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总复习(六)——小 说

学习目标

1、识记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掌握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3、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从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入手,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重点掌握鉴赏小说人物、环境的方法、步骤、规范;

4、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具体生卒年不确定),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贡生。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故里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鲁迅与《彷徨》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彷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彷徨》中收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分别为《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在海上把他的小船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最终被他杀死绑在了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小船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老人与海》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及其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外貌、服饰、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言为心声,其中人物语言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情节: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巧妙设计是所有优秀小说具备的特点。要善于从线索入手来品析小说情节的技巧,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小说的情节常用的艺术手法有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呼应转合、跌宕起伏、跳跃与切入等。

环境:要首先明确环境的作用,其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为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字词汇总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雕梁画栋:指房屋和华丽的彩绘装饰,也指有这样的装饰的房屋。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证据的话。

敛声屏气:不敢出声,不敢喘气。形容恭谨畏惧的样子。

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潦倒:颓丧,失意。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

忖度:揣测推测。

百无聊赖:生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

俨然: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诡秘:诡诈神秘,使人难以捉摸。

窈陷:深陷。窈,幽深。

悚然:恐惧的样子。

鄙薄:轻视,嫌恶,看不起。

蚕噬: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一步步的侵占。

蹂躏:践踏,踩;比喻用暴力侵害、欺凌弱者。

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课文精要

理清结构

《林黛玉进贾府》

课文以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 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2-4)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二层(5-6)林黛玉见王熙风。

第三层(7-11)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第四层(12-14)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祝福》

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本文还有还有序幕和尾声。

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1-2段)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段)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段)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段)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段)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2段)

《老人与海》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至'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至'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

第四部分('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至'鲨鱼才又向他扑来'),与犁头鲨的战斗。

第五部分('老头儿看见两个褐色的鳍'至'即使现在也能行'),老人又与另两条星鲨搏斗。

第六部分('他不愿再朝那条死鱼看一眼'至'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写筋疲力尽的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时候'至'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与群鲨的搏斗。

第八部分('船还是好好的'至结尾),与鲨鱼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把握重点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由于母丧,不得已寄居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贾母和王夫人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贾母问她读什么书和后来贾宝玉问她读什么书她不同的回答,反映出她的小心谨慎。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

贾宝玉形象

贾宝玉的形象特点要结合《西江月》二词加以体会。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王熙凤形象

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祝福》

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地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冷嘲热讽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出于自发,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老人与海》

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生活和岁月给老人的折磨,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这对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来说,那真是再倒霉不过了。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八十四天离开了他。但是老人并没有放弃,而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同大自然搏斗,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他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知识迁移

一、(2016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租房三天的女人

江泽涵

我家楼下有一间小屋,搁着旧家具,闲着也浪费,干脆租出去。刚贴出信息,就有人来电话询价。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粗犷而略沙哑。说电话里说不清,人在楼下的电话亭,请我下楼商量。

快到一楼了,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腐味,可能感冒鼻塞,也可能真死老鼠了。

楼梯口站着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糙黑,衣着很旧,但洗得干净。女人冲我笑笑,带了一丝勉强,我回了一个招呼。简单介绍了条件,问要租多久。

'俺……三天!'女人拽紧了拳头,不及我变脸,紧接上,'俺……我给两百,成吗?'似失了勇气,又像在恳求。

不像找茬的。我也软下了:'光三天,还是住旅馆吧,搬东西也麻烦呀?'

'太贵了,而且……'声音沉了下去。

不像作风不正的。我不敢大意:'能告诉我,你这三天要干什么吗?'

女人涨红了脸,嗫嚅:'我女儿要来看我。'

我一愣,问女人原来住哪儿。

'在……住宿舍的。'女人说,'服装厂的。'女人说,'八个人一间,不准留客的。'女人说。

我向来不爱招麻烦,这次破例。女人欢天喜地地抱紧了拳头。她手脚很利索,一寸一寸拖起地板,瓷砖也擦得锃亮。

第二天一早,女人骑着大三轮搬来了,一床洗白的被褥,一套旧炊具,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我问女人还需要什么。她讪笑:'你家阳台好多花呢,借俺一盆行不?'她盯着我的眼睛。我说不好都难了,挑来挑去,选了茶几上的水仙。

夜宵后我去散步,路过小屋。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笑。

'丫啊,这张是啥?'女人拿起一张纸。

'学生档案表啊。'

'高一不填过了吗?'

