿的思想如白纸,后天所见、所闻使白纸上逐渐有了笔痕与色彩。及至“十五之子”,更有了自己的思维与判断,开始描绘自己的人生。基于不同“底色”的描绘,或更加绚丽多彩,或越描越黑,总之,不会再成白纸,除非完全失智。欲多彩者需当心,颜色混多了,稍有不慎便成了黑;已有黑者需停手,或可留一些白,存一些彩,不要彻底黑掉。有善便有恶,有阳亦有阴,世间万物本都是矛盾体,善恶皆不足怪,只是从善可心安,心安便无憾,享受天赐人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充《论衡》卷8率性篇诗解1恶者教告率勉使善圣主恶主之民竟在教化不在性也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率性篇
牢记老祖宗的忠告:“男无性如铁,女无性如麻”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一模作文范文及点评
傲秋独展之花
作文指导:环境对人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