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衡》第十卷│非韩篇第二十九(12)

2019年7月22日,星期一,农历己亥年【猪年】六月二十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非韩篇第二十九(12)

【原文之十二】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宫,闻妇人之哭也,抚其仆之手而听之。有间,使吏执而问之:手杀其夫者也。翼日,其仆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不恸。凡人于其所亲爱也,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韩子闻而非之,曰:“子产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寡矣。不任典城之吏,察参伍之正,不明度量,待尽聪明、劳知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韩子之非子产,是也。其非缪公,非也。夫妇人之不哀,犹庞撊子不孝也。非子产持耳目以知奸,独欲缪公须问以定邪。子产不任典城之吏,而以耳定实;缪公亦不任吏,而以口问立诚。夫耳闻口问,一实也,俱不任吏,皆不参伍。厉伯之对不可以立实,犹妇人之哭不可以定诚矣。不可定诚,使吏执而问之。不可以立实,不使吏考,独信厉伯口以罪不考之奸,如何?

【拙解】

郑国人子产早晨外出,路过东匠巷,听到有妇人的哭声,按住仆从的手细听。过了一会儿,派官吏将妇人抓来审问:她是亲手杀死其丈夫的人。第二天,其仆从问:“夫子是如何知道的?”子产说:“她的哭声中没有悲恸。凡是人对其所亲爱的人,得知其生病会生忧愁,知其将死会有担心,亲人死去会生悲哀。如今她哭丈夫死去,没有悲哀却有恐惧,所以便知其中定有奸情。”韩非子听闻此事后有非议,他说:“子产不也是多事嘛!奸佞者定要等到耳听眼见之后才知晓,那么郑国能抓到的奸佞就太少了。不依靠地方官吏,不对照察验正误,不明确法制标准,仅靠耳听眼看、劳心费力去发现奸佞,不也就是没有方法吗?”韩非子对子产的非议,是对的。但他对鲁缪公的非议,是错的。那个妇人的哭声不悲哀,犹如庞撊是的儿子不孝一样。非议子产仅凭耳听眼见以辨知奸佞,却欲说鲁缪公应以口问确定奸邪。子产不依靠地方官吏,而以其耳所听确定事实;鲁缪公亦不依靠官吏,而以口问的方式确定真相。耳闻和口问,是一样的,都是不依靠官吏,皆没有参照对比。子服厉伯的回答不可用来确定事实真相,犹如妇人的哭声不可用来确定事实一样。尚未确定事实真相,即派官吏抓来妇人审问。不能够确定事实,亦不令官吏审查,仅相信子服厉伯所言便定罪庞撊是的儿子不孝,如何可以呢?

【小议】

子产,春秋时郑国之君,竟能在途中听妇人哭声便知其中必有奸情,此类事虽是“典城之吏”的职责,但也体现出子产观察与判断事物的心细。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借此事而“非”子产。子产外出时偶然断案,焉能说明子产“不任典城之吏”?如若子产确实如此,韩非子所“非”,“是也”;若故事为虚呢?借故而已。编故事,找话题,借故而生议,借议而辩理,古往今来是常事。事可议,理当辩,却不宜生极端!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远听到女子哭声,唐朝宰相断定:必有奸情
传奇类《耳食录》[清]乐钧著耳食录卷四上宫完古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第二十四章 治道
【古代断案】四:女人哭夫、无哀痛之情,按察使巧分辨、智断案!
古代奇案 (21)听哭声断定杀夫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