'这张高考要用啦。'女儿一栏栏写下来,忽然喊,'海王星服装厂!妈,我还记得你的单位呢。'

'妈工作不好呢。'

'没呢,咱班都是工农子弟呀。'

女人笑了,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我明儿想去你厂里参观下。'

'可远了。周末也放假。妈明儿带你到附近逛逛,缺啥妈给你买。'

女儿摇摇头:'啥都不缺呢。'

送走女儿后,女人捧着水仙来退房。下个房客也没找上门,我只收了半价。女人后来又折回送了我一篮水果。

半月后,我的感冒总算好了,到哪儿都精神抖擞。兴之所致,我到老区拜访朋友。路过海王星服装厂,想起了租三天房的女人,现在应该正忙碌着。

临近一条老巷,酸腐味袭人。我往里走了几步,立时傻眼。晒场大的一块地上,一叠叠硬纸板,一袋袋废纸,一串串瓶罐,堆积如山。细看之下,山中还有一间屋子,木板架起的,六七平米,一张床,一条方凳,再无空地。屋侧是一辆大三轮,后面绕出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黝黑……我感到眼睛被灼伤了。

(选自《特别关注》,2014.11有删改)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租房女人的形象及特征。

2、文中几次三番描写到租房女人的'笑',试探讨笑的原因及其所具有的内涵。

3、结尾处'屋侧是一辆大三轮……灼伤了'与前文有诸多照应之处。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4、有读者认为本文的'租房女人'其实是高中课文《包身工》里工人的缩影。结合文章,试从工作环境、各自的命运等角度来分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①'在电话里的声音让人听不清'表现女人声音的粗犷、沙哑。②皮肤黝黑,衣着很旧体现女人的朴实、敢吃苦、勤俭节约。③主动做清洁且效率高体现她的麻利、勤劳、做事利索。④还是个一心一意为了女儿的伟大母亲。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本中有关对这个女人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以及其他相关叙述性语言进行分析。比如,文本开头写这女人的声音'在电话里的声音让人听不清',表现女人声音的粗犷、沙哑;文本中写这女人皮肤黝黑,衣着很旧,体现了女人的朴实、敢吃苦、勤俭节约。文本写这女人主动做清洁且效率高,体现了她的麻利、勤劳、做事利索;还写这女人只是为了给女儿留一个好印象、不让女儿担心自己,就租了三天房屋,这说明她是个一心一意为了女儿的伟大母亲。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①'女人冲我笑一笑'──待人接物所需,是对房东的尊敬(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②'女人欢天喜地主动清洁'──是被房东允许后心中激动的笑。③'女人脸上洋溢着笑''女人笑了'是与母女相见的亲情的温暖。

【解析】回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对租房女人的笑的描写及其上下文,设身处境的揣摩其'笑'的原因,探究其内涵。第一处:'女人冲我笑一笑',这'笑'是待人接物所需,是对房东的尊敬。第二处:'女人欢天喜地主动清洁房间',这是租房女人在被房东允许后心中激动的笑。第三处:'女人脸上洋溢着笑''女人笑了',这是租房女人在母女相见时因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发出的笑。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照应第二段'楼梯口站着……很旧''她的手脚很利索''往里走几步,我傻眼了'。以此收束全文,点明租房女人的工作背景;衬托租房女人的美好品质,体现我对其了解后的惊讶与感动。

【解析】回答此题,先要找出前文提到'大三轮'和'眼睛'的文字。在文本第二段有'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腐味'一句,照应结尾的'酸腐味袭人';下文的'楼梯口站着……很旧''她的手脚很利索' '女人骑着大三轮搬来了'等语照应结尾的'往里走几步,立时傻眼''屋侧是一辆大三轮'等语。以此收束全文,点明租房女人的工作背景;衬托租房女人的美好品质,体现我对其了解后的惊讶与感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工作环境:都处在极端恶劣、危险工作环境中,租房女人工作在'酸腐味、废纸、硬罐、木架屋'的条件与包身工相似。命运:都是在工厂苦干,遭受磨难,没有社会及工厂的保障和怜惜。都是为了家庭而不断工作的'机器'。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分析'合理性',答案必须围绕此点组织,找出本文中租房女人和《包身工》中女工在工作环境、物质待遇、生活条件、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相似点。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一曲人生的悲欢离合,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人物(10):贾母
四大名著的重要人物、人物特点、故事情节
《红楼梦》的烘托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